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小学“学霸”退步成初中“学渣”?资深教师讲出原因,家长要知晓

在家长圈子里,流行这样一段话:

“一二年级不相上下,三四年级差别很大,五六年级开始分化。初一分化更加严重,初二定型立见高下,初三去哪自有分晓。”

意思就是说,孩子一二年级时,稍微努努力,大家都很优秀。但到了三四年级,孩子学习就开始有困难了,这时候他们明显拉开了差距。

而到了五六年级,这种差距又逐渐变大,有往两端分化的趋势。当孩子勉强过了小学阶段,到了初中,想再往前赶一赶,却没那么容易了。

甚至有些家长很困惑:孩子明明在小学阶段是个“学霸”,怎么到了初中,就逐渐退步成“学渣”了呢?

想要知道孩子为啥从“优生”变成“差生”,我们还得了解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从业20年的资深教师讲出原因,引人深思

小学是“学霸”,初中退步成“学渣”。

虽然这个现象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孩子能一直保持优秀。但毕竟名列前茅的,只有那么几个,其余大部分看似是“学霸”的孩子,只能慢慢退成“学渣”。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事教学20年的资深教师于敏老师,在她的书中,就有深刻剖析这个问题。她讲到的几个原因,家长要知晓。

●生理上

很多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就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时候,体内的激素会让他们感到躁动不安和焦虑。青春期带来一系列的身体变化,会分散他们一部分的注意力。他们从心无旁骛地学习,开始转为注重外表、注重言行、注重外界的评价,甚至还可能对异性产生一些好感。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

●心理上

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走到初中三年级,他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小学一年级时,他是父母的“乖孩子”。而到了初三,他的口号可能就是“不要管我,我要自己做主”。

《发展心理学》将这一现象,称为“心理上的断乳”。

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获得认可,他尽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随着他慢慢长大,逐渐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他开始反抗父母的“控制”。

而不好好学习,就是他们反抗父母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如果这时候父母还只是使用权威,一味指责和打压,孩子可能会越来越叛逆,成绩下滑得更加严重。

●学习方法上

孩子除了生理、心理的变化外,还有一个原因,会让他学起来很吃力——学习方法

有些孩子很努力,也很好学,可就是成绩上不去,愁死人。这种,主要就是学习方法不对

比如只会死记硬背。

小学阶段的孩子,记忆策略除了重复诵读以外,还会发展出归类策略、系统化策略以及巧妙加工策略(比如联想、拆分等)

如果孩子只会运用重复诵读这一个策略,那越学到后面的难点和重点,就越吃力。语文还好,但数学等学科,却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跟得上进度的。

到了初中,孩子则会发展出抽象逻辑推理能力。如果想要学好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这种能力是必备的。

所以,孩子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如果能掌握好方法,那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若方法不对,孩子即便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效果可能还不及人家的一半。

二:分阶段关注很重要

小学是打基础,初中是建高楼。想要孩子保持在优秀行列,那我们在他的每个阶段,就要做好相应的规划。

一二年级: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只要稍微认真听课、写作业,那学习就不会差。这一阶段,家长要重视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比如如何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何培养专注力等。

◆三四年级:掌握方法,应对难度升级的功课

到了三年级时,除了知识点难度有所增加,科目也增多。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一个“分水岭”。而父母要关注的,则是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方法,灵活吸收知识点。

如果孩子面对困难常退缩,那到了四年级,他就容易放松自我,斗志下沉。这时候,孩子的成绩很容易就会走下坡路。而父母要注重的,就是教孩子掌握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会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五六年级:关注心理,兼顾学习和成长

五六年级这一阶段,既是孩子心理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小升初的关键点。我们除了注重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转变。

小学6年,是孩子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都会给他后面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打牢根基,这样,他后面的路才会好走。

初中三年则需要了解怎样适应节奏、如何做好积累、如何锻炼理科的思维方式、如何让各个学科成体系等等。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布谷妈妈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222/171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