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日经:中国企业债务偿还负担在加重

在全球公司债市场,中国企业的债务问题在成为焦点。一直承担属于经济刺激举措的公共事业的土木和建筑领域企业的债务大幅增加。有观点认为,力争实现债务健全化的政府将不会再像此前那样支援国有企业,外币计价债券面临沽售压力,债券利差(Spread)正在上升。如果出现债务违约增加的“硬着陆”,有可能动摇全球市场。

在中国企业发行的公司债中,截至2023年的3年内到期的总额为2.14万亿美元。规模达到2018~2020年的1.6倍。债务偿还负担加重。

中国的国有不良债权处理企业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正忙于应对事关企业存续的资金周转问题。该公司旗下企业与银行针对将1亿美元贷款的偿还延期至8月底达成协议。还将加快对南京熊猫电子等所持股票的出售。华融全集团拥有近3300亿元的公司债的发行余额,但近6成将在2023年之前到期。

偿付迎来高峰的不仅限于华融。金融信息公司Refinitiv的数据显示,2021年的偿付额为7480亿美元,金额最高,2022年为6690亿美元,2023年为7270亿美元。中国企业发行的公司债的期限为1~3年、比较短期的情况很多。随着公司债的持续发行,最终偿付额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需在2023年底之前偿付近900亿美元债务

背负大量债务的是大型国有企业。政府直属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需在2023年底之前偿付近900亿美元,而承担输配电的国家电网需偿付约140亿美元。两家公司均未上市,成本意识淡薄导致了债务增加。一直承担着公共事业的土木和建筑、加上国家铁路和国家电网这2家的偿付额达到6000亿美元,占整体的3成。

为避免国有企业的过剩债务给政府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中国领导层存在减少“默许的政府担保”这一意向。人民币计价债的债务违约1~4月为950亿元,徘徊在创出历史新高的水平。在公司债偿付递增的背景下,如果政府主导的支援减少,违约的进一步增加将难以避免。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贾珅指出,中国企业在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购置了越来越多的资产。人民币债券偿还量增加是中国债务增加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变相的银行融资,主要由国内投资者进行投资。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不到1成的外币债券的动向,2023年偿还额将达到1720亿美元。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外币债券的违约情况正在不断增加。

Refinitiv等机构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后中国至少有10只以上美元债券出现违约。北京大学创办的大型IT企业北大方正集团2020年2月进入“重整”,多只美元债券无法支付本金和利息。

北大方正对旗下企业发行的部分美元债券赋予了“维好协议(Keepwell Deed)”。该协议的内容一般是母公司保证子公司的财务保持良好状态。但北大方正以该协议不能保证偿还为由,将这些债券排除在偿付对象之外,据称部分海外投资者已开始启动司法程序。

国有半导体企业紫光集团也多次对美元债券违约,2月美国花旗集团的香港法人要求紫光集团支付利息和偿还债券本金并提起诉讼。业界开始出现“中国企业决定不偿还债务的门槛降低,只能安心投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外国银行)的观点。

投资者的离散也在数据上表现出来。据英国富时罗素(FTSE Russell)的数据,中国企业等的投资级公司债与美国国债的利差4月上升了0.4%。这与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韩国、香港、印度尼西亚等的利差缩小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中国政府突然缩小“默许政府担保”,可能会对债券市场造成冲击。美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Kenneth Ho表示,“对于政策当局来说,避免系统性担忧的扩大也很重要”,对中国在政策上急转弯表示警惕。

中国在全球率先成功遏制了新冠疫情,利率也比美国等国家高,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大量资金。但随着外国债券违约情况的增加,形势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日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19/159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