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好文 > 正文

俄乌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作者:

剧本还是老剧本,顿巴斯地区完全吃下已经铁板钉钉。目前这个区域的兵力对比已经3:1,而且后勤补给、空中支援、火力状况都略胜一筹。打下马里乌波尔之后,整个南线沿亚速海和黑海沿岸直通克里米亚的屏障赫尔松州就通了。这也意味着南线的陆上补给线被打通。

后勤补给一直是这场战争中最突出的问题,事实上,后勤补给会是任何战争的核心问题。切断了补给线就会后继无力。当年苏德战争在这一块的争夺中,德国之所以支撑不住反攻,而苏联在稳住之后还能百万大反攻。是因为苏联在这一块搞过基础设施建设,乌冬地区是工业区,工业区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最核心的就是铁路网的建设。

铁路网的建设为快速输送兵员装备和物资提供了便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需要修建通往边境的高铁和高速公路的缘故。中印对峙那会儿,有新闻报道,部署在东南沿海应对台海问题的集团军一天之内机动到新疆并被部署在边境上。它所传递的资讯是不言而喻的。

哈尔科夫是东部的铁路网的枢纽,类似中国北方的郑州和西部的兰州。接下来的主攻方向会是东部的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地区,这里是铁路交通枢纽,攻下之后,可以启用铁路网来输送后勤物资。这比卡车的运输稳定,量也大,而且补给线不长,也更容易防止小股渗透对运输线的骚扰。

宣传上的那些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兵线。后勤一直是战争的核心问题,卡车运输效率不高,本身的消耗太大,补给线太远也就更脆弱。改变策略不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而是从普京发表那篇小作文《接下来怎么办》的那一刻开始的。文中最核心的一句就是:我们不缺粮食,不缺资源,不缺能源!小作文分析了自身和对方的优劣,并且据此展开了反击。这个反击首先是在经济上,其次才是战场策略方面。从那之后,开始打击基础设施,打击与战争潜力相关的一切目标。这个剧本最初的版本是1996年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打掉所有与战争潜力有关的储备、资源和生产基地。放走平民之后用重火力清理建筑物,然后稳步推进。后勤补给的问题不仅仅是俄军的问题,对乌军而言更严重,因为它失去了制空权,主力不能离开城市,只能依托原有的工事和物资储备。如此一来,不管是武器弹药还是兵员都是越打越少没法补充。

改变思路之后,俄内部的军工厂开始大量生产用于打击的导弹。从那之后,导弹的使用量明显增多了,重型火力的使用也更加频繁。部署在顿巴斯北部哈尔科夫附近的乌军81空中突击旅就是这样被团灭的。乌冬地区部署了10个旅的主力,已经有5个被团灭了——其中战斗力最强的53机械化步兵旅就是亚速营,海军陆战队36旅的残部和12防卫旅的残部被消灭在马里乌波尔。

打下南线的马里乌波尔,同时用油气、粮食在经济上对制裁进行反击,卢布与美元的汇率,从恐慌时代的132:1涨到88:1了,等于回到了战前的汇率。欧盟迫于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现实压力,态度有所松动,特别是德法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狂热了。俄又刚刚发布了13万人的征兵令,虽然表示不会把这些人投入进去。但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做了个姿态。事实上,俄军真正有战斗力德是边境上的部队,而不是训练不足的御林军,目前开始换驻防南奥赛梯的边境军队进场,第六集团军因为打的不好被批评和整顿。

俄在形势有利于自身的时候,却主动宣布要减少对基辅和苏梅方向的用兵,实际上,乌军也证明了,调整策略之后,这个方向的俄军更多的是采用远程火力在打击基辅,地面部队围而不攻。今天宣布减少这个方向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为了收缩北部的后勤补给线,集中兵力于东部的哈尔科夫和顿巴斯方向,这里有铁路,而且距离后方补给点更近,这个方向的俄军开始启用老式武装专列而不是汽车来输送后勤物资。运输方式的改变和补给线的大幅缩短,将大幅改善后勤补给压力。然后就是逐步缠食东南各州,一边打一边谈,慢慢清扫。

斩首行动失败之后,基辅周边一直是围而不攻的态势,攻击基辅是为了牵制其有生力量保护首都,不去增援东部和南部。之所以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也是因为基辅是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拥有大量的平民之外,这里也是乌军三个重点部署点之一,乌军在基辅及其周边部署了:14机械化步兵旅(已遭重创)、72机械化步兵旅、近卫第4机动旅、第10山地突击旅、第61猎兵旅。可谓部署重兵于此,而且距离基辅不远的苏梅方向,苏军部署了第92、93机械化步兵旅(损失严重)、第30机械化旅、81空中突击旅(已被团灭)、近卫第3机动旅、第58摩步旅、第46空中突击旅。这是第二个重点布防的方向,与西边的基辅互成犄角。俄军在基辅外围部署的只有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20集团军所属的5个师又6个旅。这些兵力不足以去攻打一座大城市,何况近在咫尺的援军会进行支援。所以,做出攻击的姿态,牵制一大堆有生力量不使之南下,从而能够集中兵力先解决顿巴斯地区的乌军,同时集中兵力打通南部的烟海陆地后勤补给线。马里乌波尔攻下之后南线的陆地补给线就彻底打通了,而且处于安全状态,因为能威胁这条补给线的海上和陆地的控制权都在俄军手中。

第二阶段不再大开大合,而是步步为营。这个剧本就是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格罗尼茨战役的剧本: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并让补给线的延伸处于己方的保护之下。然后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并占领交通枢纽,步步逼近,不断挤压有生力量的生存空间。

乌军在敖德萨还部署了几个旅的兵力,因为黑海舰队做出了进攻敖德萨的姿态,而且占领赫尔松全境的俄军也做出了向西进攻奥德赛的态势,所以,敖德萨的驻军一直没有调走投入到其它战场。乌军唯一能够动用的后备力量就是乌西部边境上一个4500人的第128山地突击旅,但俄军不会去进攻那片区域。另外可以紧急动员的就只剩下直属于陆军总司令部的后备第4军——下辖1个坦克旅、2个机械化旅和1个山地旅。这些预备力量都是临时新组建的,缺乏训练和战斗力。除了西部山区,乌克兰是大平原,在大平原上作战缺乏装甲力量和燃料的步兵无法形成真正的攻击力量。小股骚扰和攻击补给线的游击战更适合山区,而不适合大平原地区。前期俄军大开大合的时候有很多捡漏的机会,当收缩兵力控制补给线稳步推进的时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策略调整之后,俄军的目标侧重于消灭乌军的有生力量,同时破坏影向战争潜力的所有基础设施。当年的格罗尼茨战役中,强悍的车臣叛军和大量外国雇佣兵不断地损失掉军工厂、炼油厂、武器库、修理厂等各种影向战争潜力的设施之后,被步步为营的俄军不断压缩,然后派重兵占据枢纽,分割包围,逐步清理掉了。

最大限度发挥舆论战威力需要在于一切都处于不清晰的状态。一旦逐渐清晰,它的威力就会越来越弱。怎么让它变得清晰呢?一个又一个被彻底控制的地区宣布独立就会让兵线变得非常清晰。打下马里乌波尔之后,顿巴斯地区一个被控制93%的州宣布要举行加入俄联邦的公投——这就是非常清晰的信号。另一个州被扫清之后也会发出类似的信号。然后,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南部各州一旦被稳步推进所扫清,就会发出独立的信号。赫尔松州已经成立了管理民政的委员会,有成立独立共和国的趋势。不管如何宣传,当一个一个州都宣布独立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明白真实的局势变成了什么样子!

战争不会很快结束,而且战争拖下去对英美有利。等把东部的有生力量全部报销之后,下一轮谈判会更容易快速找到共识。俄罗斯在打下顿涅斯克北部区域之后,不会去进攻敖德萨,而是会拔掉哈尔科夫。历史上苏德之间围绕哈尔科夫发生过四次战役。虽然古德里安指挥高超,但他的坦克数量太少,后勤也跟不上,没能扩大战果,苏军组织了大量装甲力量反击,他就只能向西溃退了…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331/172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