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谢田:碳定价碳税的左右搏击与大国博弈

作者:
日本运用美国初创企业的技术,以处理垃圾时产生的废气为原料生产塑料原料。这可真是将腐朽变神奇,将使垃圾变为“城市油田”,而不需焚烧而排放二氧化碳。日本对二氧化碳进行直接回收和再利用的举措也取得了进展,甚至有与来源于石油的廉价产品展开竞争的可能。

图为澳大利亚BHP的一个煤开采场。

如果一个地球人,到了另外一个星球,发现那里的人们,用一种当地非常普遍的化学元素,一种丰度极高、随处可见、人人都有、人人都吸取、并且人人都“排放”的化学元素,作为一种有价凭据、一种价值的度量,甚至一种税收的课税对象,这个地球人一定会认为,这个星球的人们,肯定是疯了,或被一些聪明人给彻底的洗了脑。实际上,如果是一个外星人到地球,看到地球人也如此这般,在碳元素上折腾腾纳,他们是不是也会认为地球人也疯了呢?实际上,我们地球人,很多很多人,可能真的有些疯了。

碳作为元素周期表上排号第六的元素,再普通不过,但又是最昂贵的象征。因为以碳作为成分的,既有极其柔软的石墨,又有极其坚硬的钻石。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它们二者的成分是一样的,完全一样,都是碳,只是结构不同。当年学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时候,老师说起同为碳的成分,从莫氏硬度来看,石墨是几乎最低的1-2级,而金刚石(钻石)则是最高的10级。这让人在揣摩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克至刚,刚柔转换,可能会有新的理解。

碳的英文(Carbon)的源头、拉丁文的Carbo的本意,就是煤,所以中文的翻译,应该说是非常的贴切。人造钻石纳米晶体是最坚硬的物质,石墨是最柔软的物质之一,也让人们颇为感慨。

生物学家说,所有的生物都依赖碳。如果没有碳,人类所知的生物形态,都不可能存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碳:我们穿衣的棉花和麻中,最关键的纤维素,就是一种植物制造的碳聚合物;羊毛、羊绒和丝绸,也是碳聚合物;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纤维素也就有碳,我们盖房子的木材、家具中都有碳,我们烧饭取暖的天然气是碳,我们出行坐汽车,化石燃料都是碳氢化合物。现代社会离不开塑料,它也是人工合成的碳聚合物,其制造原料都从石油加工而成。钢和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钢和铁区别,就是碳的含量。碳的丰度,在地球地壳中排列第15,它在我们人类目前所知道的全宇宙中,竟然排列第4,只在氢、氦、氧之下。碳元素因为极为充沛,它在地球环境下能产生的聚合物种类极其繁多,人们认为碳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学根本。

所以呢,如果有人说,人们需要购买或者销售“碳”,是不是很滑稽和有趣?现在呢,许多人,包括个人和团体、国家,对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化学根本,构成我们人体的基本成分,居然打起了注意,开始要对其课税、定价了。其对象,就是碳和氧结合而成的二氧化碳!

整个地球生物圈中,含有大约2万亿吨碳;而煤、石油、天然气中,有1.1万亿吨碳,但页岩气中还有5000亿吨;两极和海底的甲烷水合物中,也有3万亿吨。问题的源头,是过去250年人们烧掉的、在化石燃料中的3500亿吨碳,因为它们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了大气层中。但是,科学家们也同意,其实在在地球上,并不很容易发生元素间的转变,地球上的碳基本上是守恒的。就是地球环境中存在一种碳循环。

现在人们在谈论碳的价格(Carbon price)的时候,可不是在谈论煤炭、石油、石墨、或者钻石的价格,而是一种迫使各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说“碳污染”的成本。具体怎么做呢,可以采取“碳税”,或要求购买“排放许可”的形式,亦即碳排放交易,或者称为“配额制”(allowances)。左派和右派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开展了激烈的博弈。

但提出这个“天才”想法的人们,也知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由市场定价的,谁会去购买呢?英国经济学家匹苟(Arthur Pigou)最早在一百年前提出,按CO2排放造成的损害的货币价值相等的价格收费,这是在试图计算碳的“社会成本”。这个做法看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就是所谓的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的问题。一百年后,人们仍然不知道,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大气中,造成的确切经济损失,究竟是多少?

不知道怎么定价,那怎么办呢?如今经济学界的回答,是不用价格,而是用碳税!在国际气候问题的谈判中,直接用所谓的“价格承诺”(Price commitments)来作为各国谈判的工具。2013年,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推出国际“碳价格制度”,该制度需要国家对碳价格做出承诺,但不需要对具体政策做出承诺。而且,碳税、上限和混合计划,都可以用来满足这样的承诺。

就这样,这个不按市场规律行事,没有心甘情愿的买家而只有亏钱的卖家,颇有“按需分配”风格的价格承诺,似乎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支持。2014年6月,世行散发一份声明让各国和企业签署,规定各国可以使用排放交易或碳税来为碳“定价”,“以减缓全球变暖。”

1997年,2500多名经济学家签署了《经济学家关于气候变化的声明》,他们认为“减缓气候变化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基于市场的政策。为了让世界以最低成本实现其气候目标,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方式——例如国际排放交易协议。”声明说,美国和其它国家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最有效地实施其气候政策,例如“碳税或排放许可证的拍卖。”把政府税收人为的变成一种“基于市场”的政策,应该是这些经济学家的发明。

最令人忍俊不已的,是所谓的“排放交易”。排放交易怎么做呢,它首先需要政府设立“排放上限”,比如每年排放不超过一千吨。政府然后印制1000份许可证,每个持证者可以排放1吨。这种许可证可以由政府授予,也可以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并且,这种可证后还可以私下交易。一些欧盟国家、日本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总量控制和碳交易。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截至2021年,引进碳交易或碳税机制的国家和地区,覆盖了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成,相关收费和税收达到530亿美元。

世界银行的碳定价指出,要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地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度以内的目标,各国的碳价需要定在每吨二氧化碳40~80美元。欧盟2020年12月确定了到2030年比1990年减少55%这一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导致排放量交易价格上涨,如今接近45美元。中国呢,政府在经济困顿、中共政权随时可能垮台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多少的关注,还是会虚与委蛇、只图从中获取西方的技术,然后反噬西方市场?世界尚未可知。

国际能源署(IEA)给出了一个非常乐观的前景,提出旨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路线图。其核心内容,是普及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国际能源署非常乐观,认为从未来的能源供需结构来看,电力将基本上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大多数运输方式也会改用电力和氢气。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认为,目前为9000万桶/日的全球石油供应量,到2050年仍会保持在2400万桶/日。飞机和船舶的燃料,很难电气化;塑料等石油化工行业,也不得不继续使用化石燃料。但IEA提出的一个观点,还是非常的现实,那就是,因为石油将从生产成本高的地区开始停产,因此,国际社会将面临对中东更大的依赖程度。而能源危机导致经济、政治、甚至军事上的冲突,殷鉴不远。

随着美国政府继续推进环保议题,对环保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长。中共似乎已经开始瞄准美国的环境相关的技术,美国也开始了新的防范。但大国博弈中,日本似乎又是棋高一筹。日本的“碳循环”技术(Carbon Recycle),已经在向实用化迈进。

日本运用美国初创企业的技术,以处理垃圾时产生的废气为原料生产塑料原料。这可真是将腐朽变神奇,将使垃圾变为“城市油田”,而不需焚烧而排放二氧化碳。日本对二氧化碳进行直接回收和再利用的举措也取得了进展,甚至有与来源于石油的廉价产品展开竞争的可能。

日本和欧美都提出了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但日本企业已经把这个国际气候的倡议,开创出来了新的商机。日本重视碳循环的推进,日本研制的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混凝土,已达到了实用的水平,下面只需要降低成本。针对脱碳的全球专利,日本丰田在综合实力上仅次于韩国三星排在第2位。

农业和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约一成。谈到气候问题,牛群排气导致温室气体的上升,常常成为笑谈。但日本人显然不觉得这很可笑。据说,畜牧业排放的主要气体还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饲料在牛胃中发酵,形成甲烷;粪尿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二氮。日本的畜牧业,在大力开发可使畜牧农户等的排放量削减20%的技术,力争同时实现肉类等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温室气体的减排。

截至2021年5月,37个国家和27个地区/城市都在推动实施给碳定价,他们或者采用“排放交易”,或者采用“碳税”。由左派人士推动的碳定价,是在假定全球气候变暖,或者气候变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且他们进一步假定,碳排放给社会和公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对农作物的欠收、干旱,到海水平面升高、健康开支增加等。如果这两个假定都不成立呢?如果这些推论最后都得不到证实呢?但左派的激进主义、大政府政策、高税收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很难以挽回和预防了。

中国目前在启动上海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所,作为中国加入国际环境计划的一部分。中国试图用碳定价给二氧化碳排放设定价格,对化石燃料的排放收费和征税、推动减排。中共政府可能采用的方式,跟国际上一样,一是根据排放量来征收碳税,另一是排放量交易,即确定每个企业的排放上限。但中共政府会真正的实施、真正的减碳、真正的为地球环境“做贡献”吗?笔者对此表示高度的怀疑。一个甚至不能做到控制环境污染,不能做到让河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国家,很难想像它会真正的关心地球的环境。

日本经济新闻利用荷兰大型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的数据,汇总了按国家排名的脱碳技术论文排行榜。在蓄电池及光伏电池等研究课题中,中国课题占到9成。但从被引用次数等代表论文质量的指标来看,美国则更为优越。认识到了在这个领域的技术的含金量的缺乏,中共正在试图迎头赶上,所以,脱碳领域注定成为中美技术主导权大战的新战场。也就是说,针对构成人类生命本质物质的一种匆忙的、冒进的政策引发的碳定价和碳税,会继续成为左右搏击的焦点,也会成为大国博弈新的疆界。

谢田博士是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711/161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