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注意:主动脉剥离1秒恐致命 尤以这类死亡风险最高

超强寒流一波接着一波,全台各地屡屡创下凌晨最低温!随著气温直降,早晚的温差越来越大,许多民众最常注意的是家里有心血管疾病的长辈,担心他们一不小心因为温差过大而有心肌梗塞的风险。但是心血管疾病除了心肌梗塞外,还有主动脉剥离,医生提醒,主动脉剥离一旦发生,很可能会突然失去生命。

谈到主动脉剥离,近来许多位名人因主动脉剥离而骤逝,让人不胜唏嘘。根据统计,每年大约100万人中有5到30人罹患此疾病,发生年龄常见于40到70岁之间,是1种罕见但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所以主动脉剥离到底是什么?竟能让人在短时间内丧命?民众又该如何预防?

●主动脉剥离分A、B型这类型死亡风险最高

令人闻之色变的主动脉剥离,发生当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国军桃园总医院心脏血管外科科主任颜至谦医生表示:

主动脉血管是有弹性的3层结构,供应血流至全身,当内膜层有病变,或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居高不下,就可能将血管壁冲破,导致剥离。最明显的感觉是发作当下真的是所谓的“心如刀割”,会从背部痛到胸口、再从胸口痛到腹部,严重甚至休克,疼痛指数超高。

医学上依照主动脉剥离撕裂位置和剥离扩展情况,可概分为A型和B型2大类:

▸A型主动脉剥离:平均好发年龄为55至65岁。剥离范围从心脏开始逐渐影响到腹部。通常都必须紧急手术治疗,若波及的血管范围大,死亡率高达7成!每多等候1小时就会增加1%死亡率。而手术中血管持续剥离的死亡风险则为2至3成。

▸B型主动脉剥离:平均好发年龄为65岁以上。剥离范围并未从心脏血管开始剥离,因此较A型和缓。初步会采保守的药物治疗,必要时以支架修补,治疗成功率可达9成。

颜至谦医生强调,无论是A型还是B型,若有遗传性病史,发病年龄还会再往前提早。

●发病没有征兆有家族病史者要留意

然而令大众忧心的是,主动脉剥离除了死亡率高外,患者发病前不会有任何异常状况,所以常是突然发作!发作突然也无法预先筛检。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遗传来判定自己是不是主动脉剥离的高危险群。

因为医学上将主动脉剥离发生的危险因子分成2类,其中,第1类是就是遗传,例如先天性的主动脉狭窄、家族遗传病史如马凡氏症候群、多囊肾疾病等;第2类主要是三高,例如高血压控制不良导致。

以马凡氏症候群为例,本身血管结缔组织的弹性较差,相对脆弱,禁不起过大压力负荷,就有可能造成主动脉剥离。除由基因诊断外,此类患者多半从外观可以判断:手长脚长,肌耐力不足、还会有胸廓内凹或脊椎侧弯状况,这就有可能是马凡氏症候群。另外,多囊肾也属于结缔组织病变,同样有造成主动脉剥离的风险。因此有家族病史的民众要特别留意。

颜至谦医生说,自己就曾收治2例马凡氏症候群引起的主动脉剥离,1位是妈妈、哥哥皆有病史的43岁女性;另1位则是从37岁主动脉剥离发病后立即开胸手术,每半年至1年持续追踪过程中,又陆续发现胸部和腹部血管不正常扩张产生动脉瘤,至今因为心脏问题前后动了3次大手术。

●三高也是诱发因素定期健检控制血压是关键

此外,三高(血压高血糖高和血脂高)是诱发主动脉剥离的另一重要因素,临床急诊常遇到主动脉剥离发病患者,检查后才发现血压、血糖和胆固醇都偏高。因此颜至谦医生呼吁,有遗传性疾病必须定期追踪,控制三高、避免情绪激动、高压工作;若无遗传疾病但为三高族群,必须减少油炸、高盐份饮食,戒烟、减重、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若介于140至160之间危机值的高血压,可先从饮食、作息调整,观察3个月至半年,再决定是否需服药控制。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中时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17/156949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