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川普安倍功不可没 四巨头共商印太战略聚焦中共

川普政府在1月12日距离下台不到8天的时间内打破惯例地解密了其于2018年制定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时任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还专门为此发表声明说“解密这份文件是为了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明白,美国继续致力于确保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能持续到久远的未来。”

随着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3月12日举行四方对话(Quad)机制下的首次领导人会晤。

过去四年来川普政府执政时一直强调推行印太战略的重要性,并得到诸如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国,及印度等原本中立国家的认同和参与,四国最终于去年10月6日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举行了首次外长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对后来继任的拜登政府感到不放心,希望对其进一步施加压力,川普政府在1月12日距离下台不到8天的时间内打破惯例地解密了其于2018年制定的美国印太战略框架。时任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还专门为此发表声明说“解密这份文件是为了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盟友和伙伴明白,美国继续致力于确保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能持续到久远的未来。”

2017年11月,川普和习近平北京会晤。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今年1月美国发生改朝换代后,随之而来的拜登政府则并未放弃川普政府在构造这一地区性以民主大国为基础的框架的努力。不断强调美国应重建与盟友和伙伴关系的拜登政府,进而更上一层楼地将四国对话机制升级到了领导人层面,并首次以四国首脑的名义发表联合声明,甚至还在《华盛顿邮报》上共同刊登署名文章,以阐述四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设想和理念。

四国对话走上地缘政治前台,安倍晋三功不可没

尽管在这篇文章中,四国领导人指出,早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美日印澳便以这一形式参与领导救灾工作,也是该机制的首次动员行动,但实际上所谓印太的这一地缘政治概念在近年来被送上国际舞台,还要追踪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时代。早在2007年,安倍晋三在其第一个首相任期内访问印度期间,就曾在印度国会发表了题为《两洋交汇》的演讲。他在演讲中称,“太平洋和印度洋正作为自由和繁荣之海发生充满活力的联结,一个打破地理疆界的‘扩大的亚洲’开始形成。”同年,印度战略学者库拉纳(Gurpreet S Khurana)提出了“印度—太平洋”的概念,用以指代濒临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亚洲和东非国家这一地理政治区域。

到了2009年,美国作家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发表的一篇题为《21世纪的中心舞台:印度洋上的对抗》使得印太的概念在国际关系学界和政策界成为了受到广泛注意的话题。2013年1月,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不久的安倍晋三就发表文章说,“我构想出一种战略,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我已经准备好向这个安全菱形最大限度地贡献日本的力量。”同年2月,安倍晋三在访美期间于华盛顿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及印太概念。

2016年8月,安倍晋三在肯尼亚举行的非洲发展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概念,更加明确地显示出把亚太和印度洋地区作为整体性地理空间加以战略统筹的意识。根据安倍政府2016年提出的印太战略,其内容指在太平洋至印度洋地区,共享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等价值观的国家展开合作。由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4个国家主导。在经济和安保领域,日美澳印和亚洲各国正加深合作,意在从一定程度上对通过“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海军事化等措施,在区域内不断强化影响力和控制的北京形成牵制。

美日印澳领导人联名刊文,阐述自由开放的印太理念

不过,或许是为了避免让地区内的其他国家一上来便被迫在北京和四国间选边站队,再加上美方官员多次强调这不是一个新的印太版本的北约四国领导人在首次会晤后无论是会后发表的相关声明,还是上文提到的联名文章中都对中共只字未提,而是向世人阐述了他们所提出的,“我们四国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安全和繁荣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构想。对此,四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写道,“我们召开会议是为了重申对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之间四方合作的承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观点,并为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的共同愿景而团结起来。我们努力建设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健康、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不受胁迫限制的地区。”

四国领导人表示,“我们共同致力于促进以国际法为基础的自由、开放、有章可循的秩序,以促进安全与繁荣,应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威胁。我们支持法治、航行和飞越自由、和平解决争端、民主价值和领土完整。我们承诺与一系列伙伴共同努力。我们重申坚决支持东盟的统一和中心地位,以及东盟的《印度洋-太平洋展望》。四方充满潜力,展望未来;它寻求维护和平与繁荣,并在普遍价值的基础上加强民主复原力。”

四国领导人称,“我们的共同目标要求我们应对最紧迫的全球挑战。今天,我们承诺应对新冠疫情的经济和健康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并应对共同的挑战,包括在网络空间、关键技术、反恐、优质基础设施投资、人道主义援助和救灾以及海事领域的挑战。”他们承诺,“在领导人层面,我们将在2021年底之前举行一次面对面的首脑会议。这些活动的雄心壮志与时俱进;我们致力于利用我们的伙伴关系,帮助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区应对历史性危机,使之成为我们所有人都追求的自由、开放、无障碍、多样化和繁荣的印度洋-太平洋。”

布林肯在北约组织总部谈印太战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印太地区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法国、德国和荷兰作为欧盟国家也相继出台了针对该地区的战略文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更是在本周参加北约外长会议后发表演说,并专门提到了相关问题。布林肯说,“首先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我们从中共威胁航行自由、将南中共海军事化、以日益先进的军事能力针对整个印太地区国家的努力中看到了这一点。北京的军事野心正在逐年增长。再加上现代技术的现实,曾经看似半个地球之外的挑战不再遥远。”

布林肯提到,“第二,我们必须使我们的联盟现代化。这首先要提高我们的军事能力和准备状态,以确保我们保持强大和可信的军事威慑力。例如,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战略核威慑力量保持安全、可靠和有效,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的现代化”。他说,“这对于保持我们对盟友的强大和可信的承诺至关重要,即使我们采取步骤进一步降低核武器在我们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我们还将与我们的印太盟国合作,应对该地区广泛的复杂安全挑战。”

布林肯续指,“第三,我们必须编织更广泛的盟友和伙伴联盟。我们常常把我们的联盟和伙伴关系置于孤立的状态。我们没有做足够的工作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但我们应该这样做。因为具有互补优势和能力的国家越能团结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就越好。”他说,“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四国对话’--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背后的理念。拜登总统最近主持了‘四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领导人峰会”。他说,“我们共同的愿景是建立一个自由、开放、包容和健康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不受胁迫约束,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团队。我们的合作将加强平行的努力,以确保东海和南海的安全,并扩大安全、负担得起和有效的疫苗生产和公平获取。”

70年前艾森豪威尔眼中的“一点点的乐观和信心”

布林肯谈到,“70年前,一名在新泽西州迪克斯堡受训的美国陆军二等兵,给当时正在欧洲担任盟军第一任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将军(Dwight D. Eisenhower)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这位二等兵问艾森豪威尔,他的服务是否有更多的含义,而不仅是--‘杀人或被杀’。”布林肯说,“艾森豪威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现实主义者。他已经近距离地看到了战争的破坏性。他很清楚把美国人的生命投入到保护我们盟友的一线上的生死后果”。

然而,布林肯说,艾森豪威尔仍然相信,正如他在给那名士兵的信中所说的那样,“真正的人类目标包含着比单纯的强者生存更丰富和更有建设性的东西。他写道,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植根于共同价值观的体系”。布林肯说,“而这些话与指导我们在美国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试图以体面、公平、公正的方式解决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众多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试图解决世界上的每一个问题”。他解释称,“而是说,当我们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不会忽视我们的价值观,这同时也是我们力量和谦逊的源泉。艾森豪威尔告诉这名士兵,希望这些话能给他提供‘一点点的乐观和信心’。”

布林肯指出,“现在,艾森豪威尔不可能想象到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挑战。但他知道,无论出现什么新的威胁,我们都希望能与分享我们价值观的伙伴一起面对”。他补充说,“去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具挑战性的时期之一,但我们仍然没有从危机中走出来--即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的真正理由”。布林肯说,“但是,我们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点点的乐观和信心。它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我们一起,植根于我们共同的价值观,不仅致力于重建我们的联盟和伙伴关系,而且致力于把它们建设得更好。如果我们这样做,就没有我们不能也不会克服的挑战。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法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28/157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