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花石纲是如何从“拿钱采购”演变成一场大灾难的

作者:

01、花石纲的起源

花石纲,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就是“花石”+“纲”,也就是把奇花异石用纲运的方式送到首都开封。

纲运,是一种运输货物的组织或者编制,就是某一批货物编成一组,就叫一纲。

纲运并不是仅限于用船来运输,比如《水浒传》里梁中书给蔡太师送的“生辰纲”就是走的陆路。之所以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花石纲都是用船运输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开封通运河,而要运送庞大的货物(巨石、大树),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走水路。

说到花石纲,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宋徽宗搞出来的”,但是其实这个东西早在宋真宗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修建玉清昭应宫的时候,北作坊使李溥就跟三司使丁谓互相勾结,“尽括东南巧匠遣诣京,多致奇木怪石,以傅会帝意”。[1]不仅仅在东南,甚至在处于亚热带、热带的广东南部,也在长期向开封进贡北方稀有的植物,“每年数千株”,当然,送到开封以后“枯死者十之八九”。[2]

到了仁宗朝,江淮发运使锺离瑾依然在利用给皇宫送奇花怪石的机会(可能是刘太后的需求),用这些东西来贿赂权贵。[3]

有这些资料印证,应该说北宋王朝至少从真宗时期就开始从江南甚至更远的广东采运花石到开封了,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因为道教的信仰,皇帝需要在私家园林里营造一种“仙境”的氛围。

02、被宋徽宗发扬光大

奇花怪石的需求到了宋徽宗当皇帝的这个年代达到了顶峰。

宋徽宗一是出于宗教信仰,二是出于艺术爱好,所以对奇花异石特别上心,根据蔡京的儿子蔡绦的回忆,宋徽宗在当端王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调调。

等他阴差阳错当了皇帝之后,终于有条件、有能力、有动力将自己的这个爱好发扬光大。就在他当皇帝的头两三年,也就是元符三年二月到崇宁元年三月,他至少干了两件关于花石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景灵西宫,在苏州和湖州开采了四千六百块太湖石运到开封;[4]第二件事就是派童贯去江南主持“明金局”的工作,也就是帮他采买江南的花石、古玩、字画、珍宝。[5]

去江南采购花石被正式当成一个任务,是在崇宁四年(1105),徽宗让朱勔在苏杭开办“应奉局”,在苏州开办“花石纲”,利用运河把这些奇珍运回开封。

当然,花石纲的顶峰出现在政和七年,徽宗修建艮岳的时候,太湖的奇石、两浙的花木、福建的果树、南海的椰子、湖湘的文竹、四川的果木全都运到了开封。

03、花石纲开始变味

宋徽宗从端王时期开始收集这些花石,到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扩大了规模以致登峰造极,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强调的:徽宗一直以为自己收集来的这些东西,是花自己内库的钱买的。

史书上有一个记载,负责在江南采办花石纲的朱勔,“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7]。也就是说,朱勔每次给开封运来一批花石,就要去徽宗的内库报销,至于这个报销的金额,就完全是朱勔自己说了算。只要事情办得漂亮,徽宗也不在乎。

假如说事情按照徽宗的本意来进行,也就是购买的方式,这其实是不太扰民的,甚至还可能开拓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出来,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朱勔和他手下的这一帮官员们,并没有按照这个方式来执行,一开始可能是压价,到后来可能就是生抢,再后来可能就是需要给他们行贿才能把自己的奇花异石送到徽宗那里去,求朱勔在徽宗那里给他们说两句好话,求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

一旦这件事情走上了“可以升官发财”的道路,那就开始层层变味了。

其中最大的获利者,就变成了朱勔团队和他们的合作伙伴。对皇帝,他们可以用报假账、报虚帐的方式在徽宗这里骗取大量的采购资金以及赏赐;对官员,他们可以给府州军制定考核任务,要求他们贡献;对百姓,他们甚至可以一文钱不花就能拿走自己看上的花石,只需要派兵上去贴个黄封条,说这是御前之物就可以了。[8]

04、百姓受到的压榨

由于史书里面很少涉及到底层百姓的生活,所以资料上缺乏一些有名有姓的案例。但是我们可以从方腊起义里面窥见一斑。

方腊是睦州(今杭州建德)人,他造反的原因是不堪花石纲的骚扰。方腊造反以后抓到北宋的官员是这么处理的:先把手脚砍断,然后将他们的内脏掏出来,熬成膏油,然后把躯干绑在树上用乱箭射成刺猬。[9]

他们能够对当地官员有如此大的仇恨,我们也能够想象,当地官员征收花石纲的时候,是何如对待他们的。

当然,徽宗朝花石纲的最初操办者童贯是非常懂行的,他非常清楚里面的操作方式,以及对百姓的压榨有多么严重。他宣和三年(1121年)去江南平定方腊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花石纲,既能收买民意,也能避免更多的人加入到方腊的队伍里。

可惜童贯平定了方腊之后不到一个月,宰相王黼为了讨好徽宗,又在开封重新设立了“应奉司”[10],重新把花石纲搞了起来,直到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徽宗传位给钦宗的头一天,他才迫不得已罢除了花石纲。[11]

05、一些基于史料的阐述

关于花石纲对于百姓的压榨究竟有多狠,我们可以根据宋代的一些官方和民间的史料进行一些总结。

第一,直接抢夺。如同我们先前所说,官员们只要看上了某家的珍宝,极少能够用等价的钱进行购买的,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以“皇帝需要”的名义运走,运的时候也相当粗暴,不论是房屋还是祖坟、城墙还是农田,一律都要为花石纲让道。

第二,敲诈勒索。谁家中如果隐瞒自己的珍宝不汇报,就会被冠以“欺君”的名义,轻则处罚重则抄家,甚至还有威胁到人身安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只能用拿钱消灾的方式来免于处罚,这就给当地执行的官员造成了极大的便利,随便找一个东西都能说是珍宝,然后加以勒索。

第三,增加赋税。有些府州军实在是不出产这些异物,但是为了讨好朱勔团队,只能采用去外地购买的方式。购买就要花钱,花钱就只能在百姓这里增加新的赋税,或者加重此前已有的赋税,非常直接地给百姓增加了负担。到后来,甚至不需要去外地购买的府州军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加税,反正不加白不加。

第四,加重劳役。运送花石纲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石头沉重,花木要保证存活率只能增加采掘数量,所以涉及到人数非常众多的劳役、装备、粮食、车船,让本来就非常困苦的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当然,在执行层面还有很多其他的压榨方式,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行想象,凡是你能想到的,他们几乎也能想到并且用过了。

06、总结语

徽宗是一个智力正常、甚至算得上优秀的人,他对自己的老爹神宗、老哥哲宗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当皇帝的目的自然不是想要把宋王朝搞垮,也不是想要把自己国家的百姓搞残。

在他心里来说,花石纲只不过是他庞大帝国里面一个非常细枝末节的东西,一个只用来满足他宗教信仰和艺术修养的小玩意儿。

但是,这个花石纲却被朱勔和各路参与进来的采买人员作威作福大发横财,给百姓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以至于动摇了北宋王朝的基石。

他知道吗?他其实是知道的,只不过他已经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也就是说,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惯性了。

我为什么说他知道呢?因为他在罢免花石纲等系列害民措施时的御笔手诏里是这么写的:“假享上之名,济营私之欲,渔夺百姓无所不至。”

可惜这时候已经晚了。

[1]《宋史·李溥传》

[2]《宋史·黄震传》

[3]《宋史·刘随传》

[4]《续资治通鉴》

[5]《中兴姓氏奸邪录》

[6][10]《宋史纪事本末·花石纲之役》

[7][8]《宋史·佞幸·朱勔传》

[9]《宋史·宦者·童贯传》

[11]《三朝北盟会编》

[12]见宋徽宗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罢花石纲等指挥》御笔手诏。

2022-11-19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1121/183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