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苏芬战争:苏军力绝对占优,为何伤亡是芬兰3倍

苏联失道寡助,无人支援。芬兰保卫本国,得道多助,国外援助很多。

苏芬战争是苏联20世纪历史上一场堪称为“耻辱”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苏军投入30万兵力,1000多辆坦克和800多架飞机,向只有12.7万兵力,140多架飞机的芬兰展开全线进攻。苏军在兵力兵器的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苏芬战争的实际战果却让世界大跌眼镜: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以伤亡105000多人的代价,歼灭苏军375000多人。苏军的伤亡是芬军的3倍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苏军进攻芬兰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严重的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等到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地站在德国一边,和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进攻苏联北方城市列宁格勒,在客观上增加了苏军作战的困难。

那么,苏军打苏芬战争的伤亡为何比芬兰军队大得多呢?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第一,历经肃反大清洗“全面处理”的苏军,本身就不在状态,这是苏军伤亡超过芬军的重要原因。

1924年,一代伟人列宁离开人世,斯大林当选为苏共中央的新任领导人。然而,斯大林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党内的反对势力托洛茨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对斯大林构成或明或暗的威胁。

对于斯大林而言,他必须通过清除政治反对势力的方式来稳固其在苏联国内的政治权威。只有把控绝对的政治权威,斯大林才能按照自己的设想,领导苏联快速展开重工业建设。这是苏联肃反爆发的政治背景。

到了1934年12月1日,列宁格勒省委书记基洛夫被突然暗杀。斯大林以基洛夫暗杀事件为借口,掀起了肃清政治反对派的斗争。刚开始,肃反运动还在政府内部进行。但到了1937年以后,肃反运动很快波及苏联军队。

1937年6月11日,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基辅军区司令员亚基尔和白俄罗斯军区司令乌博列维奇被秘密处决。紧接着,苏联元帅叶戈罗夫、戈沃罗夫被判处死刑处决。苏联红军中有35000多名有指挥经验的军官被清洗,大清洗给苏军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苏联最早的五名元帅之一

这个损失的危害体现在哪里呢?1930年代是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年代,也是苏联红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年代。这一时期,包括德国在内的军事强国在积极发展机械化部队,图哈切夫斯基紧跟世界军事思想发展的步伐,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帮助苏联红军加强了空军和机械化部队的建设。如果没有肃反,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就能在苏军贯彻实施下去,苏军将组建数量更多的机械化军,提高军队的快速机动作战能力。

然而,正是肃反的爆发,让苏联的“红色拿破仑”,著名军事家图哈切夫斯基蒙冤而死,也让推动苏军现代化建设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被苏军高层扔到一边。由于缺少大纵深作战思想的指导,虽然苏联红军在战前部署了数量众多的坦克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但苏军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大纵深作战体系和坦克机械化作战体系,导致苏军坦克部队在苏芬战争中损失很大。

也正因为苏联肃反的清洗了35000多名有经验的指挥员,导致苏联红军的指挥层级出现了断层,让苏联红军在进攻芬兰的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芬兰机枪阵地

第二,苏联对芬兰轻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敌人实力的准确判断是一个国家打赢敌人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苏联红军却无法做到对芬兰实力的准确判断。

苏联红军的轻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苏联低估了芬兰军队的抵抗意志。苏联认为,其自身是红色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优势。芬兰人民深受本国政府的“压迫”。只要苏军到来,芬兰民众就能夹道就能欢迎苏军的“解放”。但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后,芬兰民众却站在本国政府一边,坚决抗击苏军的入侵

2.苏联低估了芬兰军队的实际实力,芬兰拥有12.7万正规军,这个正规军还是芬兰经过全国动员后组织起来的作战部队。然而,苏联却忽略了一点:除了12.7万人的芬兰正规军,芬兰还有30万预备役军人,10万民兵。如果芬兰举国动员,芬兰将动员至少50万军民和苏军决一死战。苏联将陷入芬兰全民皆兵的汪洋大海中。

曼纳海姆防线示意图

3.更为重要的是,芬兰还修建了一条名叫曼娜海姆防线的坚固阵地。曼纳海姆防线到底有多坚固?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曼纳海姆防线大多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而成,其埋在地下2米到4米深处。其防线的正面安放有数层装甲板,每一层装甲板厚度达到3到10厘米。其整个掩体和山丘融为了一体。掩体内部有近战射击孔,士兵能通过近战射击孔使用步枪、冲锋枪和机枪粉碎苏军进攻。曼纳海姆防线山顶的装甲炮台也能发挥一定的火力作用。

由于苏军的轻敌,再加上天气寒冷下雪频繁,苏军在强攻曼纳海姆防线的时候步兵和坦克之间严重脱节,苏军步兵被躲在曼纳海姆防线里面的芬军士兵轻易开枪射杀,苏军炮兵作战经验不足,很容易伤到自己人。在拉多加湖北部地区行军的苏军部队,其机动受限,行军缓慢。芬军利用苏军行军缓慢的缺点,依靠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术,灵活打击苏军进攻,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曼纳海姆防线中的芬兰军队

有了正规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这种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国防动员体系,又有曼纳海姆防线的支持,芬兰军民给苏军造成惨重的伤亡也就不足为奇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联红军轻敌,苏军在作战准备方面也严重不足。比如,苏军没有做好在芬兰冬季地区的森林中和芬军长期作战的准备,其众多作战车辆缺少冬季作战的防寒油料。

1940年2月穿着雪地伪装罩衫的芬兰巡逻队

第三,芬兰军队的战术得当。

芬兰军队发扬其守卫本土的作战优势,发挥其擅长滑雪的特长,避免和苏军正面交火。芬军以弱胜强,和苏军打游击战,打了就跑,让苏军根本找不到芬军大部队的影子。

芬军正规军狙击手广泛开展射杀苏军的运动,这里面最著名的狙击手就属西蒙海耶了。仅苏联官方确认的战果就承认西蒙海耶击毙了500多名苏军官兵。

西蒙·海耶(1905年12月17日—2002年4月1日),其使用的是不带瞄准镜的步枪

第四,苏联空军无法夺取制空权。

一战时期,飞机大规模投入实战,制空权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在苏芬战争中,苏联空军却无法夺取战场制空权。

究其原因在于:芬兰空军采用相对成熟的四机编队战术打空战,四机编队分成两个作战小队,每个小队都有长机和僚机(长机飞行员为飞行经验较多的飞行员)。每个小队的长机和僚机,乃至两个作战小队之间都是互相配合,共同形成高效率的空战编队。而苏联空军的作战战术为三机编队空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老旧空战战术,其缺点为三架战机组成的空战编队在配合度上难以达成默契。

战争中被芬兰军队袭击的苏军运输车队

第五,苏联失道寡助,无人支援。芬兰保卫本国,得道多助,国外援助很多。

芬兰保卫本土的战争得到了国外的援助,瑞典派出8400多人的军队,以“志愿军”的名义和芬兰军队并肩作战。英国和法国也打算出动13万英法联军,与芬兰一起共同抗击苏军进攻。瑞典空军的派出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来到了芬兰,这支参加苏芬战争保卫芬兰的瑞典空军作战部队,占瑞典空军总兵力的1/3。

苏芬战争中被芬兰击毁的苏联BT坦克

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能看出,由于苏军在肃反中损失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官导致其作战力量下降,再加上苏军严重的轻敌,以及芬军战术得当,国际支援芬兰有利等原因,导致苏军在作战中付出了比芬兰伤亡多得多的惨重代价。苏芬战争苏军惨败的教训告诉世界各国:国际社会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其国际地位一律平等,大国欺负小国,强国欺负弱国的恃强凌弱的战争为国际法所不容,其结局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历史D学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628/161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