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这场与中共力量悬殊的对抗有何启示

世界上最大经济强国之一中国和欧盟最小国家之一立陶宛之间的贸易冲突,凸显出关于现代全球经济的一些值得深思的事实。

当前的国际关系中不乏力量悬殊的对抗,最明显的是乌克兰俄罗斯。不过,有一场很有意思的对抗是美国公众鲜少注意的,但值得全球经济引以为鉴。

2021年中期,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允许台湾在当地开设带有“台湾”字眼的代表处,此举激怒了中国政府。立陶宛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现在是欧盟成员国。多数与台湾保持友好但非正式关系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台北”这个词,以避免激怒中国政府。北京方面称台湾这个自治岛屿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做出回应,在2021年底限制了立陶宛的进出口,最终将瞄准经由立陶宛的供应链。

这一事件到目前为止的发展显示出,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时期,全球贸易体系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人们可能会认为,中国这样的全球重量级选手能够轻而易举地惩罚立陶宛这样的小角色。立陶宛2021年经济规模约为中国的0.4%。但事实上,中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措施相对来说没有什么效果。中国一开始以非官方形式阻止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立陶宛对华出口暴降约80%。

中国是德国和其他几个主要欧洲经济体的重要贸易伙伴,但对立陶宛来说并非如此。即使在2021年紧张局势开始急剧升温之前,立陶宛对华直接出口在其出口总额中也仅占约1%。投资方面的情况也类似。中国在海外大举投资,去年对外直接投资达1,450亿美元。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向了亚洲或通过香港回流到内地,2020年这一数字为1,120亿美元。2020年,中国在立陶宛的投资存量仅为2,800万欧元(合2,810万美元),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70%,但仍不到立陶宛所获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手中没有任何筹码。

去年12月,路透(Reuters)、《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等媒体报道称,一些在立陶宛的德国制造商,包括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Continental AG, CON.XE),正承受来自中国政府的要求其切断与立陶宛之间联系的压力。含有立陶宛零部件的德国对华出口产品在中国海关通关环节遇到了困难。一些从中国运往立陶宛的货物和原材料的运输也受到干扰。最终,欧盟针对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起申诉,并宣布了以一个1.3亿欧元的贷款基金帮助受影响立陶宛公司的举措,但立陶宛政府显然受到了惊吓——今年1月初,立陶宛总统说,关于该代表处名称的上述决定是一个错误。

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对抗与其他一些贸易冲突颇有相似之处。通过把矛头指向对手的直接出口来迫使其做出改变,这个招数近来并不鲜见——比如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进口关税,中国抵制澳大利亚葡萄酒,欧洲抵制俄罗斯石油——但往往不太有效,部分原因在于很多出口商品都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遏制了直接进口,但中国的出口整体表现得不错,只是去了其他地方。欧洲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已迫使俄罗斯折价出售石油,但也大幅提振了全球油价,大部分影响由此被稀释。

不过,事实已经证明,瞄准全球供应链本身的关键环节或组成部分的制裁要有效得多。中国通信设备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正被美国的芯片禁令慢慢削弱,俄罗斯汽车制造商也是如此。同样的道理,没有大的对华直接出口敞口的小国或公司,也许会发现自己非常容易受来自中国的压力影响,只要中国政府找到方法挟制它们下游的直接客户,或者断供关键材料或零件。

目前,立陶宛政府不愿退缩:来自欧盟、美国和台湾的资金,以及任何考虑退出的西方大公司所可能招致的负面观感,都让该国更有底气。对西方国家来说,团结一致有助于抵御经济胁迫,在关键的全球技术供应链之上拥有主导地位也有所助益。如果这两种优势的任何一种在未来减弱,发达的民主国家——无论大小——可能会另做打算。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华尔街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713/177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