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文集 > 正文

大数据说话,疫苗有效率严重造假!

假死亡率诱生的1针疫苗有效率,后期的降低、变无效,恰好证明了该打第2针了!既演绎前期有效,又为后续疫苗铺路,设计如此完美,足以“证明”疫苗专家们的“理论”和“预期”!英国2021年前26周,每周都是近4000万人样本的大数据,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科研结论——彰显新冠疫苗促进死亡,彰显疫苗靠造假来维持。

研究发现疫苗和刺突蛋白有可能影响人体DNA

(接上篇)

图9:以英国2021年上半年新冠疫苗接种大数据,计算真实的死亡率图示。

前两篇,我们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8篇正式刊出的科研论文和统计报告入手,通过大数据计算,曝光了新冠疫苗真实有效率严重造假的现状。新冠疫苗促进感染、促进重症、促进死亡,与当前媒体、专家宣传的截然相反。

本篇从英国官方数据库的原始资料入手,看看在疫苗相关死亡率上的问题,那可是计算疫苗有效率的基础,如果这样公开、共享的国家基础数据库的死亡率等数据,都被做了手脚,在它基础上的科研和论述,已经被虚假架空了。

9.改动死亡率,手法有规律

图10:该数据库凭空给出的未接种死亡率与原始数据矛盾,往有利疫苗方向造假

图11:该数据库凭空给出的1针死亡率与原始数据矛盾,朝有利疫苗方向造假

上面两图,根据英国官方数据库的原始资料[1]分别得出。黑色折线是以其原始数据计算的整体(人群不分组)死亡率绘制,在该大数据库中,死亡率、急性住院率的基数是总人口:

未接种组死亡率=未接种组死亡数/未接种总人数

三色散点图,是按照其直接凭空给出的“死亡率”绘制:

1针(>21天)死亡率=该组死亡数/该组总人数

其中疫苗1针>21天,也叫1针合法接种,是指新冠疫苗打第一针后,21天没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前文讲过,这样的分组,把打1针不到21天的和21天内染疫的,都降到未接种组中了,人为减少了易感人数,倾向性鲜明。

两图可见,凭空给出的散点三值(上线、下线、均值),在2021年第1-11周前,明显偏离了整体值,且有鲜明的“疫苗倾向性”:将未接种组的死亡率大幅提高,给疫苗遮丑;将接种疫苗组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以伪装疫苗的有效。

死亡率三数值怎么来的呢?按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分组而来。把整体数值分成若干分组,分别计算各组的死亡率、平均值,然后配上该组的上线、下线数值。

死亡率是个简单的比例数A/B,分组后,整体值会超出分组值的上线、下线——出界吗?以最简情况举例:

表17:整体值与分组值最简情况举例表

A、B拆分为6组,假设按上述情况分组,A1/B1等各组比值相同,都等于1/3,也等于整体值A/B;如果某组比值变大了,必有另外组比值相应变小!也就是围绕整体值A/B上下振荡,怎么会有图10、图11完全出界的情况呢?

该设想是否成立?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以大数据演算来判断。

10.依据数学模型,万变不离其宗

(1)数据来源

以2021年10月6日苏格兰公卫疫情报告[2]为基础数据,如下表。

表18:建模分组数据来源,苏格兰周报

(2)建模方法

计算机编程,上表每套数据(A、B)随机分组,分成统一的组数(如16组),比较每套数据“整体值A/B”,和分组值A1/B1、A2/B2……,排序,看整体值A/B是否在各组值上线和下线之间,即是否出界,出界率多少?

进一步,再设定波动范围。以A/B比值为纵坐标,单位设定在小数点前两位数,即小于99.9点,上例单位采用“十万分之”,分别限定A/B波动范围在50点、30点、10点、6点、0.6点范围内,再考察出界率。

(3)检验与规律

表19:编程计算整体值与随机分组值的出界比率结果

程序设定分成3组-16组,每组验算1000万数据以上都是这个结果:出界率为十万分之0!

图11:A/B分组数学模型示意图,编程分3-16组,每种分法,上千万次计算规律一致。

还能看到上图规律:当A/B波动范围小于10点时,整体值和均值接近重合,可以用整体值作为计算的标准。

因此,在不知道分组值的情况下,或者在分组值涉假时,可以简单地用整体值来计算死亡率,进而计算疫苗的有效率,作为统一的衡量标准。从科研上讲,不分年龄组,把人看作统一整体,计算疫苗相关的整体死亡率、整体有效率,并无不可。

而且,这个整体数据,是分组数据的基础。如果疫苗有效率的整体值都不合格,再细分年龄组,就未必有意义了。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数学模型的规律,判断“A/B正比例分组数据”的真伪。也就有了本文开头对两组死亡率的判假,和下图2针疫苗死亡率的揭底。

图12:该数据库凭空给出的2针死亡率与原始数据计算值矛盾,同样向有利疫苗方向造假。

11.数据库汇总计算,五证疫苗促进死亡

表20:英国数据库2021年上半年新冠死亡相关数据摘录与计算对比(死亡率:十万分之)

对比该数据库“凭空给出的涉假死亡率”,与根据原始数据计算的“整体死亡率”,如开头的图9,和下图12。

图12:以英国2021年上半年新冠疫苗接种大数据,计算出真实死亡率对比。

可见,接种一针疫苗21天后,死亡率反而高于不打疫苗组,第五次证明新冠疫苗促进死亡!

第1针打死了很多人(被假数据掩盖住),第2针疫苗死人就相对少了,所以显得后续疫苗保护率高——这样的2针死亡保护率,毫无意义。

上图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的现实情况,被新冠疫苗推手们归功于疫苗的大面积接种,这是贪天之功——降低是疫情退潮特性的表现,和疫苗无关,看下图。

12.防死防重症,面目变狰狞

图13:大数据显示新冠疫情死亡率(重症同理)有退潮特性,和新冠疫苗无关(据健康1+1原图)

上图彰显:在新冠疫苗出来之前,印度、以色列的死亡率有同步的大幅度降低,干疫苗何事?在疫苗接种率一路攀升之后,死亡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种死亡率的升降,是疫情的退潮、游走特性决定的。本文多次展现的英国2021年第1-10周的死亡率大降,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大数据否定新冠疫苗防重症》一文,我们已经捅破了“新冠疫苗防重症”的谎言,前文揭开的死亡率造假,和下面的疫苗有效率负值,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真是不防重症、促进死亡,继续向全世界推广新冠疫苗,是为了什么呢?

13.编造死亡率,诱生假有效率

死亡率不能直接说明问题,真正衡量疫苗的,是以它为基础的疫苗有效率。疫苗有效率,是科研和论文一定要计算的,但是数据库不必有它,因为它不是基础数据。

疫苗有效率在英国这个原始数据库中并没提供,根据表20的摘录的数据计算如下。

第一周第1针合法接种的有效率(对死亡),以原始数据计算:

Ve=1-Y/N=1-41.44/12.67=-227.15%

以其凭空给出的涉假死亡率计算:

Ve=1-5.2/14.3=63.86%

假死亡率诱生了这个结果,疫苗从绝不合格,变为下表中80~90%的完美有效率!造假无成本,“科研”好蒙混。

表21:2021年英国数据库计算的疫苗第1针(>21天)两种死亡保护率真假对比

将上述两组真假有效率做图如下:

图14:该数据库计算的真假疫苗保护率对比图

假死亡率诱生的1针疫苗有效率,后期的降低、变无效,恰好证明了该打第2针了!既演绎前期有效,又为后续疫苗铺路,设计如此完美,足以“证明”疫苗专家们的“理论”和“预期”!

英国2021年前26周,每周都是近4000万人样本的大数据,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科研结论——彰显新冠疫苗促进死亡,彰显疫苗靠造假来维持。

(未完,待续)

[1]英国官方数据库网址: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birthsdeathsandmarriages/deaths/datasets/deathsbyvaccinationstatusengland

[2] Public Health Scotland COVID-19 Statistical Report As at04 October2021,Publication date:06 October2021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16/179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