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蓄奴的美国国父华盛顿 到底有没有罪?

契科夫: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黑白分明,只有蠢货和骗子才喜欢吹嘘自己明辨一切是非。

各位朋友,周末愉快,这是一篇回应旧友提问的旧文。

前两天我接到一位老读者的来信,她说:小西,我想听你谈谈美国国父华盛顿蓄奴的问题。

因为不久前,她在美国上中学的孩子在课堂上被老师告知,华盛顿是蓄奴的,为此应当受到现代社会的谴责……

当然,这一听就是美国民主党着力推动的“1619项目”

所谓“1619项目”,是民主党推出的讨好黑人族裔的一个形象工程。该项目明面上由《纽约时报》在2019年正式启动,有半官方背景的普利策中心被指定为该项目的教育合作伙伴。旨在美国奴隶制诞生400周年之际,以黑人奴隶的视角在中小学历史教育中“重新讲述”美国历史。

该项目已经在加州等几个深蓝州的一些学校开始推行。

学校里学到的历史,很大程度将决定一个人三观,可以想见,“1619项目”教育出来的孩子,其思想观念一定跟他们的父母以及其他州其他人差距甚大。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加剧撕裂,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川普在台上时,曾经搞过相应的反制措施,他曾在美国政府内针锋相对的成立一个“1776(美国建国之年)项目委员会”,要求公立中小学重塑正常的美国历史叙事。

那个意思很明白:你们白左可以在学校搞你们的种族政治正确宣传,那我们保守派可以搞我们的啊!

不过这个委员会,在拜登总统上台后,立马被强行叫停了。

所以现在眼下美国很多孩子的所学到的历史就是这样的: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安德鲁·杰克逊等一众先前备受敬仰的美国“国父们”都是“肮脏的蓄奴主义者”。他们不值得被敬仰,美国主流社会还要为他们的行迹向黑人忏悔……

而且,白左们不接受对这个叙事的反驳。

那么华盛顿等人蓄奴的故事,到底是不是像“1619项目”讲的那样呢?华盛顿是不是个“肮脏的蓄奴主义者”呢?

回答是,是,也不是。华盛顿的确蓄过奴,但他并不因此而肮脏。

1

对于华盛顿的蓄奴问题,一直是美国历史学者们争论不休的公案。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在蓄奴问题上,你很容易将他视为一个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华盛顿虽然在生前留下了无数反对奴隶制度的言论,但其生前却从未推动过废除奴隶制的法案,也没有释放过一个奴隶。相反,他位于弗吉尼亚的庄园有100多名奴隶供其驱使。

而且华盛顿对这些奴隶的管理似乎也没有国父应有的仁慈,不仅曾经鞭打过奴隶,而且还为了方便管理,给奴隶的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在华盛顿手下当奴隶,每天必须按时“打卡上班”,生病了是要开假条的。美国史学家玛丽·汤普森曾经扒出华盛顿庄园的考勤表,称华盛顿应该是美国第一个“效率管理学大师”。

形象点说,华盛顿对他的奴隶来说就是个“人型钉钉”。

不仅如此,自己酷爱学习的华盛顿还要求手下的奴隶们“跳出舒适区”,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华盛顿公开要求他手下的青壮年奴隶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可以独立谋生的技艺”。汤普森评价称,华盛顿接手的奴隶是一帮“传统农夫”,但在他撒手人寰时,留下的却是一群“工厂技工”。

想象这样一个奴隶主,不仅不释放奴隶,还对奴隶严苛考勤,逼着奴隶们业余时间搞什么学习会,以提高他的庄园效率。这种“老板”在当今上班族眼中也是缺德到冒烟了。

然而,尽管对手下奴隶如此“管理有道”,华盛顿的庄园依然是入不敷出。独立战争开打前,他曾经写信给朋友抱怨称,自己的庄园马上就要破产了,原因是“超过一半的奴隶不能从事土地耕种……而我也不能把这些奴隶卖出去,因为我的道德反对这种人口买卖……为了防止破产,我过去四年总共卖了5万美元的地,这维持了我们庄园之前几年的开销,但依然无法支持庄园继续运作很久。”

这段话信息量特别大:为什么超过一半的奴隶不能从事土地耕种?身为奴隶主的华盛顿,为什么又“反对人口买卖”?一个奴隶主居然无法从蓄奴中得到收益,那他图什么?

2

实际上,美国当时的奴隶制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暗无天日,它其实是一种落后的人身依附关系。以华盛顿所在的弗吉尼亚而论,奴隶不仅有黑人也有白人(所谓的契约奴),而且在其工作的庄园中会组建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小屋和有限的私产,奴隶的生老病死、结婚育儿其实都要由其所属的奴隶主掏腰包。此外,那些没有实际劳动能力的“奴隶家属”的生活待遇还不低。18世纪末的弗吉尼亚奴隶每个星期至少能吃上一顿肉,华盛顿庄园的规矩则是每年要给手下的奴隶置办一身新衣服。

这个标准,已经不低于同期德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并远超“康乾盛世”下中国普通佃农的生活期望了。

举个不咋恰当却特形象的比喻,美国当时的奴隶制,其实有点类似于一个大型工厂,家庭中的工人父亲从事厂里的主力生产,母亲在厂属小卖部里做帮工,儿子女儿由厂里掏腰包抚养和接受教育,而他们的未来也是基本被确定的——长大了顶父母的班继续在这个小社会里生活。

当然,奴隶是可以被买卖的,但正如华盛顿自己所言,“有道德”的奴隶主不太愿意进行零散的人口买卖,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拆散奴隶的家庭,造成奴隶的妻离子散。

人口不能买卖,待遇还必须维持,于是像华盛顿这样的“奴隶主”因为手下奴隶人口结构不合理而入不敷出,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

当然你可能会说,华盛顿若是真有心废奴,将手下奴隶全部“下岗”——无条件释放不就得了呗。

但这又面临另一个问题,华盛顿管的大部分奴隶,其实不是他自己的:由于父亲早逝,华盛顿11岁时便继承了10名奴隶;后来哥哥去世,他又继承了哥哥的几个奴隶;27岁时,他与富有的寡妇玛莎结婚,后者的嫁妆包括84名奴隶,这成了华盛顿所管奴隶的大头。此外,两人婚后又接连买了40多名奴隶,算是夫妻的“共同财产”。

华盛顿的“全家福”,他与妻子玛莎和其继子女,以及他们的“贴身黑奴”。

所以算来算去,属于华盛顿个人的奴隶其实只有不到50人。而这些奴隶在长期庄园生活中,已经跟华盛顿妻子手下的奴隶结成了复杂的姻亲、血缘关系,如果华盛顿妻子那边不放人,又会是一场妻离子散的人伦惨剧。

那么华盛顿能说服他的妻子也高风亮节地释放奴隶吗?很遗憾,不可以。

且不说华盛顿的妻子玛莎与丈夫不同,是一个蓄奴主义的支持者(老太太终其一生觉得“奴隶离开庄园将无处谋生”)。即便她有废奴的觉悟也做不到,因为玛莎的前夫去世前曾留有遗嘱,声明他的财产虽然由妻子保管,但最终要留给两人的一双儿女。所以玛莎其实是个“过路财神”,华盛顿如果强行要求妻子释放奴隶,在当时的舆论口中,就会成为一个涉嫌侵犯继子女财产权的不道德继父,这是有道德洁癖的华盛顿难以容忍的。

这就是华盛顿在处理手中奴隶时真实的尴尬处境——卖又卖不了,放又放不得,囤在手里又赔钱。所以他唯一能做的选择,似乎也只有费尽心力对奴隶“优化管理、严格考核”,勉强维持庄园的运转。

3

实际上,可能正是由于自身的这种尴尬处境,华盛顿始终觉得奴隶制在美国是一种“兔子尾巴长不了”的落后制度,不必刻意推动也会逐渐消亡。

他在写给亲密战友、法国人拉法耶特的信中就表示:“如果立刻将黑奴解放出来,必然产生极大的不良后果。但如果逐步推进,则完全是可行的,实际上,它已经陷入了颓势……我们所要做的,是做好立法准备,在恰当的时候推上一把。”

当然,让华盛顿始料未及的是,在他死后,由于纺织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英国工业革命造成的对棉花需求的暴增,原本已快入不敷出的奴隶制度突然“垂死病中惊坐起”,在美国南方成了暴利行业,这让他“顺势而为”的愿望最终泡汤了——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华盛顿的错。

结尾再来说说华盛顿的遗嘱,由于医生的瞎搞,华盛顿死得特别仓促。身为美国国父,居然没有留下政治遗嘱,其他财产的分割也很粗疏。

但唯独对其名下的奴隶,华盛顿做了特别详细的安排:他规定,自己名下的奴隶,在其妻子死后将立刻恢复自由身。解放奴隶后,那些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的奴隶“须由我的继承人赡养,过上舒适的生活”。那些年幼的奴隶,也必须被抚养直至成年,“教会读写并获得某一生存技能后即可获得自由”。

更有趣的是,华盛顿那位原本坚持奴隶制的妻子玛莎,在获知丈夫做了这样一份遗嘱安排之后,聪明地表示丈夫名下的所有奴隶可以立即获得自由,不用等她去世了,而且这些奴隶在她名下的家属也可一并获得自由,免受妻离子散之苦——聪明的玛莎夫人显然意识到,自己的丈夫给她挖了个大坑,逼着她必须这样做。不然的话,她就得守着一群每天盼望自己早死的奴隶及其家属过活了。

从这份几乎考虑到了每一方(还阴了老婆一把)的周详安排中,我们可以隐约猜出华盛顿的苦心——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废奴问题上的矛盾和纠结将成为其死后不被后世理解的“污点”,但作为当事人,现实环境又逼着他不能只为后世名声做出不合情理的安排。于是他苦心思索了这样一份遗嘱,试图在现实和后世评价之间达成妥协。

这就是华盛顿“蓄奴”的故事,如果完全不看美国当年的具体国情和华盛顿与他的奴隶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你会觉得他是个“肮脏、虚伪、口是心非的蓄奴主义者”。但如果把他还原到真实的历史情态中,你会发现华盛顿其实已经做了他在那个时代能做的一切。用一个属于现代的单一衡量标准去给这样一个人扣帽子,除了暴露批评者们的无知和幼稚,什么也说明不了。

人越是在童年时代,往往越是喜欢用“贴标签”的方式去理解世界,看个电影都得先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但长大后,当我们被丢入真实的道德抉择中才会发现,好坏有时真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

文章的结尾,我想起了契科夫的话“我们要坦白地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黑白分明,只有蠢货和骗子才喜欢吹嘘自己明辨一切是非。”

说的多好啊,搞这个“1619项目”的白左是骗子还是蠢货我不得而知,估计八成是是骗子吧,但愿我的那位读者她可爱的女儿,能靠此文解毒,不要被他们教蠢了才好。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万维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11/157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