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生前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杂交水稻种植田里查看水稻生长情况。
“湖南长沙2.2米巨型稻”3日登热搜。陆媒称离水稻专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想迈进一步,引起网友热议。袁隆平生前曾透露,他当年看到饿殍,才选择研发“杂交水稻”。
综合陆媒9月3日报导,湖南长沙的隆平稻作公园,栽种了近10亩巨型稻,5月份播种,9月份齐穗了,将进入成熟期。
惠农网介绍,正常的水稻高度为1-1.2米,巨型稻高度为1.8-2.2米左右。由于巨型稻高,适合稻鱼共养。
目前,湖南省10多个县试种巨型稻。隆平稻作公园工作人员杨女士对九派新闻说,多地试种巨型稻,距离袁隆平生前“禾下乘凉”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对此,网友纷纷热议: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攻克的难题就是,高杆高产抗倒伏!”“水稻长的这么高,用的都是杂交育种方法。”“遇到风吹雨打,这么能抗倒伏吗?”
“作为一个农学人也不理解,以前水稻就是高杆,后来改成矮杆后不仅抗倒伏,产量也提升了,是一大进步。可是现在为什么一直宣传禾下乘凉?!”
“水稻长得高,所需水分和养分要多得多,收割时也会增加难度,不知道相比之下增加了多少效益?再者如遇干旱可能更麻烦,反而不如普通的水稻。能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想吗?”
袁隆平生前透露自己为何研究水稻
公开资讯显示,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去年5月22日去世。
袁隆平过世当天,中共新华网英文版发布一篇纪念袁的文章写道:“‘我在1949年之前见过饿殍倒在路上的心碎场景’,‘这是使我投身于杂交水稻研究的主要原因。’”
但2007年5月22日,新华网中文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袁隆平说,大跃进期间,他在湖南看到了饿殍,才选择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2009年4月,广州日报发表袁隆平的专访,他回忆说:“那个时候三年艰难时期,我们在湖南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
中共第一代党魁毛泽东当年发起“大跃进”,鼓励全民大炼钢铁。同时各地“放卫星”谎称粮食亩产万斤,导致1959年至1961年爆发3年大饥荒。
荷兰学者冯克在《毛泽东的大饥荒》中说,3年大饥荒中饿死的人不少于4,500万。
在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期间,中国民众一度囤积粮食。当时袁隆平对中共央视说,中国的粮食仍然不够吃,要进口,比如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如果别的国家不卖,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