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当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最放心不下的是谁?

在中国特定传统语境下,"死亡"曾经是一个很难触及的话题。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公布"00后"立遗嘱情况。QQ、游戏账号、股票基金等都被纳入了年轻人遗嘱清单。

当年轻人可以毫无顾忌地谈生死,他们都在想些什么?

图为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

自2013年启动运营以来,中华遗嘱库在全国设立了11个登记中心、60个服务中心,登记保管了超过19万份的遗嘱。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1

年轻人最放心不下的是谁?

尽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少人对立遗嘱很忌讳,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但随著社会发展以及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多年轻人切肤地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年轻人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二服务中心的杨颖仪,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三个多月里,电话一度被打爆。每天几十通电话里,房贷、车贷、一家老小生活成为年轻人的焦虑,有时半夜一两点,还有电话涌进来:"我感冒了,会不会中招死掉,家人该怎么办?"

信息爆炸时代,手机上网十分便捷,人们早晨醒来就会看到来自全球的各种大事发生,负面信息包含其中,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人有防御本能,大部分时间会优先处理最坏结果,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产生"是不是哪一天我也可能成为新闻里那样遭遇意外的角色"的想法,从而引起广泛性焦虑,这其中就包含了死亡焦虑。

订立遗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焦虑。但积极的年轻群体对生命和家庭有更深刻的思考,这种思考前置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结果。

遗嘱人不断趋向年轻化,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8.59岁。

白皮书首次公布了"00后"遗嘱数据。数据显示,2020-2021年立遗嘱人群中,"00后"一共有223人。"90后"群体立遗嘱更是多次登上热搜,截至2021年底,总人数达到1204人,较2020年增长了80%。

遗嘱中年轻人最牵挂的是谁?

30岁以下人群立的遗嘱,父母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了77.26%。40岁以上人群立的遗嘱,孩子作为财产继承人的比例达到60%以上。30-39岁人群中,选择父母或者子女继承财产的占比接近,都是30%以上。

2

"00后"少年:"妈妈是我的一切,这些钱也是我的全部了"

据统计,超过一半人会认为,无法确定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如果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太遗憾。

2020年初,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中华遗嘱库广东第二服务中心的杨颖仪接到一通电话。

"我想立遗嘱。我要把攒下的所有存款都留给妈妈,万一我不在了,那笔钱可以给妈妈多一些照顾。"

杨颖仪听到后很惊讶,因为这个声音听起来十分稚嫩。

她反复询问著男孩的信息,最终确认电话那头,是一个"00后"少年。

男孩语气很平静,他说自己是一名护士,在一家医院支援。

医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目睹了50多位重症患者离开。

每当想起那些曾经鲜活却又消逝的生命,他的心里就会感觉疼痛。他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许自己就会这么离开。

男孩对杨颖仪说,"妈妈是我的一切,这些钱也是我的全部了。"

3

准备立遗嘱的大学生:情感上的缺口是朋友补上的

大四学生孙杰(化名)准备立遗嘱时把没有注明受益人的保单和存款的一部分留给自己高中的朋友。

高三时期的孙杰经常因为压力大生病发烧,去医院前,朋友会从楼上飞奔下来,把写著鼓励的纸条塞给她。

她住院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隔几天才会来照顾。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朋友会跟她打电话发微信,聊学习也聊生活。

"有时翻翻她给我的纸条,心里就会轻松很多",这些纸条现在还躺在她卧室的抽屉里。

4

"90后"ICU护士:放不下的还是父母

"90后"上海女孩王俞(化名),她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登记中心立遗嘱,她在遗嘱中写道,若自己去世后,将自己的一套房产留给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房产留给闺蜜,一时引发了热议。

王俞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孩,1992年出生的她在上海某知名医院做 ICU护士,或许是感受了太多生命无常,谈起珍惜生命,王俞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不喝奶茶,不上班时我都会在晚上11点前入睡。每年的体检我都很认真地去做,身体只要有不舒服我都会去检查一下防患于未然。"

王俞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王俞的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所以她和父亲的交流并不多。后来父亲调回上海时,王俞已经进医院工作了。由于缺乏沟通,父女俩总会发生一些争执。

在一次争吵后,王俞从家里搬了出来,但或许是距离远了,王俞和家人的关系却拉近了。

图为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的遗嘱登记室。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常回家看看的王俞,也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关心,只要女儿爱吃的菜,父亲都努力学著做。

问及她为何来立遗嘱,"医院的工作强度很大,身边有同事猝死,也有同事突然发生一些变故。让我觉得应该要好好做一下安排。我想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父母。"王俞说。

王俞在遗嘱中写道,在自己去世后,要将自己的一套房产留给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我希望如果我发生意外她能够去我爸妈家看看他们。"

5

江苏姑娘小刘:面对花钱如流水的父亲,为爷爷奶奶留下保障

24岁的江苏姑娘小刘,想将自己的财产留给爷爷奶奶。小刘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感情非常好,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是她最大的牵挂。在小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跟着父亲生活。然而,父亲花钱如流水,有时还要远在乡下的爷爷奶奶贴补。

从法律上来说,爷爷奶奶并不是第一继承人。但她担心爷爷奶奶会把钱都给他父亲,要是生病住院,连治病的钱都没有。为此,小刘订立遗嘱,如果自己发生意外,能够有一笔钱保障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她希望母亲作为自己名下财产的监管人,并将财产用于爷爷奶奶养老。如果二位老人去世,那么剩馀的财产就由母亲继承。目前,她的银行卡里已有十几万元。同时,她表示会坚持往卡里存钱,希望给老人更多的保障。

6

婚礼后立遗嘱的女孩:就像股市里预防爆仓做的风险对冲

在年轻立遗嘱人中,不少女性用遗嘱前置婚姻风险,逃离人财两空的窘境。29岁的王丽在婚礼后来到中华遗嘱库北京登记中心订立遗嘱,她把立遗嘱比成股市里预防爆仓做的风险对冲。

追求对生活的掌控感的她认为,只要能意识到的风险,就提前规避,不想自己太被动。

虽然还没有孩子,她在遗嘱里写得很清楚,只有老公继续照顾父母,父母继续爱戴女婿,他们把未来的孩子照顾好,才能拿到钱。

这是她维持家庭和睦的方式。

她给未来的孩子准备好了基金账户,以后还打算细化孩子继承财产的条件,把家风传递下去。她觉得让孩子们继承家风要用利益引领,光动动嘴那叫遗训,毕竟她说"没人会认真听"。

7

父亲意外去世的儿子:高中时就萌生了立遗嘱的想法

95后小林在高中时就萌生了立遗嘱的想法。

读高中时,小林关注的科技博主提醒粉丝,把所有网路账号和密码记下来,万一不幸离世,家人知道密码,可以找回账号。

他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但彼时的他并没有实际行动,直到2020年国庆假期,父亲在工作时意外去世,小林一家为处理父亲遗物四处奔波。

遗产难题随之而来。林父生前拥有一个理财账号,账上放了不少钱,可家人不知道密码;社保卡的密码也没有,导致养老金无法取出;林父办过一张私人电话卡,家人找不到手机,也不知道号码,手机里存储的照片、视频和各种社交账号都无处可寻。跑遍全市大小机关部门,林家人花费将近半月才处理好父亲的遗产。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小林想到自己:万一我突然离世,各种社交账号、电子设备、珍贵照片......各种资产该托付给谁?家人能不能找到?他决定去立遗嘱。小林问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哪里可以立遗嘱?没有人告诉他,大家反而劝他要早日走出阴影。

8

游戏爱好者小陈:装备、游戏币留给我的队友

微信号、QQ号、邮箱、网盘、虚拟财产等都可能是年轻人订立遗嘱的内容,存在的每一处痕迹都是值得留存的精神财富,比如说用了20年的 QQ,这上面全是他们从小开始的成长经历。

25岁的小陈,来到浙江遗嘱库希望订立一份遗嘱,他的遗产是一些游戏账号、虚拟装备、游戏币,按照市价总价值约5万元。小陈的继承对象是七个朋友,其中六个是游戏中同一个公会的网友。

"大家聚在一起玩游戏实属不易,不希望因为自己的意外导致团队解散。"小陈说,让朋友继承自己的账号和装备,也可以让自己通过另一种方式在这个世界存活下去。

9

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遗嘱的缺失,会造成不少的麻烦。

有报道说,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意外去世后,父母希望得到他公司电子邮箱密码和邮箱内的所有信件,寻找关于儿子的最后回忆,但公司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最终的做法是,公司将邮箱内所有内容刻成加密光碟给了家属,但没有告知密码,即父母"拥有"了数字遗产,但无法阅读。

还有报道说,因财产继承分割问题,曾经几十年除夕都在一起守岁的一大家子人再没坐下来一起吃过饭。

这让年轻人开始思考,并加强了自己的风险意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未雨绸缪,把自己的生命健康问题与财产继承问题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物质财富,通过遗嘱这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形式来"操作",也未尝不可。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当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过。"

这种对生死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一种理性的态度。立遗嘱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或许它不意味着人们对死亡没有了焦虑和恐惧,而是让人们在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过往和未来的人生。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瞭望智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09/173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