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美新闻 > 正文

现实社会的缩影 《抉择》值得观看?观众如是说

新世纪电影《抉择》。(图片来源:新世纪影视提供)

电影《抉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引起了社会上许多经历过那一个社会的人的共鸣。他们对共产党的统治,都有着深深的记忆和伤痛。从一些观众的视角,人们可以体会的这个影片的深刻。

影片讲述两代普通中国人抗争暴政的历程,女主人公田婧雯及父母遭遇了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都遭遇过的凶残,但她在信仰的指引下,始终用善的力量对抗着邪恶,帮助身边的人们做出正确的抉择。最终神迹的展现,为他们指明了出路,也迎来了新的未来。画面使人内心受到强大的冲击和震撼!危难中,人究竟要如何抉择,选择光明还是选择黑暗,这部影片为人们展现了出路,值得去观看和思考。

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观众小光说,这部影片象是一部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非常全面而细致的呈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真实历史。那是一个邪恶的政权如何持续地迫害和屠杀中国人、摧毁华夏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的历史。

他看到中国百姓承受了太多苦难却被压迫着不允许诉说,不仅如此,中共还以倾国之力建立了一座严密的“防火墙”,企图将真相和事实屏蔽或者封锁在墙内。但其掩耳盗铃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一旦出国或者翻过那座“墙”,人们就能看到世界原本的面貌和人们心中真实的想法。

他说,其实中共怎么坏大部分老百姓都心知肚明,但很多人不去思考,说中共的独裁、一党专政、朝令夕改,为自身利益残害百姓。党意高过民意,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两千万人死亡、大饥荒死亡数千万人、天安门屠杀(六四)事件也死了很多人、《国安法》落地不断迫害侵蚀香港民主自由,大肆搜捕香港市民。暴力的计划生育,彻底颠覆了人命关天的传统道德观,戕害的是所有的普通百姓。漠视生命随意堕胎,如今人口结构畸形又强推三胎,高房价下普通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而且问题是,在中共高压统治下,一切都被操控和压制,老百姓除了忍受和移民似乎没有别的路可选。而影片《抉择》不仅为中国人发声,记录下他们遭受的苦难,更为困境中的中国人指出了一条出路。

面对抗争,人人都在选择。(图片来源:新世纪影视提供)

中共制造的惨剧无法计算

一位来自中国的观众石医生,对影片的部分情节,可能具有非常权威的发言权,因为在八十年代初期,他就被医院派往某地公社大队,做计划生育手术了。而他的经历见证了中共把强行堕胎作为政策执行长达四十年。四十年来,中共造成的人间惨剧不计其数。他说这个影片确切的刻画了中国的社会现实,而且表现的手法非常感人。

他说:“生儿育女本是人类社会天经地义的规律,然而在中国大陆,成千上万健康的育龄女性却因中共这一魔鬼政策被结扎、堕胎而导致不孕不育、致伤致死。许多生命甚至未来得及看一眼这个世界,就走了。更惨的是,一旦日后独生孩子遭遇意外,想要再生育已经不可能了,面临这些家庭的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痛苦。在我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就经常遇到要求作‘输卵管再通手术’,然而成功怀孕的是微乎其微。”

而他的儿媳曾告诉过他,“当年她母亲在生下她后,又意外怀了二胎,父母不愿打掉那个小生命、决定生下来,眼见着肚子渐渐变大,为躲避‘超生’抓捕,不得不离家出走。尽管这样,每住一个亲戚家时,都会有居委会大妈来探询,而且是变着花样来问话,母亲觉得情况不妙,就转移到另一家⋯⋯就这样东躲西藏,但能够像母亲这样保住孩子的家庭是少之又少。”

面对选择的痛苦。(图片来源:新世纪影视提供)

影片真实的反应现实,但给了人们出路

一个军医的家属赵先生说,影片的内容让人感觉很真实,更让他想起了他的军医姥姥的经历。因他姥姥的祖辈原是开当铺和银行的,曾购置了不少田地,在那个年代,算是很富裕的家族,但那些都是她的祖辈辛苦努力得来的合法财产,并不是巧取豪夺。可中共对姥姥家族的迫害却是真的烧、杀、抢、夺……用尽一切无耻手段,不但抢走了姥姥家所有的钱财和田地,还大搞批斗会整垮了家族中很多人,导致姥姥在很小的时候就家破人亡、不得不寄人篱下,在担惊受怕中艰辛度日。

《抉择》里中共骗台商的情节,使赵先生回想起了他当军人,而且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姥爷曾和他说的另一段故事。“姥爷说那时的人们根本不敢说真话,甚至连说话都是胆战心惊的,生怕说错一句话。特别是在部队里,战场上不管立了多大的功,随时都可能有大祸临头,有人刚才还好好的,后脚就拉去外面枪毙了,就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而更让人窒息的是,几十年来,这种恐怖从未停止,即使到了今天,中共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仍在继续迫害着它的‘人民’,只是这种迫害从公开的随意枪毙,换汤不换药的变成了暗地里的杀人行凶。”

但不同的是,影片让他受到了启发,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从影片里感受到了人们还有机会可以光明的面对,是这部片子最吸引他的地方。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05/161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