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丁咚:俄乌战争真正的考验来了

作者:
最近刚刚到访莫斯科的奥地利总理内哈默事后在NBC的访问中说,他认为俄总统普京“相信自己正在赢得这场战争”,无论是他的那些唯命是从的手下们出于敬畏向他“谎报军情”,还是其自身基于政治需要将其在乌克兰不断挫败的战争描述成“正在赢”,都深刻凸显出克里姆林宫无法接受或承受失败的后果。

俄罗斯军队周日向驻守在马里乌波尔市的乌方军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莫斯科时间当天清晨6时内的四小时内,放下武器投降,否则性命不保。

困守亚速钢铁厂的乌方剩余部队拒绝投降,坚持战斗。在俄方设定的投降期限后,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透露,战略性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没有沦陷”,保卫该市的部队将“奋战到底”。

俄乌在3月下旬完成了一项关键谈判,乌方以保持中立国地位换取俄军全面撤离,俄方顺势提出,对基辅地区的军事进攻进行“降级”,撤离部分军队,但随后俄方撤离了乌北部的全部军队和辎重,并自行宣布“成功”完成了第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把下一阶段的任务转向“解放顿巴斯”。

事实上这意味着俄方在第一阶段对乌实施的“闪电战”和全面攻势相继失败,不得不收缩战线,战略退却,集中主要力量攻打乌东地区,并试图打通其已控制主权的克里米亚地区和亲俄武装占据的顿巴斯地区,使其连成一线,形成战略机动能力。

因此,马里乌波尔的战斗对于俄乌整个战局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正因如此,在万吨级的“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被乌击沉后,遭到羞辱的克里姆林宫加强了对马里乌波尔的军事进攻,以图快速取得一项胜利,粉饰日益惨淡的颜面,并为即将进行乌东决战准备有利条件。

而乌克兰方面也深知马里乌波尔市的战略意义,总统泽连斯基向克里姆林宫作出警告,假如马里乌波尔的乌军被消灭,乌方将终止与俄方的停火谈判,表现出誓死保住马里乌波尔的决绝姿态。

无论是对第一阶段俄方实质失败的否认,还是对明显被乌方导弹攻击沉没的“莫斯科号”事件的掩饰,都反映出克里姆林宫的脆弱性——无法承受在乌克兰战争明显的局部失败,更毋庸说全面的失败,其公开显示出的外交强硬及对目前唯一占据优势的马里乌波尔市志在必得的强攻,都说明其克里姆林宫努力维系自身姿态的平衡,并急于寻求一项胜利,以冲淡巨大失败的耻辱,特别是包括“莫斯科号”被击沉等一些标志性事态对国内政局的冲击。

俄罗斯的最高统治者普京需要赢得对乌战争,并时刻让“赢”的光环照耀在他的头上,以便维系其绝对权威形象,任何一点冒犯其颜面的瑕疵,都可能动摇其长期在公众和官僚体系中塑造的神一般的存在。

最近刚刚到访莫斯科的奥地利总理内哈默事后在NBC的访问中说,他认为俄总统普京“相信自己正在赢得这场战争”,无论是他的那些唯命是从的手下们出于敬畏向他“谎报军情”,还是其自身基于政治需要将其在乌克兰不断挫败的战争描述成“正在赢”,都深刻凸显出克里姆林宫无法接受或承受失败的后果。

据称,普京的一名私人顾问已经抵达基辅与乌当局接洽,寻求结束战争的途径。

正当俄罗斯集中主要兵力于顿巴斯地区,将要发动这场战争以来最大的一场攻势之际,这看上去有点奇怪,但往深层一想,又完全合乎逻辑:

正如前述,克里姆林宫需要“赢”,绝不能“输”,假如在战场上得不到的话,那么即便是在谈判桌上也要得到——至于实际是什么情形,对于对内具有高度信息控制能力的普京当局来说,不是那么特别重要。

我们此前也曾反复提及,莫斯科作了两手准备,战场上攻势依旧,同时保留谈判渠道,以便在战场上不能获胜的情况下,寻求一份“最不坏”的协议,或者至少是一份保存最高颜面的最低程度的协议。

可能正是由于洞悉了克里姆林宫的心理,因此泽连斯基才会向莫斯科发出威胁:假如驻守马里乌波尔的乌军被消灭,那么乌方将终止与俄方的谈判。他相信,这一威胁对克里姆林宫具有“杀伤力”。

毕竟战争到此阶段,克里姆林宫对于谈判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马里乌波尔一线的强攻进行之时,俄方真正的重点还是顿巴斯方向,除了已经在此地区部署的俄军和乌东亲俄武装外,克里姆林宫正抓紧转移在白俄罗斯整训的部队辎重——战斗和后勤装备到乌东地区,并继续对该地区进行炮击。

泽连斯基认为,俄方在顿巴斯的目的是要彻底摧毁它,强调乌克兰不会为了结束与俄罗斯的战争而放弃东部领土。

一系列情况使得俄乌在顿巴斯地区将要打响的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

面对明显强大于自身的莫斯科,基辅为赢得这场战争已经穷尽了所有力量和资源,而其能支撑到现在的至关重要条件是获得了美国、北约和整个西方的强大支持,包括对基辅直接的军事、物质和财政支持,及对莫斯科有史以来针对单一国家最大规模的制裁行动和全面的限制与孤立。

战争已经持续到53天,最残酷的时刻还未到来,乌东决战与其说要靠乌克兰朝野一致努力,倒不如说最关键的是美国、北约和西方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向基辅提供支持,而且要扩大和升级对乌支持,同时进一步扼住莫斯科的喉咙,加深制裁,加强限制,加大孤立。

泽连斯基领导朝野在俄乌战争中截至目前取得的成就激励了美国、北约和西方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其以更具战略性的眼光来看待俄乌战局,从全局思考和筹划在俄乌局势中的立场和政策。

《华盛顿邮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指出,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正在制定一份针对俄罗斯的新长期战略,要从国防、金融、贸易、国际外交等所有层面,全力削弱和孤立俄罗斯,而不再尝试与俄罗斯共存或合作。北约同样打算制定2010年以来的首份战略概念文件,北约过去积极寻求与俄罗斯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如今这已非北约选项。

美国、北约和西方围绕俄乌局势的相关进展,完全符合此前的研判。它们不仅通过俄对乌发动的战争,彻底认清了俄罗斯,不再对与俄罗斯进行合作,或者改变莫斯科,将其纳入西方体系,抱有幻想,甚至不准备继续“共存”,制裁俄罗斯、限制俄罗斯、孤立俄罗斯、削弱俄罗斯,打击其发动战争和战略对抗能力,使其局限于地区范畴,无法继续发挥全球性作用。

从美国拜登当局对战争的定性的走势——从认定为战争到认定为“种族灭绝”——看,华盛顿已经舍弃了与普京治下的莫斯科保持实质性关系的意图。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俄乌战局发展的最关键一环,基辅得到美国、北约和西方更坚定、全面和升级的援助和支持,并使其对莫斯科进行更强有力和严格的制裁、限制与孤立,是有望得到保证的。

很大意义上说,乌克兰在战争中的目标与美国、北约和西方在战争中的目标高度融合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击败俄罗斯,并使其一蹶不振,长期失去在全球性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能力及发动战争或挑战的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这不是一个宿命论的后果。就在不久前,莫斯科仍在超级大国的大国竞争战略潜在的伙伴“菜单”上,但莫斯科强行对乌开战并遭遇挫败,改变了一切,并决定性地将自身推到华盛顿和现有国际体系的对立面。只是在这一过程中,莫斯科才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蜕变”。

从历史到现实,宿命论都站不住脚。基于假设认定华盛顿无可避免地会成为敌人,追求绝对安全,甚至引发安全忧虑的幻觉,发动对乌战争并遭遇挫败,才招致俄与美国、北约和西方关系的无可挽回的恶化。莫斯科的教训十分深刻。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亚欧视点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419/173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