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一个上海阳性市民72小时的荒谬人生

作者:

上海浦东东方医院南院核酸队伍一望无际。(视频截图)

疫情下的上海,变成了人人自危的城市。这把火,也烧到了上海网友“小蕾”的身上。一个中年人的所有体面和逞强,都在这一刻被击溃。

以下是她的自述,不仅详细记录了她从混采异常到被通知阳性到抗原阴性,惊魂未定72小时的荒谬人生,而且揭露了当下上海防疫的乱象,对一刀切的防疫政策提出了质疑。

4月1日,浦西全域封控、全员核酸

在浦西整体封控前,她们家小区已经断断续续封了八九天了,小区封完公司封,公司解封小区又封,封封解解无穷尽也。大家仿佛也已逐渐习惯抢菜-做核酸单曲循环的生活节奏,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刷段子乐呵乐呵。

“还有力气骂,还有心情刷段子,说明还抱有希望,还能冷静旁观。一旦身陷局中,所有的压力都会排山倒海袭来。”“小蕾”说。

其实在此之前,虽然对上海这轮应对失望至极,但她心底里还是乐观的。

一方面他们家小区还从未出现过yang性病例,所在地区也不算重灾区,主观上觉得疾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另一方面,一家三口频繁的核酸检测一直都是阴性,对这个病也有科学的认识,知道不会怎么样,即使被感染了,转运出去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救治,网上发的那些负能量也一厢情愿的认为都是带节奏的个例。

第一天全员核酸混采的时候,居民们排队有序,她也比往常更加小心,随身带着酒精喷雾,保持两米距离。做完核酸,该干嘛干嘛。

4月2日,被告知混采异常

4月2日下午2点多,“小蕾”接到居委电话,说他们家所在的混采试管异常,涉及的五户人家需要重新复查。她心里紧张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一家人老老实实在家封闭,又都活蹦乱跳的,不会有事的。

下午3点,居委先送来了抗原检测试剂盒,大家自测出来不出所料都是阴性。

下午5点,被告知还要进行上门单人单管核酸采样。“OK,没问题,我们配合。”

医生敲门的时候,“小蕾”是他们家第一个接受采样的,当时啥也没注意,张嘴就让捅了。其实事后仔细回忆,确实在她开门以后忙着叫人,没有注意医生是否进行了彻底的手部消毒。虽然当时心里没多想,但她还是在接下来她对丈夫和小孩进行采样之前,特别叮嘱了医生进行彻底的消毒。

采样完,一家人继续该干嘛干嘛,完全没有考虑万一阳性怎么办的问题。

到了晚上,身边的朋友接受过混采异常复测的,核酸结果都陆陆续续出了。他因为下午5点多才完成采样,也没指望当天就能出结果。睡前查了下没结果,大家也都安心睡觉了。

4月3日上午,煎熬等待

3号早上7点,一睁开眼“小蕾”就打开健康云查询,小孩的结果已经出了,阴性。我她的结果仍然没出,显示“待上传”,再一问老公,也没出,同样显示“待上传”。

夫妻俩心照不宣的保持沉默,大家心里都有点“咯噔”,但谁也没捅破这层窗户纸。

等到吃好早饭9点多再查,仍然是“待上传”。一家人不应该会间隔这么久,“小蕾”开始紧张起来。她问丈夫:万一我俩yang了,小孩怎么办?

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跟很多上海市民一样,他们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得病以后不知道会被带去什么地方,不知道会面对何等待遇,不知道怎么样可以回归正常,更不知道家人孩子会被如何处理,对生活完全失去掌控的感觉,是令人绝望的。

“这几天来,看到的新闻都是诸如金山公卫中心婴幼儿无人看护、方舱医院管理混乱、隔离小区拼抢物资此类的事件,让人如何心安?”“小蕾”说。

以前听说身边的朋友有确诊的,她都第一时间关心有没有被转运,都以为去了医院就有了依靠,家属也能避免感染风险。

但现在想法完全不同了,社会医疗资源被如此挤兑,病患及家属的基本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轻症及无症状又能很快自愈,既不占用社会资源,又能保障自身休息,只要隔离措施做到位,为什么不接受居家隔离?居家隔离的风险,和更大的次生灾害,到底孰轻孰重?

“小蕾”开始多方打听,万一自己和丈夫都被感染,小孩何去何从?但是没有口径一致的说法,查不到清晰明确的政策,每个人身边遇到的案例也都完全不同。她无法接受把小孩单独带走,她才五岁,但凡他们夫妻有一个阴性她都不会这么焦虑。

一整个上午她陪小孩玩的时候,都心不在焉。她想提前给她做做心理建设,就问她:宝贝,万一爸爸妈妈是阳性,你就要跟我们分开了。

女儿说:不能跟爸爸妈妈分开,跟妈妈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小蕾”问她,那你现在害怕么?小家伙没心没肺:不害怕,你快来陪我打牌!

4月3日夜里,被告知阳性

惴惴不安的等到下午2点,“小蕾”的丈夫说他的结果出来了,阴性。

她整个人一下子就放松了,简直要喜极而泣!

丈夫在就好,爸爸能陪着女儿就好,她什么结果都能接受了……

一下午过去,“小蕾”仍然没有结果。朋友们都安慰我,到现在还没接到疾控电话应该就没事的,否则电话早来了,放宽心。

晚上10点多,小孩在我身边刚刚睡着。我正准备躺下,接到了居委电话,语气凝重:你被确诊为阳性了。

……

“有一种‘该来的还是来了’的感觉……虽然不太相信,但无从辩解,除了默默接受,别无选择。”“小蕾”说。

她问有阳性报告么?答:无法提供。会不会搞错了?我完全没有任何症状啊?答:不会的,都复核过了,你赶快收拾行李,随时准备转运。那我家人小孩呢?答:应该也要被隔离,现在还不知道。

她从房间里出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的时候,人已经开始控制不住的发抖。不知道要被转运至何处的恐惧,突然要和家人分开的恐惧,还有不知道未来他们会被如何对待的恐惧,迅速占领她的所有意志。

从女儿刚出生因为危重被送进NICU跟她分开17天那次以后,“小蕾”再也没有和她分开超过3天。即便分开,也是短暂的出差或者寒暑假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玩。她脑海中不可抑制的浮现出她被单独带走、无人依靠、不停哭闹的画面。

“小蕾”跟老公只交代了一句:不管未来你和小孩会不会转阳,你无论如何不要跟她分开,无论如何要护她周全!

他默默地点头。“小蕾”戴好口罩,套上手套,开始收拾行李。居委通知她,收拾好行李就先休息,等待转运电话。

房间依次消毒通风完,已是夜里1点。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要把小孩抱到另外的房间继续睡,那势必会把她弄醒,也就不可避免的现在就要把这个事实告诉她。

果然,爸爸把她抱进另外房间的时候,她迷迷糊糊的说着不要不要,后来听到爸爸对她说:妈妈生病了要被送走隔离,“小蕾”在门外听到她哇的一声大哭!

那一刻,这位年轻妈妈的心都要碎了。“我蹲在地上,听着她的哭声,想着她最亲爱的妈妈一觉起来就没了,泪如雨下,闷着头哭却不敢发出声音,成年人的坚强真的不堪一击……”“小蕾”说。

过了很久,她在隔壁房间终于听到小孩抽泣着再次睡着,此时已接近夜里2点。她没有症状,她想居家隔离,但她知道当前的政策是“应收尽收”,而且为了小孩不被感染,哪怕环境再差,她已经做好了去方舱的心理准备。

没有什么能做的,“小蕾”只有连夜把小孩的行李清单写好发给老公,万一他们作为密接要被带去隔离酒店,尽量别丢东西……

这一夜她真的困极了,心力交瘁的沉沉睡去,等待转运电话。

4月4日,兵荒马乱的一天

一觉醒来,“小蕾”还在家里。

小孩也醒了,发现她在隔壁房间关着,又哭了一轮……也许拉走了也就死心了,但是妈妈明明就在身边,却不能抱不能亲,只能远远戴着口罩看着,隔着房门讲话,“小蕾”能感觉到她在努力克制憋着不哭,很心疼。

一上午,她的心情仍然被马上就要拉走的阴影笼罩着。因为新的担忧又出现了:

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卫健委明确家长如果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陪护感染儿童。

看似好像是人性化政策,但细思极恐,换句话说意思就是:家长只有同时感染了,才能陪护自己的孩子,阴性家长不允许陪护自己的孩子。

所有家长都会拼了命的让自己感染也要陪孩子啊!她没有时间宣泄情绪,朋友们看到新闻纷纷发来消息,以为她可以安心了,万一小孩阳性了她就可以陪护了。

但是女儿现在还没有阳性,而她深知,一旦进去了方舱,是根本出不来的,牵涉到的条线太多,沟通的战线太长。在方舱外况且孤立无援,等她进了方舱再想出来陪护小孩,简直天方夜谭。

她从来没担心过自己,只担心孩子。万一老公转阳,尚且还能想办法让其他家人来照顾孩子,但是万一小孩转阳,不知道等待她的到底是什么!

“政策朝令夕改,各条线各自为阵,谁都指挥不动谁,每个地方的执行又都不一样,网上的案例完全无法作为参考依据。虽然孩子还很健康,但我不能不做好最坏的打算。这一天是全民普查日,只求赶快给小孩和爸爸核酸一下,我已经自我隔离起来了,他俩只要这次还是阴性,就不会再有被感染的风险了。一切都在和时间赛跑,政策你快点优化,核酸你快点来,转运车慢点来,孩子你要挺住!”“小蕾”心想。

兵荒马乱的一上午,丈夫又要照顾小孩又要抢菜又要做饭,都以为“小蕾”上午会被接走,也实在顾不上她的午饭了,中午只能投喂一顿泡面,像送牢饭一样

这天,她接到长宁疾控的电话,主要是核实情况,确认下家庭成员。她趁机问了下,自己一没任何感觉,二抗原自测阴性,有没有搞错的可能?

疾控工作人员一句话突然点醒了她,他说:报告不会出错,除非采样时样本被环境污染。

直到这个时候,“小蕾”才认真的开始怀疑她核酸结果的准确性。她赶紧联系朋友给家里送来了几盒抗原检测盒,一家人马上自测一下,结果全部阴性。

“这下心里算有了底,我有理由认为我的检测结果可能有问题。“小蕾”说。

1.她作为一个有免疫系统基础疾病的人,感染了病毒应当症状比较严重,然而从始至终她都没有一点发烧、咳嗽、感冒喉咙痛、头晕等一切与新冠有关的任何症状,哪怕一点轻微的都没有。

2.她朝夕相处的家人,包括一个仅5岁的未接种疫苗的幼儿都是阴性,鉴于奥密克戎的传播力,一家人应该很难有人独善其身。

3.在这次核酸的之前之后,她的抗原自测都是阴性。

4.他们小区有其阳性,十人混采异常的就是我家和另外阳性家庭所在的这一管。

她马上联系居委和街道,希望能够在转运前进行核酸复核。她不想万一自己明明是阴性,还去方舱占用公共资源,更难以接受健康的人过去被感染。

然而一圈电话打下来,得到的答复令人失望。谁说了都不算,最终要问疾控,疾控说要问卫健委,卫健委电话永远没人接,陷入死循环。想打12345试试,更是永远打不通。

“今天是上海全员普查,就不能给我做一次核酸?”回答是不行,没人管。甚至到了晚上,本来说好的会给家属做单独采样的,也不了了之了。

而你只要一说抗原阴性,就告诉你抗原不作数的,那么抗原自测的意义何在?

全民发放抗原检测是为了快速筛查出危险人群,如果出现阳性,要自报家门进行核酸复查,如果阴性,默认是安全的,这一轮不会再给你进行核酸检测。既然如此,可以得出结论:抗原自测阴性结果是可靠的。

但同时,抗原自测却不能作为任何申诉的理由,无论你连续做了几天。你只要提出,就告诉你:抗原自测不准。抗原由于其灵敏性和特异性,确实会出现假阳性,但如果阴性也不准,抗原阴性的人不被认为是安全的,那么之前搞那么多轮全民抗原自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耍我们玩呢?

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政策和口径实在太多了……

女儿很懂事,爸爸说尽管她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还是装作很开心的样子逗“小蕾”,想方设法到门缝里看她一眼,利用一切机会跟她说上两句话,对她来说,只要妈妈还在家,哪怕见不到,也比带走好。晚上跟妈妈视频,一直在克制自己不哭

夜深人静了,“小蕾”开始觉得这一切都很可笑。在早上,她还觉得自己一身的病毒,她待过的地方、碰过的东西,哪儿哪儿都不干净。但现在当她知道自己是健康的,是安全的,她发现之前的行为简直可笑。

她质疑说:“为什么要把阳性患者当成洪水猛兽?一个致死率远低于流感的奥密克戎为什么要如此妖魔化?为什么阳性患者就要让渡一切隐私权和尊严甚至人人喊打?

得了别的病你可能收获的是同情和祝福,感染了新冠却只有躲瘟疫一样、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眼光看待你。我身边的朋友甚至有为了不让他人知道自己感染了,到了方舱带着孩子还坚持24小时在线工作……

新冠病人的去污名化可以得到重视吗?可以把基本的尊重还给他们吗?”

4月5日,精疲力尽,申诉无门

今天连续第三次抗原自测阴性了。仍然是毫无一点症状,家人也是完全没有感觉。

尽管如此,“小蕾”仍然老老实实的做好居家自我隔离,忍受着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不能和家人见面的痛苦。

为给自己再争取一个做核酸的机会,她继续申诉。半小时不到打了十几通电话,除了一位好心的阿姨警官接听她的电话,其他不是无人接听就是永远占线。

朋友说算了吧,人还在家就先不管了。但是频繁推送的政策新闻就好像一个紧箍咒,声声催着她、恐吓着她!

她又陷入了新的恐惧,明明自己是健康的,却硬要被拖去方舱被感染么?!“我好像电影《杀生》里的黄渤,明明没有病,但周围所有人都说你有病,你就是有病。没有人相信我是正常的,你们知道这种感觉有多可怕么……”“小蕾”说。

她质疑道:“我能理解在如此大量的筛查工作面前,我的个例不值一提,但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粗暴“一刀切”无异于草菅人命。我一个健康的人,被拉去方舱感染了,又鉴于我本身的免疫基础疾病,如果发展成重症,有人能承担后果么?!又有谁会搭理我呢?!”

新闻里歌舞升平,方舱环境井然有序,然而进去的朋友都告诉她,不要来,不要来,很糟糕……政策是死的,但执行的士兵能不能枪口抬高一寸呢?有的街道无症状可以居家隔离,有的人说转运前可以要求出示报告,有的就是被强制带走,轮到自己的会是什么呢?一切都是未知。

最好的结果是她一直在家,之后哪一天想起她来了做了核酸了是阴性,再告诉你,喏,你自愈了转阴了!最坏的结果就是她被稀里糊涂的拉去方舱,然后被感染,然后告诉你,喏,就说你是阳性吧!

“小蕾”想,极大概率到头来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阳过,“疑罪从无”现在变成了“疑罪从有”,她永远都在疾控阳性的名单上。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如果要转运她,她只想在转运前申请一次核酸采样来确认,阳性她立马接受转运,阴性就还她一个清白,也还邻居一个正常的生活,到底有谁可以帮到自己?!

4月6日,抗原依然阴性,转运逐步逼近

一早起来,“小蕾”又开始做抗原,生怕做得不到位,每次都把自己捅出眼泪,今天连续第四次抗原阴性了。依然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一丁点儿不舒服。

上午本想继续安心等待,但是被告知今天阳性的全部都要转运至方舱,不容置疑。

她的心情又陷入了低谷,又开始无穷无尽的打电话,依旧是无人接听或占线。

经历此劫,真的深刻感受到什么叫人如蝼蚁、渺小如尘,所有的呐喊都只听得到空旷的回声,所有的挣扎都无人在意。

中午,采样人员来给“小蕾”的丈夫和女儿做了核酸,依旧拒绝为她采样。

“现在,我不知道转运车和做核酸,哪一个会先来……”

她说。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10/173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