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刘又铭: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论自由国际主义的乌克兰时刻

作者:

战争与奴隶制或决斗不一样。后两者会随文化根源的消逝而消失,而前者不会。因为只要一国有实力并愿意开战,战争就会到来。──《暴力的衰落》作者、美国史丹佛大学历史学者James J Sheehan

为了增强国力量而发动战争是错误的、无益的行为;但若是为了创建一个有序的社会而动用军事力量则是正确的、进步的。──《大幻觉:论国家军事力量与社会经济优势的关系》作者Norman Angell

乌俄战况在近两周后陷入胶着。乌克兰境内各大城市的包围与反包围、围城与突围、巷战与轰炸都暂时陷入停顿。谈判几回依然僵持的情况下,打打谈谈、反反复复的普丁,更是陷入了西方情报显示“阿富汗化的苏联军队”或“苏联解体时刻的普丁政权”等等推测。相反的,乌克兰军民展现的非凡战斗意志与能耐,不仅让全世界激赏,更因此赢得了开战初期无法预料的大量国际支援。

其中,除了美国与北约国家三令五申不直接介入战争的前提下,所提供的各式补给、武器与情报外;令人难以预料的是,世界各国开始出现大量以个人名义响应乌克兰政府“国际兵团”邀请,因此自行入境乌克兰,投入乌俄战争的医疗或人道救援志愿者,以及具战斗能力的义勇兵。

根据各家指标性外媒的报导,乌克兰国际兵团的登记人数在乌克兰政府各式官宣里,从1万6千人到2万人不等。但真正登陆、投入本地各式任务的人数有限。3月8日凌晨乌克兰陆军在脸书透露了一张外籍战士合照,宣传第一批国际义勇军达阵,但从图片来看也是寥寥数人,对整体战事的影响,可能还不如各国支援的无人机或地对空导弹何时抵达来的重要。

但或许是否因为俄乌双方战事暂时停顿,新闻上已经无甚可呈,媒体方才开始关心战场上的人性面与各式“花边”;或甚至这些所谓的义勇军与志愿兵组成的“国际兵团”新闻成为大家关切的焦点,可能也只是乌克兰方面如同已被证实为假的“基辅之鬼”或“蛇岛壮士”等“认知作战”或“大外宣”。但俄乌双方你来我往的资讯交锋,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双方皆认同舆论对士气的重要性。

但世界其它国家对乌克兰政府这种绕过官方,直接指向它国民间与个人的“曲线求援”又有什么看法呢?

示意图

世界各国政府对乌克兰国际兵团招募消息的反应

在这批乌克兰政府宣称1万6千到2万人不等的国际兵团中,美国网络媒体BUSINESS INSIDER即表示,其中可能有将近3千人是美国人。根据美国国务院有关外国兵役的网页显示,美国公民在外国军队服役并不违反美国法律;但若有美国人在美国被他国政府、企业与团体“招募”或“雇用”,则可能违反法律。所以美国国务院针对这个乌克兰政府的全球招募活动,仅表示“不鼓励(discourage)”(但也不反对)美国公民前往乌克兰与俄罗斯军队作战。但乌克兰政府则注明,乌克兰招募的是“义勇军”而不是“雇佣兵”,志愿者并没有被雇用的问题。

对其它欧洲国家而言,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乌克兰全球招募志愿者一事,已经引来俄罗斯对各国乌克兰大使馆的监听。因此,除了各国内部的法律与人道论战外,各国政府也担心,鼓励国民加入乌克兰国际兵团,会被俄罗斯视为一种挑衅行为(虽然各国的经济、科技制裁或军援早就已经与俄罗斯高度冲突)。所以像是英国或比利时政府,都发出警告劝阻退伍军人不要前往乌克兰。

但像是丹麦、德国、拉脱维亚与立陶宛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则由官方发出不干预或甚至鼓励本国公民投入国际兵团的志愿服务,也尽量修改相关条例,务必让这件事情合于各国法规。其中,比较特别的是立陶宛。因为对抗沙俄帝国与苏联的历史,再加上近日退出《中欧投资协定》、力挺台湾等强悍作风,以及与乌克兰唇亡齿寒的地缘政治邻近性,乌克兰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大使馆方面就表示,国际兵团全球招募后,立陶宛人民的反应特别高,出人出钱出力不说,甚至经常性的直言不讳表达对俄罗斯威胁与暴力侵略的愤怒。

激励人心的故事

立陶宛作为一个只有280万人的小国,在2014年克里米亚入侵期间,就曾为了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而成立非政府组织 Blue Yellow,并从事募资与救援活动。在这次的俄罗斯入侵期间,Blue Yellow在两周内筹集了1300万欧元,并且由民间自行组织由25辆吉普车和休旅车组成的车队,跨越立陶宛乌克兰边境,运送1万顶头盔和1万件防弹背心。相较之下,德国送的5000顶钢盔还要自取,更像是一则笑话。

相关的故事还有,在剑桥大学医院工作的立陶宛麻醉医师Rokas Tamosauskas,他在看到招募广告后就决定申请加入国际军团进行前线医疗救助。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他就表示:“攻击乌克兰就是攻击立陶宛、更是攻击整个欧洲。”在海德堡北约总部工作的立陶宛预备役军官Gintautas Mauricas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式的说法。他强调,唯有投入国际社会的协助,在乌克兰即时阻止俄罗斯与普丁的野望,这样立陶宛人才不需要在立陶宛或甚至其他欧洲国家土地上与俄罗斯军队作战。他表示:“我们去乌克兰战斗,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居住的建筑物被俄罗斯火箭摧毁。”

另外,《路透社》的采访,则透过英美两地退伍军人用来分享装备和后勤资讯的脸书与Whatsapp群组进行。在一个名为Have Gun Will Travel的群组里,记者看到了各式个人军用品使用的守则,或是交换如何训练乌克兰士兵使用狙击枪与反坦克导弹的心得。这些积极投入援助乌克兰的退伍军人通常有一个共同信念就是,他们相信,“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是我们这个世代民主与独裁力量百年一遇的对决。在这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中,自己的一身武艺不该浪费,作为战士更不该缺席这场对抗邪恶的神圣斗争”。

在《纽约时报》的专题报导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许多美国准备投入乌克兰战场的退伍军人向纽时记者表示,经历了整个生涯的战争训练,打过几场“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战争,更坐视阿富汗分崩离析的状态下,他们已经抑郁了很久。与其在那些对民主兴趣不高的地方传播民主,倒不如在渴望民主的地方捍卫民主。这些美国的退伍军人强调,比起美国过去发动的那些有争议性的战争,这次更是一场对抗专制侵略者绝对正确的正义之战。来自佛罗里达州坦帕湾、曾在伊拉克服役的前海军陆战队员Hector则强调:“制裁可以提供帮助,但制裁现在无济于事,乌克兰人现在需要的是立即的协助”。

可能面临的问题

或许是自身异常娴熟于使用雇佣军,或是所谓民间军事顾问公司“华格纳集团”进行绑架与暗杀活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报导俄罗斯官方宣称,乌克兰招募的“国际兵团”,将被归类为雇佣军而不是士兵。这表示一旦这些战士被俘虏,将不享有《日内瓦公约》所赋予的战俘待遇,也就是基本不受虐待的人道权利。

除了战俘资格认定的问题外,国际兵团的战斗人员作为外国势力进入乌克兰战场后,可能因为各种创伤而失控,因此反而造成侵犯当地人权与社会危害的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报告就指出,外国战斗人员投入它国战斗,往往会导致冲突激进化与延长,成为破坏长期稳定的不稳定因素。正是因为外国战士经常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动机,因此通常也会让战况更为复杂。

另一方面,虽然乌克兰政府在面对美国国务院的全球招募质疑时,就已经澄清自己招募的是“义勇军”而不是“雇佣兵”,所以志愿者并没有被雇用的问题。但根据《德国之声》在非洲的调查显示,乌克兰驻非洲各国使馆招募非洲战士时,会以公民权或特殊津贴作为诱因,而非洲国家包含肯亚、尼日、塞内加尔与阿尔及利亚等国都发出公告,禁止国民前往乌克兰参战。甚至还爆发了,乌克兰驻尼日大使馆方工作人员向志愿者索要钱财的报导显示,志愿者须缴纳一千美元才能得到机票跟签证,但该报导已被大使馆驳斥。

美国的民间维和训练组织Peace Operations Training Institute治理和平与安全事务研究员 Serigne Bamba Gaye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就表示,这些非洲年轻人想加入志愿军投入俄乌战场,并不是因为政治或宗教上的情怀,而是单纯把投入国际军团视为改善生活环境,用性命相搏的一个机会。

换个角度看,塞内加尔与阿尔及利亚这两国与俄罗斯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国皆为俄制武器大户,在联合国投票制裁俄罗斯侵乌案中,两国也都弃权。更何况,俄罗斯近期也表示“任何在这场战争中积极协助乌克兰的国家,都将被视为与俄罗斯交战”。这也是这些非洲国家对于本国公民投入乌方参与乌俄战争如此忌讳的重要原因。

自由国际主义重铸的乌克兰时刻

历史上,无论西方或东方都有基于“骑士精神”或“武士精神”而发展出“十字军”或“七武士”,这种“远道而来的英雄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宗教情怀故事。近代以来,更有英国诗人拜伦舍身投入希腊独立运动与古巴革命领袖格瓦拉领导波利维亚革命的事迹。但每一个“个人”在这些时代的巨轮辗压下,终究还是渺小的。在过去的运动与革命中,通常只有巨人的身影,却看不见众生的模样。

但在西班牙内战后,西国左翼号召全球布尔什维克投入反法西斯战斗之举震撼了全世界。此后,无论是基于宗教或意识形态,甚至阿富汗神学士的崛起,以及伊斯兰国的猖獗,我们都看到了个别支持者投入“不属于自身战斗”的身影。但相较于本次乌俄战争,上述个人投入的战斗,大多还停留在“内战”的层次。一个国家遭受侵略后,由很多其它国家的人民自主投入战场支援(或许混杂着进行特殊行动的官方部队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几乎可说是空前的现象。

在这个时间点,很多人喜欢说,乌俄战争打破了二战以后的欧陆和平,以及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秩序,象征了后冷战的终结、新冷战的开始。但这样的说法,等若小看了多元分众网络时代下,民间与个人的力量。除了英勇的乌克兰人撤出老弱至他国为难民的同时,所有能战拿枪者又前仆后继的投入乌克兰战场外;国际兵团来自全世界的“个人”,也共同捍卫乌克兰所代表的、相对于俄罗斯专制以外的民主自由,以及更重要的,是秉持一种以人性尊严出发的人道关怀,反抗强权的入侵。而这种以人性与人道为基础出发的论理,正是20世纪以来自由国际主义的核心价值。

自由国际主义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理论或外交政策学说,真正运用到国际政治的场域里,起源于一次世界大战后,时任美国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与“国际联盟的成立”,共同形成了以维护人性尊严与平等,并维持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目标的“自由国际主义(威尔逊主义)”。这样的概念持续推进,又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有了当代国际组织、国际制度与国际法支撑,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国际秩序。

在这个“威尔逊式”的国际秩序里,战争通常是打破国际秩序的时刻,纵使是“人道干预”作为一种恢复国际秩序的手段,也是备受挑战。但这次,全球投入保卫乌克兰,让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侵略的战争,反而成为重铸自由国际主义秩序的时刻。尤其跨越国界以个人的名义捍卫他人家园的完整与生命安全,等若在民族主义情怀的冲突之下,让人性尊严成为世界的共通语言。

反抗独裁者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坚定不移、团结一致的信念。El pueblo unido jamas sera vencido(The People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敬乌克兰、敬第一线反抗暴政的勇士。

虽然历史终究尚未终结。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12/171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