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冬奥和防疫让中共地方债危机雪上加霜

就在中共极力宣传北京冬奥之时,《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彭博社等海外媒体密集发文关注中共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经济学者分析指出,中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早已有之,而目前的中共防疫措施、冬奥、房地产市场下滑等因素正令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彭博社专栏作家Shuli Ren(任淑丽)近日发表分析文章警告中共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影响因素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正面对的“清零”疫情措施等大量支出,却没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大陆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进入熊市等。

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共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5.661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4万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表示,上述数字比一年前增长了20%,在经济学家和中共当局看来,这些债务对国家财政稳定构成威胁;另外,外界普遍认为,中共地方政府的上述债务规模被严重低估,相当一部分债务隐藏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内,或者被用其它形式掩盖了起来。

“清零”和冬奥令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支出更加庞大

美国之音近日引述分析表示,中国(中共)与世界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只要发现新的病例,无论多少,都立即实施隔离、封城、全员检测的标志性措施,这些措施势必带来巨大的经济代价。

彭博社的文章举例说,拥有450万人口的江苏省扬州市,2021年8月其中三周的病毒测试费用就花掉当地政府大约3.52亿元人民币(约合5,500万美元)。

而在举行冬奥会的赛区,地方政府正同时面对“清零”措施和冬奥设施投资等各项财政负担。

旅美经济学家黄峻(Davy Jun Huang)2月4日分析说:“虽然冬奥会大量的设施与开支全部来自北京中央财政,但是外围非核心区的安保与配套、前前后后的建设造成该区域的公共服务与民生影响、会前会中的停产停工、大量反反复复的疫情排查与安保排查等等庞大的工作,地方政府都要参与和付出。”

黄峻表示,冬季奥运会原本就是高成本,但本次北京冬奥还迭加了其它因素,包括北京与欧美日的国际关系非常紧张、Omicron病毒、北京的“清零疫情控制政策”,以及大陆冰雪运动的弱势条件导致大量高成本的人工降雪、人工赛道等。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巩胜利2月4日指出:“从财富的观念来看,一个是自然财富,一个是人造财富,还有一个全球性的财富,而且这几个资源全部缺失,这个奥运会(北京冬奥)成本不高吗?而且新冠以后,从吃喝拉撒睡全部要封闭式来做,什么叫封闭,就是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人人各行其道,这些成本怎么来?”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是北京冬奥三大赛区之一。英国《金融时报》1月30日引述数据表示,该县为了准备2月4日至20日的冬奥会,2019年年度财政支出达到36亿元人民币(约合5.68亿美元)的峰值,主要是体育相关设施的投资,而同期的财政收入增长只有5.72亿元人民币(约合9,000万美元)。

崇礼县财政局局长李江2021年11月曾表示,该县正面临奥运相关项目的“巨大”资金短缺;上级政府尚未退还该县为此支付的款项。

华日:“共同富裕”加重地方债负担

《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共地方财政困境,指中共的“共同富裕”政策将加重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以来,中共官媒多次发文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着力点”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表示,由于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预计将承担提供上述社会公共服务的大部分成本,经济学家对上述政策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文章分析,经济学家预计相关资金规模将大得惊人。这些资金的大部分将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已经捉襟见肘,比如,从中共病毒武汉病毒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大陆十几个区县的教师没有拿到全额工资。

此外,公开报道显示,大陆北方的黑龙江省鹤岗市债务高企,去年12月取消了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的计划;在云南省红河州,当地中共人大2021年4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债务压力导致当地医生和教师被拖欠数以百万美元的工资。

土地出让金骤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攀升

彭博社的文章表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土地出让金,但是随着大陆房地产市场的萧条程度愈加严重,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相继出现违约,地方政府正在面临售地困境。

路透社今年1月引述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给出的数据表示,2021年大陆各城市住宅用地成交规划建筑面积同比下滑27.8%,土地市场收缩明显。

大陆房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商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20日,大陆300城的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了24%和10%。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巩胜利分析:“现在中国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哪个市县不是靠土地财政来赚钱的。”他表示,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都是依靠债务支撑起来的,而且实际债务规模超出公开数据。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债务是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主要来源之一。高盛集团去年9月末曾发布报告表示,城投公司债务总额已由2013年的16万亿元增至2020年底的53万亿元。随后彭博社估算,这个金额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2%,且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共政府尚未清偿债务总额。

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能再度攀升。彭博社1月26日发表文章表示,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量购买土地,原因是房地产开发商面临流动性危机。这会进一步增加本已身负巨债的城投公司的债务负担,大陆城投公司今年的境内外到期债券大约为3,760亿美元。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去年最后两个月集中供地的21个大城市中,有9个城市至少有一半的地块被当地城投公司购买。

今年1月份,山东省日照市一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人防资产集团有限公司在竞拍土地时,更出现“自己给自己加价”的场面。在没有其他竞买人出价的情况下,自行先后加价四次,总加价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潇湘晨报》引述业内人士的分析表示,这种做法会被“看笑话”,最终还是购房者买单。

彭博社的文章分析,城投大量参与拿地,是为了应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经济学家黄峻白表示,土地出让金与房地产市场的各种各样税费,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近年来北京一直对房地产市场的压制,相当多大型房地产企业先后出现债务违约,导致地方政府雪上加霜。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中提及,高盛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可能下降15%,估计这一资金缺口需要发行相当于超过782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券才能填补。

中共正在一些城市进行房地产税试点,但《华尔街日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警告表示,在短期内,房地产税可能会削弱人们的购房意愿,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

分析:地方债危机或无处不在

彭博社专栏作家Shuli Ren(任淑丽)在1月31日的文章中举例说,天津曾是中国首次爆发Omicron疫情的城市,并对其1,400万人口进行了大规模检测,该市已将2021年土地销售增长74%的预算列入预算,但鉴于经济不景气,这一数字似乎不切实际。

按照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巩胜利的分析,中国GDP现在已经很低,如果再继续下滑,“中国经济可能就是负数了,因为中国经济的质量是全球经济体中最差的——高耗能、低产出、高运行、低价值,2022年中国经济可能比较麻烦,既没有速度也没有质量,这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现状。”

巩胜利表示,奥运会拖累经济、房地产令债务攀高,中国经济还面临能源问题和货币问题,中共持续“放水”(发行货币)令人民币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货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人民币就是金融危机崩溃的根源”。

自由亚洲此前曾发文分析表示,中共“放水成瘾”,但并非依靠实体经济支撑,而是房价飙高、烂尾楼增多等,地方政府则“积累下天量的债务”。

彭博社专栏作家Shuli Ren在文中提及,大陆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可能无处不在,可能在江苏或浙江等最富裕的省份爆发,这两个地区的土地出让金占到政府收入的一半,而江苏的到期债务相当于其2020年收入的41%。

再比如,上述《金融时报》提及的冬奥赛区之一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其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在2019年末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同期的负债率增幅最大,该市的“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占GDP的比值超过50%。这些数据来自总部位于北京的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2月29日发布的报告《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河北篇》。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08/170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