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美媒:迈入2022年,中共国“内循环”加速

中国政府已将大豆等粮食作物列为今年的优先事项。图为江苏省的农民正在收割大豆。

中国政府正试图强化国内经济,以应对与美国等国的关系长期紧张的局面,同时正储备必要物资,并计划提高国内产出,加速采取行动降低对世界的依赖。

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包括最高经济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以及监管农业的部门在内,中国的经济相关机构最近把“安全”列为2022年的一项优先事项。有关部门尤其承诺将确保粮食、能源及原材料等各方面供应,并安排好涉及工业零件和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过程。

近几个月来,中国加大了粮食采购力度,还制定了留出耕地种植大豆的详细计划。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后,中国已几乎放弃种植大豆。

这种以安全为导向的经济议程标志着,中国在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公布的一项战略基础上迈出了一步。这项战略旨在让国内供应商和消费者优先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而不是外资和出口,按照中国政府的说法就是政府的侧重点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着中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内循环似乎已经加速。从新冠疫情到人权和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主张等一系列问题,令美国及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盟友与中国对立起来,而中国则通过限制进口这些国家的部分产品进行反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澳大利亚煤炭的进口禁令,加剧了去年中国许多地区的“电荒”。

黑龙江省一个农场正在收获大豆。

越来越自信、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的中国进而正在想方设法提高自给自足水平,不仅是在技术上,还有长期以来一直依赖进口的一些主要粮食等基本必需品方面。

据官方媒体报道,习近平在2021年12月底的一次高级别农业会议上表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这并非 中共领导人第一次呼吁保障粮食和整体经济安全,但这次的信息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凸显出习近平想塑造强大形象的愿望。眼下,习近平正准备打破惯例继续连任,而不是在今年年底10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中交权。

推动这一转变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恶化,人们担心中国越来越容易受到美国的制裁。

“中国对食品和能源安全的关注由来已久,”中国问题专家、纽约Silvercrest Asset Management Group顾问Patrick Chovanec说。“这些事情已经作为优先事项推进。”

但实现自给自足并不容易,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从与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往来中获益良多,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及其胃口最大的消费者。

由于对中国制造的防护装备以及居家办公设备的需求激增,中国的出口在整个疫情期间保持强劲,这提振了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习近平的经济改革聚焦增强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权力,而不是市场力量和个体,打击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这使得中国政府寄予厚望的增长动力,即国内消费依旧疲弱。疫情限制措施方面的不确定性也令消费者对支出犹豫不决。

而在加大力度“向内转”之前,中国已经向本国的研究实验室、大学和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试图摆脱对美国半导体等外国技术的依赖。但业内高管表示,即使中国未来几年内可能在“足够好”的芯片方面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例如用于摄像头的芯片,但到2035年,仍将依赖西方和台湾提供制程更先进的芯片,比如用于电动汽车的芯片。

中国正寻求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实现自给自足。图为去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的一家工厂正在生产芯片。

与美国达成的一项为期两年的贸易协议于上个月到期,双方均未让步,针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大部分关税仍然存在。华盛顿方面还已加大力度限制向中国公司出售技术。在北京方面准备应对更多剑指中国公司的制裁令之际,这让其更加迫切地需要培养自己的制造商。

中国的经济官员已将大豆、油籽等重要作物列为新一年的优先事项。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大豆需求的满足几乎完全依赖于美国、巴西等国家。现在,中国政府正计划增加国内的大豆产量,承诺今年把东北部省份黑龙江的大豆产出提高19%、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约合160万英亩)。大豆的一个主要用途是用作猪饲料。

Ken Morrison等分析师对中国的大豆种植计划持怀疑态度。“提高一种农作物的产量会导致另一种农作物的供应减少,比如玉米,”Morrison说,“适合种植农作物的耕地不会闲置着。”Morrison曾在美国农业巨头嘉吉公司(Cargill Inc.)担任大宗商品交易员,现在他在撰写关于该行业的简报。

中国的物资收储之举已经推高了全球谷物和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对于中国是否有能力建立石油、煤炭、铁矿石和其他材料的储备,而不必从澳大利亚、美国等与中国关系紧张的国家采购更多物资,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们表示怀疑。

北京的政策顾问说,这一自给自足努力是习近平倡导的新发展时代的一个核心特征。习近平是一名狂热的民族主义领导人,他强调需要在中国生产、给中国生产从马桶到卫星的一切。去年11月,习近平在考察国有电信设备制造商烽火通信科技(Fiberhome Networks)时,回忆了1960年代中国在遭国际封锁的情况下成功启动核项目和太空项目的历史。

他说:“要摒弃幻想、靠自己。”此前,烽火通信科技因牵涉侵犯新疆西部地区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人权而被美国列入黑名单。

但一些中共官方圈内人士也试图降低对中国短期内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的期望值,他们认为这不现实。上个月,高级经济顾问杨伟民在一个在线论坛上表示:“能进口的仍然还要进口。”

虽说中国把安全列为要务反映出其与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关系恶化,但这种政策转变有时甚至引发了对武装冲突的担忧。比如说,中国商务部去年年底敦促各地主管部门确保这个冬季的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当时正值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辞日益激烈,中国商务部这份措辞含糊的通知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可能准备用武力收复台湾的担忧。

这造成了中国一些地区居民恐慌性抢购,促使商务部一位高官接受央视采访,以试图平息民众紧张情绪。

商务部官员朱小良在上述通知发布后不久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应该完全有保障。”

去年11月,北京一家超市内的购物者。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华尔街日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115/169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