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新能源才是未来车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各个车企也是削尖了脑袋要往这个细分市场里扎,想要在市场格局没成固定模式前,抢占一席之地。
对比燃油车,在新能源领域,电动车也的确有电动车的优势,不管是几万几十万的车型,科技化配置都很出色,而且对于节能环保轻量化,还有用车成本这些层面而言,电动车的优势都很突出。
可是,从乘联会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来看,在2022年上半年,燃油车累计销量达到了926.1万辆,而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只有224.7万辆。虽然同比增幅超三位数,势头比燃油车猛,但是从体量和规模来看,电动车还不是燃油车的对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动车那么好,却至今都没能取代燃油车?
一是因为产品选择不够多样化,二是因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和燃油车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产品丰富程度和选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距。不同预算在燃油车领域,一定会有匹配的车型产品,但是在电动车领域,车型产品之间甚至还出现断层和空白价位区间,这都有待完善。
二就是能源补给问题。燃油车的确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油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给出的安全感要比电动车更出色。哪怕是在极端的条件下,没有加油站,没有手机无法救援,还能靠其它过路车接济应急,而电动车尚不能实现,用车场景和条件以及能源补给便捷程度和实用性来看,燃油车还是更胜一筹。
有人说解决了续航里程问题,电动车称霸的时代就要来临,届时燃油车就会被淘汰。
诚然,电动车未来某个时间一定会比燃油车受欢迎,但是燃油车想要彻底退出舞台并不现实。而且电动车续航里程想要过千,那你想过两个问题吗?
一是成本问题,这种车型卖多少钱合适?或者说这种车型需要等多久价格才能成为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家用车?
电动车的产品力,从来都不是和续航里程成直接挂钩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续航里程的增加,也意味着对电池组技术存在很大的考验,成本自然随之提升,能量密度增加,排列布局技术的考验,这些都需要研发成本和造车成本。的确有续航过千的产品,但显然目前还不能作为老百姓的家用车。
二是续航过千的车型,都充满需要多久?时间耗费的成本你考虑过吗。
以特斯拉Model3为例,目前CLTC纯电续航里程在556/675km两个版本,快充需要1个小时,慢充则需要10个小时,如果续航里程想要过千,那大概需要15-20小时,时间成本问题你考虑过吗?
有人要说,那别充满不就完了嘛。充电半小时续航80%也行啊。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但那花更高成本买的过千续航里程意义何在?其次,久而久之这样充电对电池的寿命是否会有影响?这都是问题。
第三点就是续航缩水问题。
续航里程存在缩水情形,这是不可避免的,像是锂电池,在低温情况下活性下降,加上空调等电器的耗损,里程出现缩水,再正常不过。标注可能是1000km,实际根据不同季节可能出现冬季600km,夏季900km,秋季800km等等各不相同,这都影响用车体验。
买电动车的人,多少都会有些里程焦虑,续航里程不仅仅和电池组容量有关,还和补给频次,以及出行半径关联,现如今这份里程焦虑逐渐转变成充电焦虑,充电难,不仅仅体现在充电桩基础设施的普及,还体现在能源补给的效率,也就是充电耗费的时间成本。
目前车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攻克这一难题,一个就是把时间成本直接从车主身上转移到车企身上。比如像是蔚来,它不再局限于车型的续航里程提升,而是通过换电模式,降低能源补给的时间耗费,但是问题又来了,充电效率提升,时间成本没了,可是换电站的设施建设又成了限制的问题。而且后期车型版本以及技术更替,电池的兼容性问题都需要解决,投资成本更高不说,消费者接受度也不高,而且辐射半径并不广泛,目前还不能切实地解决充电焦虑问题,这一条路没想象得那么好走。
还有另一类的车企,则是选择了从技术层面下手,比如采用800V超级充电,通过提升充电速度,来解决充电效率问题。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应急是完全没问题的。可是大功率充电桩,适配800V超级快充的平台也需要建设完善和普及,这一切,同样需要时间。
电动车和燃油车之间,不仅是差了一个超级快充,或者是一座换电站的区别,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消费者的磨合,以及时间来发展壮大和完善。
对电动车来说,未来的一切依旧是未知。
毕竟你怎么就知道未来盛行的一定会是电动能源补给,而不是氢能源或者是光能源?更何况,现阶段电动车成本低,但当大面积普及,耗电量倍增的时候,谁又能保证电动车用电价格不像油价一样飙升呢?还有电池组的衰退以及老化问题,后期更换成本又如何计算?目前燃油车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但毫无疑问,未来一定会有续航过千的电车盛行,续航里程也不再会限制人们的出行半径,这是发展的必然,也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但要说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替代燃油车,这是不现实的,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