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冠第三天,从昨天晚上吃完氨酚伪麻美芬片出了一身汗后,便再也没有发烧,精神也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是嗓子里开始有痰,腰仍然酸疼,仔细想想腰疼估计与新冠无关,可能在床上躺太久的原因。
不少人都说,现在的病毒很友好,一般都是每家留个买菜做饭的。我的体会是,感染后除了科学用药外,还有两条非常关键,一是家人的陪伴照顾,二是充分的休息静养,然而这两条对一些人来说则显得极为遥远。
四川德阳,有位32岁博士,他本人感染后为了不传染给妻子和孩子,独自己到另一外住宅隔离,结果不幸离世。
何其不幸,又何其悲哀,殊不知亲情亦是一味良药。
今天早晨,一个不幸的消息得到确认,华西医院研一学生陈某某于昨晚去世。实际上,这是一个早就预料到的结果,像他这种突发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从院方通报情况看,病发当天下午17点这名学生感到不适,然后到院内通道就诊取药,19时开始进行自习,20时20分晕倒发病。综合网上信息判断,这名学生确实为阳性。
若是阳性后能够得到充分休息或许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但对这名学生来说休息或许并不现实,包括现在所有医护人员都处在最紧张最劳碌的时刻,休息确实过于奢侈。
国家卫健委发言人表示,医务人员感染后,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现实是医务人员阳性后都隔离起来,医院可能就真的瘫痪了。
“全体药师带病上岗,请宽容对待。”这是北京海淀医院药房窗口上张贴的一张告示。
“新十条”颁布后,医院就诊人数迅速增加,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大量新冠患者,工作繁重抵抗力下降,感染风险剧增,北京多家医院大量医护人员感染,但为了保证患者就医看病,他们轻伤不下火线,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医护人员不得不带阳上岗,否则很多科室就得停诊。
三年如一梦,此情此景恍然回到2020年初的武汉,广大医务工作者披甲赴战、逆行抗疫,书写了一曲慷慨战歌,也有人永远倒在了那个春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有人负重前行。
我们病了,可以躺下来静养,这就是最大的福报,而那些医务人员不敢倒、不能倒,咬着牙也坚持在一线,他们最坚强也最脆弱,是让人钦佩感动的软肋之一。
如今奥密克戎毒力虽然减弱了,但是冲击力并不小,尤其是庞大的14亿人口基数,暴发式感染的破坏力不可忽视。
以北京为例,除了医务人员大面积感染,快递、餐饮、建筑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受到较大影响,连不少银行网点都暂停营业。
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是两害相权之后的最小代价。
现在350万盒抗疫药品已经配送到北京各大药店,1000名快递小哥也从全国各地驰援而来,虽然北京的毒株有点凶,但是防疫前景非常乐观,真正的硬仗并不在北京,而在广大农村。
昨天,朋友圈里有几位居住在县城的朋友都说身边开始出现阳性,有学校,有工厂,可以预见很快阳性会遍布每个村庄,这些地方也是防疫的软肋。
再加上元旦、春节来临,在外务工、上学人员返乡,农村赶年集等传统习俗聚集,奥密克戎将渗透到乡村的每个脚落。
从好的方面看,农村人体质相对较好,免疫力也强,而且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中药土方,不利的问题是农村医疗力量尤其薄弱,而且老龄化、空巢化问题叠加,抵抗病毒的防线极其脆弱。
比如,全国乡村65岁以上老人占到17.72%,比城镇高出6.6个百分点,这些人群感染病毒后并不可怕,怕的是得不到照料,不能及时看病吃药。
当城里人拼命囤药,把海外的药、县城的药都买空时,农村老人有的连手机都不会用,一旦有事他们怎么办?
尽管放开需要付出代价,但我们希望这代价是最低最小的,而且不能全部让农村老人来承担,尤其是不能让农村简单套用城市的防疫路子,从各级基层政府到村居、社区都需要动起来,拿出当年封村封路封门的精神头,做好防疫知识普及、基本药品发放和危重症救治等工作。
这其中需要转变一个基本理念,就是防疫不是管治老百姓,而是服务老百姓,是替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有人提出可以挨家挨户免费派发药物,对农村来说确实十分必要,免费疫苗、免费核酸都有了,适量的免费药品并不过分。
同时我们也呼吁每个人理性购药,非必要不去医院,把宝贵的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比如,一盒布洛芬缓释胶囊有33粒,每天只能吃两粒,足够5口之家吃3天的了,再多囤实在没有意义。
此前张伯礼院士判断认为,根据目前国内形势,奥密克戎毒株已在社会面传播,又值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发季,接下来1至2个月会迎来一波流行高峰。
接下来这一两个月里,啥也不要想,想啥都没用,把自己健康保护好,尽量少给医务人员增加负担,尽量为身边人多做有意义的事。
十二月的空气中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但也孕育着生机和未来。
待到阳过阳康之时,相信又是车水马龙、人潮熙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