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父母用这两种方式养育子女,到头来的结局都是孤独终老

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为了给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为了子女在成年之后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能力。

通常的男性和女性在刚一结婚就会开始为了孩子做打算,例如,买房子的时候要在能力范围之内买最好的学区房,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承担子女接下来至少20年的抚养费用,直到孩子结婚也要不断地在金钱方面资助子女。

这一观点在沈腾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之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当沈腾饰演的王多鱼想要把自己的钱全部捐献给慈善机会之前,他还想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一笔足以养活他们一辈子的钱,因此列出了一张巨长的清单,从奶粉钱到婚礼费用,一应俱全。

其次,美国曾经就“中西方父母对比”进行过一次实验调查,结果显示,普遍来讲,中国的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这方面往往都比西方父母付出的更多,也更加辛苦。

然而,众所周知的事物有两极,而物极必反,在现代,某些父母的“保姆式”传统抚养观念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孩子们每日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导致了很多父母到了老年都得不到子女的陪伴,倍感孤独。

虽然在大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人们都认为“只有狠心的子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但是,当我们更加深入地去分析家庭之中的子女关系时,就会发现这些父母在晚年所遭遇的一切不幸,实际上都是自食恶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对于子女的掌控欲望太强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当中,每个孩子自一出生之后,父母就开始背上了一些这样那样的“责任”,例如,要提供孩子的就学保障,从幼儿园到大学,还要保证他们的生活,保证他们的婚姻,甚至要帮忙抚养孩子的下一代等等。

想必很多孩子在家中都听到过父母说:“等到你上大学,爸爸妈妈的担子就清了。”“等你结婚了,爸爸妈妈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话:在大多数时候,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父母都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为下一代服务。

通过全球教育支出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支出排在全球第六,在中国,有多达82%的父母早早地就做好了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全部个人时间的准备。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有些父母的内心就会变得敏感,他们总是喜欢过分地干涉子女的生活,事实上这是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不健全,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就会随之减弱,劳动能力也会逐步丧失,需要子女的照料才能够维持生活,这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就逐渐地成为了一种对于子女的束缚,并始终与孝道相结合。

在现代,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掌控欲望过于强烈,想要掌握自己孩子的全部生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

这时,父母通常忘记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忽略了孩子的人格独立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与父母极力反抗,二是成为所谓的“妈宝”。

第二、从小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温情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父母不慈,儿女不孝。”父母与孩子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但这并不代表着这种关系是坚不可摧的。

虽说生大于养,但是,很多父母事实上并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该尽的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没有在父母的身上获得任何的安全感与温情,这就导致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感情缺失,甚至会影响他们长大之后的人生,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让孩子在长大之后好好地赡养父母呢?

实际上,孩子在成长阶段特别需要父母的悉心指导与关爱,这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价值体系,还能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使孩子能够形成正常的性格特征。

记得电影《银河补习班》之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是父亲对儿子说的,这句给了很多人内心的震撼:“儿子,对不起啊,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其实,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不断地沟通之中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第一心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02/165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