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冬奥会上中共大凶之象已现!“北风号怒天上来”!【阿波罗网报道】

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中共喉舌《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幕式最大伏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他还引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然而恰恰是李白的这首诗,可谓写尽中共国当下的国运!不仅如此,中共另一家党报《大众日报》无意中的精准“补刀”,更可谓对中共一刀封喉。

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中共喉舌《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幕式最大伏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他还引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然而恰恰是李白的这首诗,可谓写尽中共国当下的国运!不仅如此,中共另一家党报《大众日报》无意中的精准“补刀”,更是对中共一刀封喉。


图:好一个“燕山雪花大如席”,然而中共不知道的是,这首诗描写的画面对于中共来讲,无疑是极大的凶兆。

在中共《新华社》4日深夜发出的这篇人物专访中, 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主动介绍,“有人问我开幕式最大伏笔是什么,我回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

张艺谋还用了一中一西两句话形容——李白的诗“燕山雪花大如席”和西方俗语“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

“燕山雪花大如席”?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一个意境?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查阅了网上的一些基本资料,发现这确实是一个“最大的伏笔”!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这首诗的全文是,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相信看完这首诗,哪怕是对文言文不太熟悉的朋友也会注意到,这首诗里都是“日月照之不及此”、“北风号怒天上来”、“蜘蛛结网生尘埃”、“人今战死不复回”这样的场景。

而2月4日,是大年初四,还是立春,在这样的一个场合,发出如此征兆,中共国运也就不必说了。

对于这首诗,网络上给出的解释是,(注:虽然这个解释显得很粗浅,但是也可以简单的反映出这首诗所描写的悲苦、压抑、生离死别的气氛)

”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北风怒号着自天而来。

燕山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席子,它们零零碎碎地撒落开来,飘荡在轩辕台上。

在幽州十二月天思念远方丈夫的思妇,不唱歌了,也不说笑了,整天双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想到夫君还在那苦寒的北方前线心中凄苦哀怨。

临别时你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墙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这还没完,中共的另一家党报《大众日报》再度精准“补刀”,可谓一刀封喉。

《大众日报》在该报记者5日所写的一篇文章中进一步介绍,”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北风行》,这首诗和《诗经邶风·北风》同名,两诗之间有传承关系。“

让我们来看看网络上对《诗经邶风·北风》的解释。

据公开资料介绍,”《邶风·北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卫国贵族逃亡之事,描写了在国家危乱之际人们纷纷出逃的情景诗中描绘的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景象,不仅是人们出逃时的天气状况,也影射了当时的政治气氛。全诗三章,每章六句。章节紧凑,气氛如急弦骤雨;比喻形象,危乱如冰雪愁云。“

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如此惊人伏笔,是张艺谋所设计的吗?是《大众日报》设计的吗?显然不是!

这怒号的北风是自天而来!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阿波罗网记者秦瑞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05/1705004.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