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齐亮: 这么多好演员怀才不遇?

作者:

这是一个全民探讨“演技”的年代。

演员到底应该专注于表演,通过演技竞争机会,还是竞争颜值、身材、流量和人设?

这早已成为了一个比“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更火的问题。

无论是当下流行的探讨“演技”的综艺节目,还是大大小小的影视类公号,都经常在批判一个现象:那就是好演员“怀才不遇”,无戏可演,流量演员却可以获得大量机会。

这让许多人觉得不公平。

综艺节目里,一位女演员悲伤的说:

好演员“怀才不遇”,缺乏演技的“流量明星”却备受市场追捧,这真的是一个问题吗?

其实是一个伪问题。

这个伪问题的答案,就在抹眼泪的女演员的哀叹里。那就是,演员的表演,本质上是一种商品。

演员不是一种商品,但演员的表演却是一种商品;人不是一种商品,但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提供的劳动服务都是一种商品。

任何参与到市场经济中的人力资源,他们身上的才华和能力,都是为消费者服务的。

都是一种商品。

是不是只要商品质量好(比如说演技高超),就可以抱怨消费者有眼无珠?就可以哀叹市场太过残酷?

显然不能。因为消费者选择商品,最关注的是性价比,而不是质量。

为什么追一个演艺明星,为什么愿意为他的作品买单?并不是只看他的演技,而是看他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心理收益。很多时候,消费者在乎的就是颜值或者名气,就是对方的人设是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而导演选择什么演员,是要考虑观众的需求的。是观众的需求决定演员的名气、决定演员能得到多少机会,接到多少广告。

消费者决定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要素。米塞斯说:“是消费者而非企业家支付每一个工人和男女明星的薪水。正是消费者花费的每一分钱,决定了一切生产程序的方向和所有商业活动组织的每一个细节。这种状况曾经被称为市场民主,即每一分钱都代表一次投票权。”

表面上看是导演在根据自己的标准选角色,实际上是导演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选角色。判断错误的导演,只会出局,被市场残酷的淘汰。

竞争是多维的。比演技更重要的,是演员的票房号召力,是演员的流量,这是更重要的“才华”和“能力”。

那些重要的角色,本来就是稀缺的,大家挤破头皮在竞争。一般来说,都会留给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回报的演员们。凭什么给你?就凭你认为自己很有演技?

机会,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留给能给投资人或者老板带来最大回报的人。

你去吃肯德基、麦当劳,隔壁一家无名小店抱怨说这不公平,他家的菜肴更好吃更有营养,却无人问津。作为消费者的你,接受这种抱怨吗?你会同情对方吗?

不会,你会觉得这种抱怨很愚昧。

你会教育他:餐馆的竞争力不是单纯由饭菜质量决定的,你的品牌有没有价值?你的用户定位准确吗?你的营销做的怎么样?你的产品能满足多少消费者的偏好?

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任何怀才不遇的抱怨都是无理取闹。否则企业还要营销部门干什么,还投入那么多钱打广告干什么,还不断升级管理模式干什么,光提高产品质量就行了。

把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当成一种商品,认认真真的去推销,去寻找自己的客户,这是每个想要追求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人都难以回避的责任。上到总裁,下到乞丐,都需要推销自己。才华本身没有意义,只有交易才能创造财富,你每一次把自己的才华推销出去,才是在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

没有人有义务慧眼识珠,没有人有资格抱怨怀才不遇,你要成为自己的伯乐,让更多的人愿意为你的才华买单。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17/166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