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生三大智慧: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

《庄子》有言:“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人生往往如此,当我们认为得到时,可能也正在失去;当我们懊悔失去时,或许已经得到另一些东西。

有所得而不张扬喜悦,有所失而不悔恨忧愁,便是淡然通透。

智慧的人都懂得: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

失而不怒

《孟子》中说:“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遭受到艰难困苦,不要去忧愁;即使不被任用,也不要去怨恨。

阿根廷男篮队员马努·吉诺比利在国家队是绝对的主力,数据、体能双优,但他却一直在马刺队作为替补球员直到退役,被公认为“最佳第六人”。

替补,就意味着失去场场冲锋陷阵的机会。但他也没有气愤、没有失望、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享受”成为球队的一部分。

马努·吉诺比利曾在退役仪式上说:“赢球不是一切,我从输球里学到了更多,领悟到了更多。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经验会让你成长。”

他甘心做替补,成就了他的伟大。

有时候,困难和不如意面前,决定接下来成败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态。为失去机会和荣耀而愤怒,既无法赢得认可,还会失了风度和格局。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如意,甚至不幸和苦难,若因这些逆境而怒火中烧、一蹶不振,放弃了追求和理想,太不值得。

加措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说:“人们喜得而厌失,其实全无必要,失去并非不可接受,更不必视为恐怖的洪水猛兽,在很多时候,失去其实就是放下,是为了更好的持有。”

真正厉害的人,拥有看穿得与失的智慧。不沉于错过、不怒于不公、不悔于失败。

得而不骄

《道德经》中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一个人,只有不自以为是、不恃才傲物,才能有所成就,成为众人之长。反之,则易丢掉赏识和信任,招来怨恨甚至引来祸端。

汉初时期的韩信,因萧何的保举得到刘邦重用,拜他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他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也评价他:“战必胜,攻必取。”

可韩信一身才能打败无数敌军,最后却败于自己的骄傲自大。

古语有言:“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有功劳不显摆、有能力不炫耀、居高位不狂妄,知己轻重才能把握好分寸。

唯其如此,才能洞明世事,不失根本,清醒明白。真正厉害的人,不浸于功劳、不炫于成绩、不骄于荣耀。

静而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作家蔡澜在《世间事,贵痛快》一书中讲到过自己的经历。

“我在印度山上,土女整天烧鸡给我吃,我问她有没有吃过鱼?她说什么是鱼?我画了一条给她看,说你没吃过鱼,真是可惜。她回答说:我没吃过鱼,有什么可惜?”

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你在乎便是错过,不在乎又能算得了什么。失去,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想得到或者得不到。

就像蔡澜先生曾经遇到在钓鱼的老嬉皮,他看到另一边的鱼比老嬉皮面前的大很多,就告诉他:“老先生,那边的鱼大,去那边钓吧。”老嬉皮回答他:“我钓的,只是午餐。”

那条未吃过的鱼,不是人生遗憾;那些很小的鱼,对于一顿午餐来说,足矣;那些未曾走进生命的不算失去,当下能够拥有的即为幸运。

不争大小、不争多少,看似失去,实则收获了更多的静逸与温和。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世间浮华皆如梦,淡看浮云是福人。”执念于失去,是当下很多人的通病。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眼热权势,不艳羡富贵,方能活得纯粹,活得自然。

愿我们,一日喜乐无恼,一夜安眠无梦。失而不怒、知足常乐,得而不骄、一笑而过,静而不争,潇洒过一生。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十点读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28/159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