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Omicron到底毒性如何?大流感吗?一文全了解

针对Omicron(BA.1)的毒力、致病性、传染性等参数,吃了几口不太熟的瓜。总结总结就是:

Omicron(BA.1)的内生毒力(以入院风险计)比Delta低30%左右;

Omicron(BA.1)的内生毒力(以入院风险计)强于原始株,也强于直接祖先B.1.1,甚至略强于同属B.1.1子毒株的Alpha;

Omicron(BA.1)病死率和重症风险减低的原因,主要是疫苗接种和既往感染史,而不是内生毒力转变;Omicron(BA.1)在肺部复制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组织嗜性转变,因此不能只凭肺嗜性来评估致病性;

Omicron(BA.1)内生传染性(以R0计)和Delta相仿;

Omicron(BA.1)相对Delta更有传播优势的原因,主要是免疫逃逸能力和代际间隔。

说实话,吃生瓜这种事儿,咱还真不是太拿手,所以当时的心情是略为忐忑的,毕竟上述某些说法,和市面上的主流论调完全相悖~特别是“内生毒力强于原始株/B.1.1/Alpha”这一条,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为过~

并且吧,由于全球范围的集体拉胯,Omicron的内生毒力,迟迟没法拿到实锤~虽然关于Omicron入院风险、重症风险、病死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多如牛毛了已经,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拉胯原因,绝大多数这类研究都没有好好地控制既往感染史,也不可能控制既往感染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Omicron的毒力必然是被显著低估的~直到……香港也跟着拉胯了。

长话短说,随着香港第五波疫情熬过高峰期,港大的总结性paper终于低调登场了,关于Omicron内生毒力的实锤,似乎终于可以落地了。

——请品鉴:

标题翻译成人话:新冠病毒Omicron BA.2子毒株在香港的感染流行病学研究,2022年1-3月

虽然还只是新鲜出炉的预印本状态,但有港大梁老师和Cowling老师等各位大佬坐镇,想必数据质量是有保障的。

至于为啥咱对之前多如牛毛的那些研究看都不看,偏偏要拿港大这个预印本说事儿呢?原因很简单,在第五波之前:

香港是全球极少有的,全民几乎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处女地;同时,香港还拥有不少未接种人口。

所以咯,香港的Omicron毒力/致病性数据,是截至目前独一无二的,几乎不受既往感染史污染的数据,所以也就是最接近病原体内生状态的数据。

(当然了,还是有一丢丢不足……短命的BA.1消失得实在太快,香港给出来的,已然是以BA.2.2为主的数据~)

——总之,请品鉴: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虽然Omicron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表现出了更低的致病性,并且在南非以及其他地区表现出了更低的重症风险,但是,我们发现在香港第五波的早期阶段,Omicron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造成了与之前几波相仿的病死率。因此BA.2的内生重症风险也许并没有显著低于原始株,或者完全不低于原始株。

总结总结啊,

梁老师他们一步到位,直接用了实锤程度最高的病死率来表征BA.2的内生毒力;

至于为啥只用“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病死率?因为香港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确诊门槛和前面四波完全一致。但由于疫情糜烂,检测能力所限,第五波中后期的确诊门槛有所拔高,因此可能会影响病死率;

所谓的“前四波”,详见下图,以Alpha为主,也包括其他早期毒株(见下图);

梁老师他们还提到,第五波早期阶段除了BA.2.2之外,还夹杂了少量的Delta(详见:《香港,仓鼠的末路》),所以Omicron的病死率可能有少量高估;

不过梁老师他们没提到的是,前四波除了原始株和Alpha之外,也夹杂了少量的Beta和Mu,所以病死率可能也有少许高估。

——总之,前四波大概是这么个造型,请品鉴:

——第五波则是这么个造型,请再品鉴:

重申一句,为了避免不受控爆发期对病死率的影响,梁老师他们只选取了红框部分的死亡人数,作为Omicron代表队出面和前面四波PK。

——最后结果,请品鉴(可能需要点开大图):

以上绿色数字和黄色数字,分别是前四波的病死率和第五波未完全接种病例的病死率(已根据年龄分层)。所以在没有既往感染史和疫苗拉偏架的情况下,

第五波的病死率,在六个年龄组当中的三个都高于前四波。

并且吧,严格来说第五波的病死率,还是被疫苗拉了一点偏架。毕竟梁老师他们只排除了“完全接种”的病例,而在第五波早期,香港还有全人口7%左右已经部分接种,这7%的第一针,显然也能降低一丢丢病死率~

——总之,咱换个角度品鉴:

以上纵轴是病死率,横轴是年龄分层;

蓝色圆点=前四波死亡病例、红色三角形=第五波未完全接种的死亡病例,绿色菱形=第五波已完全接种死亡病例。

——所以显而易见,最终结果正如咱1月初抢跑的一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并且吧,以上结果的焦虑之处就在于,我们已经知道,Omicron它真的有好几项可能导致减毒的机制,

比如更低的肺嗜性,比如更低的FCS酶切效率,再比如更低的合胞效率。

可是梁老师带给咱们的最终实锤结论却是:

这玩意儿内生毒力跟原始株/Alpha打成平手(实际上还略高一丢丢)……

那么它到底靠什么咱们不知道的机制弥补回了毒力?(卖个关子,过两天详细八卦)

最后,梁老师他们这个预印本的主要卖点,其实并不是香港第五波早期阶段的病死率,

——而是这个:

翻译成人话:BA.1的中位数序列间隔3.15天、中位数代际间隔2.38天;BA.2的中位数序列间隔2.17天(代际间隔没算出来)。

——作为对比:

在2021年5月份广州疫情期间,Delta的中位数代际间隔和序列间隔都是3天~

病毒知多少?一文了解Omicron新变种:Omicron XE

加拿大卫生官正在跟踪一种新的Omicron亚变种——Omicron XE。

Omicron XE是先前COVID-19亚变种的混合体。这一类的“重组”亚谱系包含来自两种或更多不同病毒的遗传物质,并不新鲜。但由于有社区传播的证据,这一特殊的亚谱系引起了一些关注。

自从南非科学家在四个多月前首次发现Omicron以来,他已经进化出多个亚变种,其中包括在加拿大和世界其他地方传播的BA.2。

以下是我们目前为止对XE子变种的了解:

XE子变种是什么?

它是由在加拿大冬季假期和一月份掀起第五波大流行的BA.1和掀起第6次浪潮的BA.2重组而成。根据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4月8日发布的一份技术简报,截至4月5日,英国已有1125例XE病例。

根据英国的报告,除了BA.1和BA.2的突变外,XE还包含三种突变,这些突变并未存在于BA.1和BA.2的所有序列中。

重组变异常见吗?

“重组变异并不罕见,特别是当有几种”变体在流通时,”英国健康协会首席医疗顾问Dr. Susan Hopkins在3月25日的一份声明中说。

“迄今为止,在大流行过程中已经确定了几种。与其他种类的变异一样,大多数会相对较快地死亡。”

此前,英国还确认了Delta和OmicronBA.1组合的XD和XF等其他组合。

XE的传播性怎么样?

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负责人Maria Van Kerkhove博士在一段视频问答简报中说,根据对现有序列的早期分析,XE的传播率大概增加10%左右。但,Van Kerkhove表示,将其传播能力描述为10倍以上的报道是不正确的。

英国卫生机构表示,XE平均每周增长12.6%,高于BA.2,但指出,在过去三周,增长速度增加到20.9%。

世卫组织将XE归类于Omicron,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体。该机构补充说,亚变异和重组形式应该作为不同的血统由公共卫生当局监测。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HAC)表示,他们正在积极监测COVID-19变体,并评估新的Omicron亚系和类似于XE这样的重组变种。

哪里出现了XE病例?

PHAC表示,截至4月14日,在2022年3月22日的边境监测中发现的一例XE亚型已在加拿大得到确认。

此前,PHAC曾怀疑另外5例可能是XE的病例,但经过进一步调查,已经确认他们不是XE病例,但鉴于病毒正在自行重组,所以这些病例尚未确定感染了哪种变种。

可以明确的是,目前除了XE之外,全球还在跟踪另外几个COVID-19重组变种,考虑到elta和Omicron变体的重叠以及Omicron的BA.1和BA.2亚系的共同流通,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根据英国卫生机构的报告,在英国,大多数病例集中在英格兰东部、伦敦和东南部,1月19日发现了首例病例。

此外,根据各媒体报道,印度、日本等国家也发现了XE病例。

疫苗还有效吗?

虽然科学家们仍在进一步了解XE和其他亚系,但研究和现实世界的数据表明,疫苗可以继续提供对严重疾病的保护,特别是在注射加强针后。

世卫组织的Van Kerkhove说:“我们需要确保,当轮到你接种疫苗时,你会收到你需要的完整疗程的剂量。”特别是那些最脆弱的人,老年人,有潜在疾病的人,以及前线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约克论坛/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19/173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