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这事儿,非常适合做我此前一个房地产观点的注脚。
我之前微博对炒房客们喊过话:
各位炒房客们,请你们认清局势,不要再炒什么刚需盘了。就这个经济形势,刚需已经没油水了,全完了。
你们去炒有钱人的豪宅,赚他们的钱好不好。
还不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我上条微博说:很多人诧异,一个顶流主播,为什么这么有钱。
答案也很简单:顶流主播一年销售额500亿。等于中国最顶级的商场年销售额的三到十倍。
一个商场,需要开发商重金投入。
融资、拿地、规划、招商、运营、做物业。
前期规划、做定位、做财务计划、过投决会。
做装饰、投广告、引品牌。品牌请一堆柜哥柜姐,培训、学习、实战、走上前台销售。
物业公司有一批人负责保安、打扫卫生、定期搞品牌活动,节假日弄点装饰。
运营成本也高,空调、照明、新风、处理垃圾,这全是钱。
最后一年下来,销售额一百亿。
现在不需要了,顶流一个人就把这些钱全赚了。
约等于也不需要这些工作岗位了,顶流一个人把你们工作全抢了。
在一个商场稳定运营的时间里,有许多人,靠着这份工作,攒首付,还房贷,住进刚需房。
顶流不需要这么多刚需房,直接进豪宅就行了。
头部效应越来越大,刚需还能有什么油水可榨?
你这时候再去炒刚需房,不说坏不坏了,总之肯定很蠢。
当然我并不是说就不应该有主播带货这个商业模式。
出现这个模式,显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以前的销售模式,得经历那么多人那么多层服务,才能到你手里。
现在经过一个主播,砍掉中间成本、连租金都省了,直接到你手里,消费者省钱了。
好比手机行业,有所谓“线下机”、“线上机”之争。
就是,之前的手机定价,是线下主导线上。手机生产出来,加上线下一系列成本,最终定价。线上虽然没这些成本,但也基本要参考这个定价。
现在线上开始慢慢主导线下,不考虑那些成本,先在线上把价格定了,等你线下开店,基本上也还是按照线上的价格出货。
确实便宜了。
付出的代价也是:普通的岗位没那么多了,一个顶流把大家都替代了。
都说元宇宙,其实这已经是商业地产的元宇宙了。
等再进一步发展,顶流就控制了全部渠道,顶流发现,我都这么有议价能力了,我为什么不在线上卖货,还收线下的价格呢?
中间这部分,虽然不用给线下的商场、销售、物业,但可以给我呀。
所以带货方现在的收费也开始逼近商场。
我都这么有钱了,我去买房,我会觉得房子贵么?
一个刚需,看到房价从一万八涨到两万五,压力就非常大了,很多人这就是一辈子上不了车的节奏,或者就是通勤加一小时的节奏了。
但在顶流看来,房价从二十万涨到四十万,问题不大。
甚至可以说毫无区别。
普通人都觉得炒房肯定特别挣钱,好比去年买上海,很多盘都涨了一半甚至接近翻倍了。
但我之前也说过:
在我认识的大佬里,他们非常鄙视房地产,觉得这玩意又不好变现,又重资产,还有政策打压,我有病我才炒这个。
很好理解,他们的钱来得可比房价快太多了。
刚需盘的走势是以普通人的收入走势决定的。
豪宅的走势是这些大佬收入走势决定的。
这能一样?
吊诡之处就在于:越是这些看不起房子收益的头部玩家,他们的房子收益,往往是远远跑赢我们所有人的。
越是担惊受怕纠结买贵了买贱了,纠结于房产价值的刚需,买了也挣不了多少的。
因为大佬们买的小区客户群体,也是这种身家积累速度远超普通房价走势的客户群。
他们对价格一点都不敏感。
前几天我群里不是有人问我买不买公寓么?
他就说:其实也不贵,我就买一个,十五万一套,还不行吗?
那我也不太建议。
很多人买房有个误区:上海房子都八万了,总是泡沫很大,不可能到十六万吧。
但我老家才两万,到四万很现实吧。
其实很可能恰恰相反。
当年美国资本还不够集中的时候,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轮胎公司。
现在就那么一两家了。
原本每个州消费者花在轮胎上的钱,可以继续在这个州流通。
现在都归了那一两家了。
这各行各业的一两家公司,又都在那三五个大城市。
大城市在吸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
原本你在本地商场消费,确实比网上贵,但这些钱也基本留在当地,为当地创造岗位了。
现在钱都被那一两家赚了,税也都留在那三五个大城市。
钱也都在。
你在辽宁网购,实则撑了上海豪宅房价。
这个规律放到普通刚需身上也同样成立:
越便宜的房子,越没有购买的价值。恰恰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买的房子。
越贵的房子,越能抗风险,恰恰这是我们大部分人买不起的房子。
刚需真的很不容易。
其实我写这么一大篇有啥用?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用。
反正我们啥也做不了。
认清局势,保持心态乐观才是当务之急。
哀骀窗:
不过其实薇娅这次的事,比之前范那次带给我的冲击大多了。我指的也不是那种咬牙切齿、痛骂十恶不赦的冲击。
我指的是一种恐慌。
嗯,直播主播这样一个至今还未完全被主流认可的职业,遵循着至今看来依然只能说是情绪导引的逻辑,能让人在短短三五年内完成几十亿的原始积累,不知多少层的阶级跃升。而即便如此,那个台前的人还是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走完登高跌重的全过程,依然是如草芥、如蚂蚁。
钱从没有如现在这般像是纸片一样。尽管它从来也都只是金融符号、兑换代币,但这一瞬间,被赋予的那一点点实体意义也好似稀薄如掠影浮光。
而令我恐慌的,就是这其中的无常。不,不是那种对楼起楼塌这具体际遇的共情带来的无常。而是……你甚至不知该如何理解无常这个词。从前的无常看似是,世事有常理,而常理不常驻。现在则是……你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不知道怎么看待挣钱,也不知道怎么看待钱。
人活于世,其实多少要附着于物质寻求某种基础的安全感。而现在,建立这种安全感的逻辑被敲开了一道缝……
世界的变化,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