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华裔破解世纪数学难题惊动全球 称“想问题就是工作”

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记得很清楚,灵感击中他的那一天是2012年7月3日。当时想法大概已经有了,但总是差一点。于是他决定休息一下去拜访朋友,没有带纸笔,“只带了脑子”。他在朋友的后院再一次陷入沈思时,他忽然想到只要把其中的一些参数改一改,“就这么一下不就出来了么?”

张益唐在南加儿子家后院。(记者李雪/摄影)

华裔数学家张益唐记得很清楚,灵感击中他的那一天是2012年7月3日。当时想法大概已经有了,但总是差一点。于是他决定休息一下去拜访朋友,没有带纸笔,“只带了脑子”。他在朋友的后院再一次陷入沈思时,他忽然想到只要把其中的一些参数改一改,“就这么一下不就出来了么?”

整整十年过去了,至今在该问题上的进展,仍在使用张益唐开创的方法。张益唐证明的,是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在不依赖未经证明推论的前提下,发现存在无穷多个之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从而在解决孪生素数猜想这个重要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2014年,他因此获得柯尔数论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

正如许多数论难题一样,孪生素数猜想是一个小学生也能听懂的题目,但要证明出来却极为困难。张益唐喜欢这种题目,“这就是数学的美,看起来简单,真要做非常不简单,某种程度它在挑战人类的智力,我喜欢这种挑战,这种美是在对智力的挑战里体现出来的”。

如果外行人想要体会这种数学之美,他比喻说,给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孩这样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看到这样成对的素数怎么会有无穷对,小孩子一定会觉得太有意思了,就算不懂怎么证明也会一下被吸引住。“这就叫所谓的美吧,有时候我们体会美的时候,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小孩,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感受,数学的美,某种程度和这个有点类似”,他说,“做数学家要有一点孩子气”。

张益唐的“大器晚成”的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因为1955年出生的他,直到2013年才发表其重要成就,甚至当时审稿人都差点因为论文来自一名默默无闻的数学家而打算推迟审稿。他回想起来社会的反应是超出他预料的,论文一出“可以说全世界都震动了”,当时他家里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都争相报导。但他并不喜欢聚光灯下的生活,一直想要做回“普通人”。

八年前他路过波士顿时,接受世界日报采访,他忍不住倒苦水表示出了名实在太难受了。而次日见报的报导大标题为“张益唐希望做回平常人”,他的朋友开玩笑说,“你想当平常人的愿望都上报了,你还回得去吗?”张益唐一边笑说这段往事,一边表示无奈,抱怨出名后“自己时间也没了,空间也没了,别人都盯着你呢”。

直到现在,他也常常不好意思拒绝而不得不受邀参加各类活动。但他还是希望少一点,“现实生活不要弄太复杂繁琐”,他表示因为需要想问题,如果太复杂会干扰到到自己想问题。对张益唐来说,想问题就是工作。“很难说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身边人也常常发现他也不说话,其实那是他在思考数学,“别人都不知道我在干嘛,这是我的习惯”。

他没有微信,手机也只是用来打电话,“不懂为什么年轻人低头看手机放不下手机,有那么好看吗”。而在年轻人看来,张益唐有点科技盲,在教授评分网站Rate My Professor上,疫情以来有一些学生抱怨张教授因为不太会用这些科技设备和软件,网课常出问题,建议其他同学修他的线下课。对此张益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喜欢传统的方式授课,连PPT都不爱用,还是黑板上手写最能展现解题思路。

张益唐喜欢“闷声”挑战难题,而且都是那种世界级难题。多年前张益唐在普林斯顿一家中餐馆吃饭的时候,幸运饼干里的一张纸条他一直留着,“人生最有意思的事情是做别人说你做不到的事情”,他说“这很合我胃口”,至今都还留着那张纸条。

对于目前正在解的题目,他仍保密。他笑说主要是不习惯和人讨论,倒也不是讨论好和坏,而是因为有些问题深入到一定程度后很难表述,更像是直觉,让别人听懂很困难。当年他证明出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也是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因为在那之前早已有一群顶尖数学家就此开会,最终的讨论结果是觉得有生之年都不可能看到有人做出来。但由于张益唐不知道有这个会,心态不同,“我觉得还有可能做出来,于是我把它做出来了”。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630/176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