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生命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润泽生命

生命的确是神奇的存在。不同的人,生命境遇不同,便产生出了千姿百态的感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宋代苏轼写给已去结发妻子王弗的词句,极言自己的思念和忧伤,慨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满腔幽愤难以控制之时喷发的词句,都付给了一江春水;“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我不由得想起了曹操《短歌行》中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时光飞逝,去日苦多。“良辰美景奈何天,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回眸处,“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凭栏处,潇潇雨歇”……

沧海洪流,方显英雄本色

苟延残喘,不如轰轰烈烈。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就应该生得伟大,死得其所;位卑微敢忘忧国,就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心系百姓,天下为公,就应该“居庙堂之上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呢?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些生命,或辉煌过,灿烂过;或黯淡过,忧愤过,像一颗颗流星划过浩瀚的夜空,倏然消失了。但这些生命的碎片并没有因为他们生命的终结而尘封起来,反而化作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文化,闪烁人性的光芒,滋养着人类的心灵。

锤炼钢铁意志

由此,生命教育要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之中。

生命教育的路径之一就是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润泽生命,努力使每一个生命真实的存在,不虚妄,不虚伪,不虚此行。向美而生,找到真实的自己,活出想要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与人类伟大的书籍为伴,就像跟无数精神大师对话,就会获得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获得榜样的力量,获取人生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浸润在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浩瀚海洋里,接受优秀文化的沐浴和熏陶,生命因此得以纯化、净化和优化,乐观、通达、宽容、仁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其次,生命教育牢牢地打上了家庭文化烙印。

建设家庭文化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首当其中重中之重的使命。

有些家庭,人才辈出,留下了著作、信札、书法作品或文章、照片等资料,有据可考。这种文化最能直观反映家庭成员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后代采取“拿来主义”就可获得具体信息,谨记祖先教诲,勉力前行,就能获到思想的熏陶和精神的力量,就会保持一个大家族绵延不绝精神不衰。

因此,要记载家庭成员的出生地、出生年月、职业、官职及相互关系等信息,重视对家史的挖掘整理。追忆祖先的生活经历,触摸祖先的精神世界,便会走近一个个亲人,复苏一个个生命,还原一个个生活场景。我们肩负着祖辈的遗嘱和长辈的嘱托,有义务将遗失的家史找回来,把遗失的文化补回来;有责任把家史文化接过来,再传给下一代,发扬光大,使子子孙孙世代传承下去。

根深才能叶茂

家史是生命的苏醒。正是家族的生命苏醒给了我们前行的眼睛,正是家族的优良家风给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正是家族的先进文化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

牢记家史,以史为镜,我们方能不断向前方挺进。

不忘本来,才有未来。

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中国拥有举世罕见的丰富资源,如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如富有真知灼见的家训文化,如近现代众多教育家的教育探索,都足以让我们具有独特的教育优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来不断建设我们的家庭文化。”

所以,生命教育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之中,积极吸收借鉴优秀的家庭文化,就会培育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家庭气象,润泽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生命教育生根在家庭,生长在家庭文化之中。作为家长责任尤其重大。怎样才能让一个个生命牢牢地植根于家庭文化之中健康生长呢?您可以多读一些家庭文化建设这方面的书籍,比如《中国孝道三字歌》这门课程,是针对中小学年龄段家长研发的家长培训课程,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由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研发,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美德永流传

孩子是耽误不起的。俗话说:耽误庄稼只耽误一季,耽误孩子却是一辈子的大事。所以,是万万马虎不得的。

家长朋友们,当我们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时,学会让自己心情重新归到一种积极的层面,正视自己,另辟蹊径,千万不可坠入烦恼之中,与孩子生气、吵架。七分现实,三分浪漫,才是一种最佳的人生态度。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善思者行远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122/1548456.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