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父母差别对待,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让爱根植于孩子心中,让孩子时刻都有力量去做自己。

这两天刷到一个男孩“埋怨”父母暑假报班太多的视频。

男孩吐槽说:“我成绩好就讲我是世界最棒,我成绩不好就讲我是邋遢东西,生我有什么用。”

虽短短一句话,确是孩子真实的心理感受,而从这话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影子。

孩子做得好我们就捧在手心疼爱,而当他们做得不对时,就化身包公铁面无私批评教育。

其实这样好坏分明的教育方式,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影响。

我们不是说孩子做错事父母就不去教育,而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父母的这种差别对待反而给孩子们带来了伤害。

父母差别对待,

是告诉孩子爱是有条件的

前两天,闺蜜高兴的来向我分享了她终于找到“治”孩子的方法了。

闺蜜的儿子4岁多,活力充沛也调皮捣蛋,为此经常让父母操心不已。

而如今孩子经过她的教育后,变得“听话”多了。

儿子躺在地上撒泼大喊闹脾气时,她就会立马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爱你了。”

一听到这句话时,孩子立马从地上起来,一边收起眼泪一边抱着妈妈的大腿,说自己会听话。

当孩子想和父母去玩乐时,闺蜜就和儿子谈条件,要他听自己话才一起去,否则下次就不带他来。

孩子为能和妈妈一起去玩只能答应,到了游乐场也不敢去玩自己喜欢的,只能选一些被允许玩的游戏。

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效果立竿见影,闺蜜开心说儿子终于变好了。

听到她这样说后,我内心为这个孩子感到伤心,因为父母用爱去伤害了他。

当家长用爱为筹码去差别对待孩子时,实质上是告诉他们想要获得爱就要听我们的去做。

而这会造成孩子内心缺爱、压抑自我的情况。

这样威胁式的教育,长期以往会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一种认知:父母并非真的爱我们,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知乎上一网友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她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她能获得今天这样精彩的人生,离不开父母给予了她充分的爱。

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并没有去批评她为什么考得不好,反而带着她一起去玩,告诉她只要努力尽力就好了。

其他孩子被家长带去补课的时候,父母带着她去逛遍山间田野,开心玩乐的同时也开拓了她的认知。

正是父母的这种寓教于乐的爱,让她度过了一个富足的童年,也成就了如今美好的她。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过:“理想的父母都有一个特点,能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知道父母付出的爱并不需要自己用条件交换获得时,他们内心才会感受到父母是真正爱自己的。

父母无条件的爱不是一种不讲原则的溺爱,而是让孩子知道我爱你只因你是我的孩子。

这样一种满满的爱,会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底气去成长,发展出真实的自我。

越被差别对待,

孩子越不自信

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曾讲述了她接触到的一个家长的育儿经历。

一位妈妈尽心尽责对女儿实行了精心的教育。

为了不像其他家长那样溺爱纵容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她对孩子有着自己一套方式管教。

孩子刚会说话,她就要求孩子会讲礼貌,懂得在接受他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即使是妈妈帮忙也要这样做。

若孩子有忘记的时候,她就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

妈妈经常告诉孩子有错误就要立马改正,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造成了孩子变得“每做一件事都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会心安”的情况。

这位妈妈说自己也会在孩子表现好的地方进行夸奖,但如今5岁的孩子却越发不自信。

其实家长这种奖惩分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让孩子去讨好父母,要求他们做一个理想中的孩子。

无疑这样的方式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他们害怕一旦做错事,就会被全盘否定。

而这样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的心理,无法从内心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就如《小舍得》里,田雨岚对儿子子悠的教育,成绩考得好就笑脸相迎掏心掏肺对待,考得不好则厉声质问不停补课。

这样的“双标”差别对待下,子悠变得看父母脸色行事,没有自我做决定的权利,也没有了对自我的自信心。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过:“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家长的问题。

家长区别的对待方式,让孩子不断去揣摩他们的心理,成为他们想要的模样。

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只能选择成为乖巧的孩子来迎合这种需求。

而这样得来的认可,并不能从根源上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因为他们内心里没有自我肯定的价值感。

越被父母差别对待的孩子,越没有自我认同感,也很难构筑相信自己的自信心。

父母最好的教育,

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为人父母骨子里都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成为一个理想中优秀的标榜。

但往往这样的想法在现实中大多事与愿违,与其生气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如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包容孩子真实的样子。

台湾著名教育家黑幼龙的四个孩子都毕业于名校,简直就是一个开挂般令众人羡慕的家庭。

很多人以为孩子肯定从小就品学兼优,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二儿子黑立国从小起就是一个“问题”少年。

他会拿着鞭炮丢进稻草堆里,只为想知道会出现什么反应,结果被农夫捉到上门告状,夫妻两人为儿子的行为再三道歉。

当孩子知道汽油是驱动汽车的动力时,他想着要把点燃的火柴扔进油缸,只想

看看这样车子会不会跑得更快,幸好被人发现才没得逞。

而最严重的一次是,因为好奇,他在超市里偷了一副手套,被超市工作人员当场抓住,父母再三保证签文件,才没有被追究行为责任。

面对这样一个频频惹祸的熊孩子,我们会认为这小孩太坏,一定要好好“教育”一番才行。

然而黑幼龙夫妻二人,并没有暴跳如雷责骂儿子不听话,也没有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相反俩人接纳了孩子的缺点,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做错事一定要教育不能纵容,但孩子本质上是一个好孩子。

就这样他们用爱包容着儿子的“坏”,让孩子尝试和发展真正的自我。

而这个不被看好的“坏小孩”最终一路逆袭,30岁的时候,成为了华盛顿大学医院的副院长。

黑立国曾说:“每当犯错时,父母总是清楚地让我知道,错的是我的行为,而不是我这个人。父母的耐心和包容,还有从未放弃的态度,让我也从未放弃过自己。”

尹建莉老师曾说过:“欣赏孩子不是只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影响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的人之前,我们也要成为孩子想要的父母。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父母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孩子才能接纳一个全面的自我,成为要给更好的人。

有人曾说过:“教育是根植于爱的。”

父母培养孩子,从好好爱他开始,孩子的人生不是按照父母安排的道路去走,也不是让他成为理想中的孩子。

我们所能去做的就是适时引导,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底线和准则,而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则需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爸妈精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04/162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