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金融学者:中共“内循环”是被迫的 难度非常大

10月底,中共将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据外界分析,习近平可能会将“内循环”等作为经济国策而固定下来。对此,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对德国媒体表示,中共内循环是在外部脱钩压力下被迫采取的行动,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内循环:林毅夫VS王剑

在美国联合盟友一致对中共进行围堵的大趋势下,习近平在今年5月提出经济“内循环”的说法,并因刘鹤在6月18日发给上海陆家嘴论坛的文字稿再次提及而引起外界关注,一时成为媒体的热词。日前,被外界称为习近平经济学“国师”的林毅夫提及,中共现在强调“经济内循环”绝非短期应变措施。

中共官媒《中新社》9月30日报道,周二(9月29日),中共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中共现在着重强调的“经济内循环”,绝非短期的应变措施,并非仅仅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和中美贸易战而设。

林毅夫表示,中国经济自身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35.4%降至去年的17.4%,下降50%。这意味着去年,中国国内产值的82.6%是在国内靠消费和投资消化的。

林毅夫还说,美国、日本、英国等高收入的大经济体,也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如:美国2019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仅7.6%,日本的出口占GDP的比重是13.4%,都比中国低。

海外政经观察人士王剑指出,近期鼓吹中国经济可以内循环的人士包括林毅夫等人,拿来说事的就是出口与GDP比重,这个比重也被称为“对外依存度”。

按照林毅夫的说法,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在2019年降至17.4%,似乎是说明中国内需市场很庞大,这很迎合习近平中国经济已经不是“小池塘”而变成了“大海”的表述。

王剑表示,全世界只有美国完全可以依靠内部市场需求而经济不会出大问题,因为美国是全球经济需求的动力和来源,中国远远达不到可以仅仅依靠“内循环”而经济还能够正常运转的程度。林毅夫看到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下降了,就断言中国内需提高了,这是错误的。按照中共商务部2020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外贸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为1.8亿人,这么庞大的从业人数牵涉一个很深很广的上下游产业链。简单说,一个出口产品涉及原物料采购、运输、产品设计、产品包装等等一系列产业,一块钱的出口可以拉动几十元上百元的增值效益,中国许多企业都是这样生存的。一旦经济“内循环”了,这一块钱出口的消失,连带着的就是几十上百块钱的消失,与这个行业相关的企业会大批倒闭,与这个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将大量失业。

内需的拉动需要增加就业,增加就业人员的收入,这么多人失业了,谁还有钱购物?那些生产厂家制造的产品又卖给谁?所以说,中国内需市场不像林毅夫和习近平想象的是一个“大海”,离开了外部市场,中国经济会很快萎缩到中共改革开放以前。

贺江兵:中共被迫进入“内循环”

《德国之声》9月29日报道,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称,中共提出“内循环”作为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因素不可小觑。

贺江兵表示,随着美国逐渐加强对中国的物资禁运,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会下降,竞争力将出现滑坡。就说现在华为的产品,要是完全脱离了美国的技术,其竞争力还剩多少呢?

贺江兵认为,中共现在提出“内循环”,很有可能就是出于对中美经济脱钩情形的担忧而被迫采取的举动。

对于贺江兵来说,这种被迫的内循环,难度非常大。

他说,“毕竟,外贸不止包括出口,也包括进口。现在的中国经济还是在好几个方面依赖进口,比如许多进口粮食产品就没有合适的国内替代,芯片等高科技产品更是如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只靠自己的内循环就制造出芯片。一块芯片,可能是美国的上游原材料、荷兰的光刻机、中国的设计、台湾或韩国的生产。此外,中国的能源进口也无法用所谓的内循环去替代。”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希望之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002/150735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