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和起源故事

作者:

“令狐”这个姓氏在当今虽然很罕见,大家却非常熟悉,这自然要多谢金大侠所写的《笑傲江湖》——江湖上谁人不知“令狐冲”啊?但是很可惜,可能因为“令”和“狐”这两个字太常见,99.99%的人,包括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都把人家令狐冲的姓氏“令狐”给读错了,也就是按字面读了。实际上翻翻字典词典可以发现,复姓“令狐”的正确读音是“línghú”,“令”在这里读第二声而不是第四声。所以下次您再发现有小伙伴看《笑傲江湖》的书或电视剧时,要提醒他,人家主角叫“línghú冲”,不叫“lìnghú冲”。

那么“令狐”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令狐”字面意思不像“司马”、“南宫”等汉人复姓一样好解释(“司马”是管军事的武官、“南宫”就是南边的宫室),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令狐”是南北朝少数民族入中原以后带来的姓氏(如“宇文”、“呼延”等),但事实恰恰相反,“令狐”的起源不但非常早,而且是标准的华夏姓氏

要说令狐氏的起源,得从周初说起。西周初年,周文王之子毕公高被分封在毕地(一说在陕西咸阳北、一说在陕西西安南)。后来毕国不知何时因何事亡国,毕公高的一个叫毕万的后裔投奔了晋国,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在魏地(在今山西芮城),于是改以“魏”为氏。骊姬之乱时,晋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国外,毕万的孙子魏犨追随重耳19年。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后,魏氏自然得到重用。

一晃又过去40多年。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时,秦桓公(秦穆公重孙)发兵攻打黄河西岸边的晋邑辅氏(今陕西大荔东)。魏犨有个儿子叫魏颗,听说后主动领兵御敌。秦桓公就让秦军勇将、力大无穷的杜回出阵挑战晋军。

当时辅氏当地有个晋国老汉,是魏犨一个小妾的老爹。魏犨死的时候留下遗言让那小妾陪葬,魏颗嘴上答应,实际上却没照办。这老汉感激魏颗救了自己女儿一命,就在战前暗中把杜回进攻路线上草丛中的草都偷偷编结在一起。杜回徒步冲击晋军时,走在草丛中被老汉编的草环绊倒,因此被魏颗俘虏。旧时评书、演义中常有“当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大恩大德”的说法,这就是“结草衔环”成语中前半段“结草报恩”的故事。

秦军见本国勇将被俘,士气大丧,秦桓公只得退兵而去。因为这一仗晋军主力大部队都还没到,秦军就输了,晋景公大喜,于是重赏魏颗,另外把他封在“令狐”那地方,也就是今天山西临猗县一带。古人常以地名为氏,所以后来魏颗的儿子颉就改称令狐氏。这就是令狐氏的由来。

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令狐氏原来是姬姓魏氏的一个分支,第一代始祖是晋国贵族令狐颉(魏颉)。到了秦汉以后,姓、氏混淆不分,令狐又被当做了姓,复姓令狐就是这么来的。

参考资料:《左传》、《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叶话文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922/180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