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孩子不管不成才,李玫瑾:“放纵教育”会毁了孩子,三方面要狠抓

孩子的性格、品行,归根结底主要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能让一个人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印记。可见,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知名的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也提到:“孩子在6岁前,只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才能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成为优秀的人。

一直对青少年犯罪心理进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起一个曾经接触的真实案例。案例中,一名年仅16岁的男孩在要求父亲给自己买一台最新款的手机,因为父亲当下没有这么多钱便拒绝了他之后,男孩便用刀将父亲捅成了重伤。最终,男孩因故意杀人罪被关入少管所,而父亲则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李玫瑾教授与男孩交流时得知,原来男孩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此后他便跟着父亲生活。或许是因为对儿子的愧疚感,父亲从小对他极为溺爱、放纵。“我想要什么,他从来不会拒绝”,男孩十分坦然的说到。甚至他在初中一年级时欺负了班上的一名同学,他的父亲接到老师的投诉时,也没有对他多做责怪。

当提起他想购买手机,父亲却因为没有发工资而暂时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后,他便感到十分生气,甚至一度觉得十分的憎恨父亲。当李玫瑾教授问及他挥刀向自己的父亲时内心有何想法,男孩并没有悔意的说到:“谁让他拒绝了我的要求?我只是做出了抗议而已。”

父母因为对孩子无私的爱,自然舍得为孩子付出一切,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不忍心拒绝孩子。殊不知,如此无底线、无原则的“放纵教育”,过度的溺爱,培养出的孩子小时候是“熊孩子”,长大后便是一事无成、“啃老族”等无用之人,甚至会走向歧路。

“放纵教育”对孩子的危害,父母不可不知!

许多教育专家都在建议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孩子,要适当的“放手”。但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的爱,往往会把握不好尺度,变为“放纵”。即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毫无底线包容孩子犯下的错误、无原则包庇孩子、事事以孩子为重等。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首先便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毕竟从小在家里就是如“小霸王”一样的存在,家人们都会十分迁就,让孩子习惯了这份特殊性。若是以这样的心态进入社会,毫无疑问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

其次是孩子习惯了父母的无度付出,事事包办,不仅会没有感恩之心,更是觉得父母的付出理所应当,哪一天遇上父母拒绝后,很可能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还有就是事事包办之后,孩子失去独立自理的能力,遇事只会依赖父母或者他人。“妈宝男”、“啃老族”便是这样养成。

最后一点是因为父母总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包庇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过错,令孩子没有了正确的是非观。长大后,很容易犯错而不自知,甚至是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也不觉得自己有错。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惯子如害子”,正是对教育孩子时,使用“放纵教育”的父母的一种劝告。许多教育专家都曾提醒家长,孩子该教育的时候,切不可放松。李玫瑾教授更是根据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向家长们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管不成才,李玫瑾:“放纵教育”会毁了孩子,三方面要狠抓

俗话说:“矩不正,不可为方。”教导孩子亦是如此。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孩子在6岁前必须要注意教导孩子懂得这个社会的规则、规矩。家长要以身作则,向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面对孩子犯错时,一定要及时纠正,耐心教导孩子,让孩子懂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同时,还要注意严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懂得感恩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样才能培养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孩子。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尊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孩子的情商

最后要严抓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即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强自立,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人,未来才能自如的应对生活与工作。正如杨绛的父亲对他的教导:“教育孩子拥有独立性,胜过让孩子获得第一。”

心理学家们指出,孩子三岁开始便有了自我意识,性格、心理、模仿能力、思维逻辑等都在不断加强,到了6岁以后便基本定性。在此期间,对孩子必须加强教育,否则后期更难管教。毕竟,只要对孩子从“放手”变为“放纵”,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90育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02/161370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