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风险上升 竞争激烈步入“红海市场”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面临风险。

中国经济下行导致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疲弱,而规模巨大的消费贷市场潜力不仅吸引各家银行进行争夺,中国互联网巨头更纷纷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但由于信贷资金流向难以监测,违约风险不可小觑。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金融公司整体面临较大风险压力;而在需求潜力趋于下降和供给规模不断扩大的作用下,消费金融市场将由蓝海逐渐转入红海市场,市场竞争程度将加剧。

中国消费金融公司不良率高于信用卡平均水平

周三(8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略高于信用卡的平均不良水平。

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不良率的中位数为2.03%,与2018年相比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

报告称,“不良率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差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家机构的风险成本的差异,部分机构的风险成本压力尤甚。”

报告称,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加大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力度,积极化解风险。截至报告发布前,已有近半数的机构将资产划入不良的标准从逾期90天调整至60天,行业平均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86.34%。

消费贷成为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争夺重点

中国消费贷市场规模巨大,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贷市场成为不仅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重点,许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

8月18日,外电引述市场消息人士报道称,蚂蚁集团计划在未来数星期内与南洋商业银行、北大千方科技、宁德时代组建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现正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该金融公司将在重庆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80亿元,专注于中国的网络消费贷款和银行间贷款,并充当其他银行的一个贷款渠道。

中共央行上个月通知银行,要求贷方报告合作网路平台的消费者信贷数据,以便清晰了解约6.6兆美元的未偿还消费者贷款情况。这显示金融科技新创、P2P贷方和许多其他管道的信贷仍在监管的视线之外。

CIB Research驻上海分析师陈浩表示,“与信用卡债务不同,消费贷款的使用对银行和监管机构来说更难监控。”“一旦资金进入股市,鉴于目前的波动性,将给银行带来相当大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进入红海市场

事实上,受中共病毒疫情的冲击,数百万中国人失去了工作,他们尽量降低消费,中国消费贷市场需求潜力趋于下降。

报告认为,消费贷主要客群年轻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更容易受中共病毒疫情的影响,市场需求潜力问题值得关注。

从长期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年轻人口的规模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消费金融主体客群规模将趋于下降,消费金融的长期需求潜力值得关注。

同时,消费贷现有的供给主体在继续扩大。除了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之外,还包括网络小贷公司、互联网借贷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等主体的参与。

近年来,不断传出有新资本入股或新设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积极参与消费金融公司,比如,新浪微博通过旗下独立注册公司入股包银消费金融公司、百度通过旗下度小满科技公司入股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玖富通过旗下科技子公司入股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小米参与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已于2020年5月开业)。

此外,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如平安集团新设消费金融公司(已于2020年4月开业),建设银行计划投资百亿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等新闻也层出不穷。

近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北京阳光消费金融正式开业。

报告称,“在消费金融需求潜力逐渐下降和供给规模逐渐扩大的长期趋势下,消费金融市场从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供求平衡,甚至出现供给过剩的买方市场,由蓝海市场逐渐转入红海市场。”

所谓“红海市场”,指的是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因为竞争血腥残酷,所以叫“红海”,它与所谓的“蓝海”概念相对。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20/149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