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夏蒙: 你刷短视频上瘾了吗?

作者: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在休闲时间里,有大约38%的人在刷手机;排在手机娱乐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

好在还有一些人休闲时间在听各种播客。刷短视频也需要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我每天也会看一会儿短视频,有时候你会觉得算法还是有些笨,无非就是各种相声、脱口秀、萌娃、职场、捉弄自己的亲友。偶尔有一些有创意的短剧,但你看到的并非是创作者自己发布的,都是被各种账号搬运的。

201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出版了《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书中说,大多数人每天在手机上所用时间为1至4个小时——还有很多人更长。他们把自己清醒时间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手机上,多过其他任何日常活动(睡觉例外)。每个月几乎有100个小时迷失在检查电子邮件、发短信、玩游戏、浏览网页、阅读文章、检查银行馀额等项目上。扩大到人的一辈子(按平均寿命算),这相当于整整11年。平均而言,人们每个小时大概要把手机拿起来3次。过度使用的情况太普遍了,研究人员甚至创造了“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的说法,形容人害怕没了手机。

Instagram的工程师格雷格·哈奇马斯说,他好像设计了一台上瘾发动机。“总有新的热点标签可以点击。”和其他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一样,Instagram深不见底。 Facebook拥有无尽的消息源;Netflix自动播放电视剧的下一集;约会软件Tinder鼓励用户不停浏览,寻找更合适人选。人们刷个不停,问题并不出在人缺乏意志力上,而在于“屏幕那边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

看短视频的时候,看完一个就接着一个,这些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是平台的算法在按照你的喜好帮你做筛选,总是能找到你喜欢的同类视频。凯西·奥尼尔在《算法霸权》一书中说:“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基于大数据建立的模型开始能够自行筛选关于我们的数据,从中找到我们的习惯、意愿、忧虑和渴望。随着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能力快速成长,计算机只需要被赋予几条最基本的指令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算法能自行发现模式,然后根据时间变量将它们和某个结果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机的确是在学习。对于很多工作来说,机器学习比起受规则约束的传统程序更灵活、更精密。”

社交媒体的内容和互动性都导致它们令人上瘾。 Facebook和Instagram上的点赞击中了人的某个神经音符,一如完成了“魔兽世界”里任务带来的奖励感,或是看到自己的推文得到了数百名用户的转发分享。设计并提炼此类技术、游戏和互动体验的人,是非常擅长自己所做之事的。他们对数百万的用户运行了上千次的检测,了解哪些手法管用、哪些不管用,比如什么样的背景颜色、字体、音调能最大化人们的参与,将挫败感限制在最低程度。随着技术体验的演进,它武装到了牙齿,变得无法抵挡。

心理学家比较乐观,认为我们可以把上瘾体验控制在生活的一个角落,同时培养其他有助于健康行为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如果你能理解行为上瘾的运作原理,或许可以减轻其危害,甚至驾驭它们的力量去做些好事。相同的原则,能推动孩子们玩游戏,大概也能推动他们在学校学习;相同的目标,能推动人们锻炼上瘾,大概也能推动他们为了退休生活多多储蓄。”

另外,人刚成年的时候上瘾风险最高。如果人在青春期不曾上瘾,在后面的人生里上瘾的概率是极小的。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人生的这一时期,年轻人遭遇了大量自己力有不及、无法应对的责任的碰撞。为了缓解长时间辛苦煎熬带来的难受刺痛,他们学会了求助于毒品或某些活动。到25岁上下,很多人都掌握了青春期缺乏的应对技巧,建立起了相应的社会网络。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贝书单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22/158394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