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他是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和尚 燕王靖难的首席功臣(图)

朱棣继位不久就想迁都北京,而操办这一切的正是姚广孝,这个工作包括规划新城的整体布局。后来解缙编书失败以后,他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工作,姚广孝似乎是一个全能的人。

姚广孝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成祖朱棣每当遇到什么烦心事或者难题时,就会去鸡鸣寺小住,为的便是听一听道衍和尚姚广孝的看法和见解,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

姚广孝祖上世代行医,虽然到了姚广孝父辈时家道中落,但是他仍受渊博的家学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教育。姚广孝熟读儒学经典且擅长琴棋书画,虽说他颇有儒生风范,但是他既不想按部就班的考取功名入仕,也不想像祖辈一样四处游走行医。姚广孝14岁的时候就对佛学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三年中阅读了大量的佛学典籍。17岁的时候,姚广孝在杭州妙智寺剃度出家,法号道衍,其间他不仅修习佛法,更是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之术,还学习儒家经典,这也让他成为了儒佛道三家皆通的人物,由此可见姚广孝是个多么厉害的人物了。

洪武八年,在宗泐大师的推荐之下,姚广孝进入了天界寺,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得道高僧。1382年,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辞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祈福,47岁的姚广孝终于找到了那个生命中的最佳搭档燕王朱棣。姚广孝认为在朱元璋的这些皇子当中,惟有朱棣威武霸气,有帝王之相,于是姚广孝毛遂自荐,打算跟随朱棣前往燕京。但是朱棣觉得他年龄太大了,长得又胖,不像是什么得道高僧,便拒绝了姚广孝的请求。结果姚广孝来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在朱棣耳边说了一句话:“贫僧倘若能在殿下手下效命,将来一定为您换一顶白帽子。”朱棣思来想去忽然顿悟,如今的朱棣只是一个藩王,若是又来一顶白帽子,王字上边加一个白,不就变成了皇了吗。

朱棣授意姚广孝跟随自己去内室长谈,在此过程中,姚广孝以他冠绝天下的才学让朱棣折服,他借古论今为朱棣绘制了一幅江山蓝图,朱棣触动很大,当即向父亲请愿,要将姚广孝带回燕京。之后的十几年里,姚广孝日复一日的劝说朱棣造反。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年幼的朱允炆继承帝位,姚广孝抓住时机立即帮助朱棣树立信心,劝说他莫要等到朱允炆成长,趁早动手篡夺皇权。面对姚广孝的建议,朱棣何尝不心动,然而朱允炆毕竟是皇上钦点的继承人,自己根本没有出兵的口实,若妄自南征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况且朱元璋在分封藩王时已经做了周详的考虑,以藩王手中的兵力很难撼动正统军。朱棣虽暗中扩编,但是仍无战胜南军的底气。

看着摇摆不定的朱棣,姚广孝再次以一番慷慨陈词让朱棣下定决心,在朱棣的安排之下,姚广孝和其他亲信迅速做出准备,在短时间内打造武器训练士兵。由于此事需要在暗中进行,为了掩人耳目,姚广孝请求朱棣在燕王府下挖掘地下室,在地下室上方修建大屋,饲养家畜掩盖声音,就这样燕王靖难的准备工作在姚广孝的主持下,神不知鬼不觉的进行着。建文元年,朱棣经过几个月的筹划已经做好准备,他以一封清君侧的檄文宣布对朝廷开战,史称“靖难之役”。

虽说这场战争姚广孝并未出现在前线,但总体的战略方针均是姚广孝一手策划的,南征持续了几个月之后,朱棣在攻打济南的时候遭遇挫折,连续三个月损兵折将,未能攻破城池。姚广孝收到消息以后,迅速给朱棣送了一封信,建议朱棣暂且搬离燕京,他意识到靖难是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攻城略地,朱棣叔侄的皇权之争和老百姓毫无瓜葛,只要能够拿下南京,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姚广孝建议燕王避开所有的大型城市,从乡间小路迂回前往南京进行斩首行动。事态的发展果然如姚广孝预料,南京被攻陷以后,朱棣不费吹灰之力披上龙袍,江山易主。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燕王靖难的过程肯定是举步维艰,虽说他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和朱棣并肩作战,但是他却在整体的谋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棣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篡夺皇权,姚广孝居功至伟,自此姚广孝也完成了毕生的夙愿,成就了朱棣,也成就了他自己,然而朱棣封他为太子少师,他却拒绝了。从这以后姚广孝的言行举止变得非常离奇,朱棣劝他留发还俗,他拒绝了,朱棣为他修了一所大宅子,他依旧拒绝了,朱棣又送给他两个大美女,也被他婉言谢绝了。权财美色似乎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少的诱惑,这为改写明朝历史的谋臣每天甘愿住在寺庙当中,每逢早朝便换上官服,前往宫中应付了事,回到庙中又换回僧袍,依旧当他的和尚。

其实姚广孝的这种做法是真正的过人之处,他早在洪武朝的功臣们身上看透了朱家皇帝的脾气,像他们这种为皇帝立下不世奇功的人,倘若不知收敛,难免会走上兔死狗烹的老路,姚广孝心中比谁都清楚,怎么做才能够保全自身,也只有像他这样的人,在权力和富贵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急流勇退。永乐年间,他的成就更是卓著,既有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之功,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朱棣继位不久就想迁都北京,而操办这一切的正是姚广孝,这个工作包括规划新城的整体布局。后来解缙编书失败以后,他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纂工作,姚广孝似乎是一个全能的人。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八十四岁的姚广孝病逝,朱棣赐谥号恭靖,亲自撰写神道碑铭,追赠上柱国、荣国公等官职。姚广孝不同常人之处让他潇洒的走完了一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那种洒脱和豁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具备的,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和尚。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sin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1027/166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