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范畴:对“战争”及“借名片”的认知配套

作者:
避战要积极,但是备战必须比避战更积极;选择住在台湾,就有义务挺身保卫台湾;战争会死人,不死人的战争叫做投降;若希望其他国家在战时成为盟友,自己必须提供让别人愿意成为你盟友的理由及好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大约一年前,我开始对军界、政界、甚至社会大众做出提醒,如果“武力开战”的定义是“打下一架战机、击沉一艘战舰”,那么,台湾对中共武台的警惕时间表就应该“从三年到三十年,调整为从三个月到三年”,并后来呼吁府院应该如防疫般地开始调整人心。当时,军界未必整体同意,政界要人也曾对此怒斥为唱衰台湾,社会人士当作危言耸听的也不在少数。

自此形势周周变化,一年后的今天,“战争”已经从禁忌话题进入人们的意识雷达了,重心转向“避战优先还是备战优先”。人对环境的意识,通常都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框架。那一刻的认知框架不到位,话说早了也没用;同样的,当社会的认知框架到了某一程度,该说的话而不说,也是不负责任的。

根据今天的社会认知框架,一周前我将当前台湾对“战争”应该具备的意识形容如下:《避战要积极,但是备战必须比避战更积极;选择住在台湾,就有义务挺身保卫台湾;战争会死人,不死人的战争叫做投降;若希望其他国家在战时成为盟友,自己必须提供让别人愿意成为你盟友的理由及好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这是今天应有的意识,但不代表这意识就足以应付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后的大现实。因为,环境在变化。

台湾,曾经有过不违背国内任何一方立场的避战机会,但因当时的认知框架还不到位,因此错过了。例如,18年8月我发表了《太平岛的使用应该国际竞标》一文,那是一个通过台湾的主动作为,降低美共南海军事冲突可能性的方案,同时彰显台湾的国际主体性以及置北京于进退两难之境的棋步。

但时机错过了就错过了。今天美共双边在南海的选项,只剩下战不战、何时战、主战场还是次战场的选项,台湾也失去了任何主动影响大局的余地。

对眼下台湾的处境,我的认知框架是“失速列车中的互殴乘客”。形象地说,就是一辆失速列车的驾驶室中有两个司机在抢夺列车的操控,而车厢中的台湾乘客还在通过互殴争辩列车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结果就是不论哪派乘客胜出,都与列车的最终命运无关。换句话说,美共大局已经发展到了台湾只能做被动者。

但即使是被动者,也应该有最佳策略。2019年一月所提出的十二个字:“不掉队、不插队、除肉桶、固社区”依然适用于今天。对支持台湾的美国不能掉队,对威胁台湾的中共不要插队,对台湾自己政体中的利益弊端得斩除,对社区应该加强民防、民团的训练。

失速列车上的台湾乘客现在还在互殴,对于停止互殴这件事我并不抱希望,因为台湾乘客的旧情绵绵和旧恨绵绵的固疾太深了,不到最后一刻是不死心的。但我的认知框架告诉我,未来6-24个月中,极有可能发生一件事,台湾乘客最好及早做出心理准备。这件事就是2018年11月发表的《如果川普向台湾借名片》一文,文内提出三个问题:《美国想借哪一张,ROC还是Taiwan?台湾借不借?在什么条件下出借?这三个问题,台湾社会得事前想清楚了,否则到时手忙脚乱,内部互殴,自己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

当下的2020年8月,美国向台湾借名片这两年前的预测越来越接近现实。美国若先借ROC,那就是战术先于战略的操作,若先借Taiwan,那就是战略先于战术。今年8月稍早,在《美国借名片论- Taiwan还是 R.O.C.?》一文中我点明了两年前隐忍未言(因为当时的社会认知框架还不到位)的最佳路径:两段论,先借ROC,一段时日后再借Taiwan。

对于“借名片”这件事的认知框架,必须佐以台湾社会对“战争”的认知框架相配而行的;一旦认知错位或脱节,就会带来不必要的内耗和损伤。但坦白说,我也并不奢望台湾社会现在就理解其中的环节奥妙,只能静以待时,等到火候到了再随着时事来说明吧。如同前文所说,在社会认知框架还不到位的时候,话说早了也没用。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作者脸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30/149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