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

总听到一些父母这样的疑惑:

自家孩子学习很努力,很勤奋,有时写作业写到十一二点,但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来?

或许郑州外国语中学董远老师的分享,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她当班主任时,对班上六十多名孩子做过调查:

一天内,让孩子完成同样的作业量,记录每个人完成作业的时间。

结果令人意外:

完成得快的孩子,只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完成后还有时间看一部英语电影。

而那些完成得慢的,却要花整整5个小时!

相比之下,作业写得快的孩子,不仅质量高,成绩也特别好。

孩子“一分耕耘”,未必都有“一分收获”。

那些看上去很认真、努力,花大量时间在学习上的孩子,很容易陷入“伪勤奋”的怪圈。

他们不笨,却也不出众,长大后也很难有大的出息。

身为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这种“伪勤奋”。

看过一个老师分享班上一名女孩的情况。

在别人看来,女孩学习特别认真,也很聪明。

有次她弄到一份政治的电子资料,对比后发现,几乎涉及之前期末考试90%的知识点。

如获至宝的她,坚持要在作业写完后把资料打印成纸质版,哪怕已经半夜也要去姐姐家打印。

第二天,她迫不及待拿出资料,一边刷一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把资料标注得花花绿绿。

赏心悦目的笔记标注,层次分明的知识重点,足以看得出她背后花的“心思”。

不仅政治学得这么认真、勤奋,其他学科也一样。

按理,这女孩的成绩应该不错吧?可实际上,她没有一科考过90分以上。

据老师总结,那些她标注的题目,从没有花心思复习,费的所有劲,都在做低质量的努力。

现实中,类似这样“伪勤奋”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父母、老师面前,总是一副“醉心于学业”的样子,一直看书不停刷题;

等旁人一走,书本一丢练习册一甩,转身立马干别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准时准点打卡签到,人也乖乖坐在手机屏幕面前;

却总是在“镜头死角”处,玩手、发呆,想东想西,老师一提问题就说网卡听不到。

还有,到了考试出成绩,只要分数不理想,一定表现得难过、懊恼,不停安慰自己“我都这么努力还考不好,看来就是粗心、脑子笨”。

这样的“伪装”,极具迷惑性。

有时候不只他们,就连父母和老师都被流于表面的“勤奋”所误导,试图找借口合理化一切。

殊不知,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不是配置不够多、方法不够好、老师不够优秀。

而是,缺乏真正的自律和思考。

孩子再认真、勤奋,也只是“无用功”。

他们付出再多,却得不到同等的回报。

有一段视频曾流传在家长群。

男孩独自在家写作业,摆在书桌上的练习册一页都没打开,他手上的花样却层出不穷。

推门、戳墙、发呆、玩笔、上厕所……

9分钟里,有7分多钟都在搞和学习无关的“小动作”。

或许下一秒房间突然来人了,他会正襟危坐,来一段“认真写作业”的表演。

但不管怎么“装”,他有没有用心学习,能不能管理好自己,早就揭示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孩子,实则懒惰放纵不自律,注定走不长。

邻居家大儿子小凯,去年高考只考上一所专科,令无数人大跌眼镜。

一直以来,他给别人的印象都是:

每天最早出门上学,最晚回家,周末两天都在补习班,高考前三个月还专门请私教上门辅导。

虽然成绩不算拔尖,但这么“拼”,大家猜想怎么也能考个差不多的二本吧。

没想到分数一公布,才167分,差点连专科都上不了。

细问才知道,小凯平时在家不怎么爱学习,都靠辅导老师监管、督促,一没人管就松散,完全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如今在专科学校里读书,听说学得一塌糊涂,准备退学回家复读。

听完很唏嘘,“扶不起的阿斗”再怎么逼,都很难逼成985学霸。

人最可怕的是清醒的堕落。

刚开始可能还没什么,总觉得到时候努努力,靠外力逼一逼就好。

可一旦时间久了,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变得固化,习惯偷懒、松懈,没有人逼就不会好好学。

知名作家索西·李说过:

思维固化的人,一般喜欢选择走捷径,这样他们就能更快看到结果,而不是花时间为长久的成功打下基础。

假装出来的努力,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实力”。

孩子不花时间和精力打磨,根本学不会“真本领”。

有一个妈妈,很为儿子的学习苦恼。

眼看儿子即将上初三,成绩依旧全班倒数,只好求助教育专家:

“看他每天回家也有好好写作业,写错的地方指点一下也都懂。可一到大考就不行。

真的没办法提升了吗?”

教育专家问妈妈“平时在家有陪他学习吗”。

妈妈的回复是,自己一回到家很忙,要照顾小孩老人,一天下来都没时间陪儿子学习。

“都这么大人了,应该懂得自觉学习了吧,所以我们也很少督促他。”

听完妈妈的话,教育专家摇摇头,说了一句:

“别忘了,他终究是个孩子。永远不要指望他能自觉。”

不少家长就是这样,要么推脱自己没时间,要么抱怨管孩子累,对孩子放纵不管。

甚至把监管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觉得自己不是专家,一切由老师看着,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然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贪玩,爱偷懒,抗拒主动学习。

就算遇到再好再负责任的老师,能管到的也只是孩子一天里的五六个小时。

剩下的时间,父母应该承担最大的监督责任。

有人问“理科学霸”杨晨煜妈妈:怎么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杨妈妈没有任何高谈阔论,方法只有一个:

孩子没有自主思考问题能力时,一定要通过监督帮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监督时父母也要自觉,不是丢孩子在那里拿个手机就可以了。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书中也有类似的道理:

“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所以各方面还未定型的孩子,自控力差,学习动机不强,他的拖拉和散漫实属正常。

如果父母不履行监管的职责,选择两手一摊不闻不问,孩子只会愈发任性、放肆。

缺乏指导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不可能自发爱上学习,更没有变优秀的可能。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过:“人如陶瓷,小时候会形成一生的雏形。”

孩子天生追求安逸,特别是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监管时,总想偷懒、放任自己。

这时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正确管教、严格督导,不断提升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1、端正孩子的态度。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对学习偷懒、不上心,很大程度和父母不重视有关。

一旦孩子觉得学习可有可无,他自然不会在意学得怎么样。

为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也拿起书本、放下手机,让孩子看到学习的意义。

当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就不会轻易挥霍浪费自己的时间。

反倒能沉下心,努力刻苦,想方设法提升自己。

2、狠抓孩子的习惯。

好的习惯足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决定他未来的一生。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后面的教育省心省力。

首先,不要纵容孩子在作业上拖拉磨蹭,必须确保孩子每天有2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

其次,学习时不要做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可以适当休息,但不要超过5~10分钟,集中精力把作业做完再做其他事。

最后,引导孩子每学一个阶段要总结自省。检讨目前学习存在的不足,寻找方法解决它。

孩子养成好习惯,哪怕日后离开家庭、学校,去到职场,也能自主学习,自觉自律。

3、唤起孩子的动力。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

“人生来就喜欢被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当孩子学得疲惫,或受到打击,父母一定要多鼓励,让孩子心里充满被接纳的爱和尊重。

只有他不断被认可,被激励,才有自信和勇气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去尝试、挑战。

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孩子走向哪里,关键在于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础,孩子自觉自律是目的,基础打牢,不怕地动山摇。

想让孩子有出息,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父母一定要在后头推一把,用心参与。

唯有这样,孩子的后半生才有阳光、幸福和光彩夺目的荣耀。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十点读书图书旗舰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01/184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