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德国外交部长:中共挑战“全球秩序”、危及世界“和平基础”

素以对华强硬态度著称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在访问日本期间再批中共破坏“全球秩序”,危及整个世界“共同的、和平的”生活基础。中国问题专家指俄乌战争后中国将成民主世界最大敌人,德外长敲打式言语是在警告北京不要轻举妄动。

7月11日,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与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会晤。

素以对华强硬态度著称的德国外长贝尔博克,在访问日本期间再批中共破坏“全球秩序”,危及整个世界“共同的、和平的”生活基础。中国问题专家指俄乌战争后中国将成民主世界最大敌人,德外长敲打式言语是在警告北京不要轻举妄动。

据多家德媒报导,周一(11日),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在东京与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全球粮食短缺以及中国在东亚构成的挑战等问题,两国希望深化合作。

贝尔博克发出警示,指出“自信且一意孤行”的中国是“全球性挑战”,危及我们“共同的、和平的”生活基础。双方讨论中国对东亚经济安全的影响等问题时,贝尔博克表示,印太地区已经是世界经济的重心。而对于国际秩序,中国一再证明其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这些规则不再有效。

贝尔博克还表示,21世纪的挑战是“未来的战争不仅可以用坦克和炸弹来发动,而且也可以用经济手段来发动,因此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问题”。

贝尔博克还会见了日本经济安全部长小林鹰之,她表示在经济安全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包括致力于对半导体供应链安全和以数字方式免受网络攻击等。

日本外长林芳正强调了七国集团(G7)的立场,表示不会允许一些国家以武力改革地区局势,他们正在努力打造自由、开放的太平洋环境。他还强调了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认为有必要继续对中国施加外交影响。

贝尔博客也宣布,德国外交部目前正在主持制定“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将包括“中国战略”。她回顾了近期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联盟战略概念,该概念将俄罗斯定义为北约最大的安全威胁,但表示“中国可能成为未来对我们最大的威胁”。

德国台湾裔时评人成世光向本台表示,中国以经济为诱饵对世界秩序进行野蛮霸道的破坏,德国因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成为依赖中国很深的国家,因此仅仅意识到中国的威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印太战略”付诸实施,并和其他民主国家一起围堵中共。

德国早在2019年9月1日就推出“印太战略指南大纲”,旨在与欧盟的伙伴国家合作,加强与印度、日本、台湾等民主国家的合作,以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成世光说:德国外长对中共有更深的认识,从中共自我感觉良好、霸道的姿态,可以看出来中国对这个世界秩序的挑战、破坏。但德国做出实际的行动还是不够的,中国陷阱的毒饵就是经济,在欧洲所有国家里面,德国是把这个诱饵咬得最多、最深的。德国要以国家安全、世界和平作为着想,在国际上要促成“印太战略联盟”,围堵中共。

中国问题专家、日本《产经新闻》台北支局局长矢板明夫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在俄乌战争上暗中力挺俄罗斯;中国和俄罗斯合流,出动军舰环绕日本;中国武力恫吓台湾等,都使得民主世界时刻警戒并不时敲打中国,以警告习近平不要轻举妄动。

矢板明夫说:中国的膨胀、中国的扩张将成为整个世界下一个麻烦制造者、或是下一个焦点问题,现在全世界都担心习近平会像普京一样对台海采取军事行动,所以全世界就要敲打一下中国。因为在乌克兰战争的时候,他们低估了战争的危险,而且事先没有通过外交手段阻止战争,造成这么大的悲剧。我想世界他们积极的讲话都是表达我力挺台湾,告诉中国千万不要发出战略误判、你不要轻举妄动,我希望习近平能够读懂。

矢板明夫也认为,中国透过经济及其他渗透等“超限战”手段使世界深受其害。不管战争结果如何,都将削弱俄罗斯的实力,中国将成为民主世界的头号敌人。

矢板明夫说:其实世界早就变成中国“超限战”的受害者了,大家才开始慢慢意识到这方面中国对大家的威胁。对德国来说,当然现在最大的威胁还是俄罗斯,但是俄乌战争打到今天,其实俄罗斯它已经输掉,它在战后作为军事大国的地位不复存在,它对各国的军事威胁也缩小得多了,全世界大家看到的最主要的敌人还是中国。

贝尔博克此行是前往巴厘岛参加G20国家外长峰会,周一访问日本是她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7月8日,她同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时明确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当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正在大规模攻击世界秩序时,北京应该维护联合利益。

此次G20峰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全都表示支持国际规则,但中共这种外交表态似乎并未令国际社会信服。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3/1774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