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习近平怕美国识破?重新定调再喊备战 中共军队疫情成谜

—沈舟:新年过后中共为何重新定调门再喊备战?

作者:
2023年1月已到尾声,中共军委1号军令仍未发布。1月28日,新华社报道习近平签署发布了《军人勋表管理规定》,再次称“聚焦备战打仗”。这一规定1月1日已经实施,中共延迟公布似乎为了弥补1号军令的缺失;但中共军队疫情成谜,可能令原本缺失的战力更加大打折扣,应该是更怕挨打。 中共被迫不断公布新增死亡人数,表明疫情确实没有过去,中共军队的疫情也不可能结束。军队集体居住、训练,最容易群聚感染。此时,中共忽然提高“备战打仗”的调门,估计是害怕被美军看穿,故意虚张声势。

2023年1月已到尾声,中共军委1号军令仍未发布。1月28日,新华社报道习近平签署发布了《军人勋表管理规定》,再次称“聚焦备战打仗”。这一规定1月1日已经实施,中共延迟公布似乎为了弥补1号军令的缺失;但中共军队疫情成谜,可能令原本缺失的战力更加大打折扣,应该是更怕挨打。

过年后中共为何重新定调门?

1月28日,新华社和中共军网同时在置顶大头条报道,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人勋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共没有公布《规定》的具体内容,相关报道也只有两段。《规定》本身并不那么重要,中共军委应该籍此重新对外定调。中共军委1号军令没有及时公布,使得对外的信号显得模糊,中共军队内部可能也无所适从。

报道称,《规定》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备战打仗主业”;“坚持为战导向”;“突出战时,彰显战功,注重励战”。

这一连串的新调门,与过年前习近平的说法完全不同。

1月18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检查部队战备工作、慰问部队。新华社的报道称,习近平连线正在执行战备巡航的海军173编队,要求“守护好”海疆;连线空军航空兵某旅值班分队,要求“维护好”空防安全。习近平“充分肯定”部队战备工作,要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军委委员张又侠、何卫东、李尚福、刘振立、苗华、张升民都在旁边,习近平并未提及“备战打仗”等。

过年后,中共忽然把1月1日已经实施的《军人勋表管理规定》拿出来,应该故意在找由头,重提“聚焦备战打仗”,迅速调整对内对外的调门。

中共军委1号军令没有发布相当蹊跷,中共高层或许有意对外摆出某种放软的姿态,也或许中共军队内部出了大问题,最大谜团应该就是军队的疫情。

中共军队疫情成谜

1月20日,中共军网曾报道了一篇《军队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这篇问答中,所提的6个问题都是关于军队医院如何参与地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工作,记者相当配合地回避了军队染疫的问题。

中共军队防疫领导机构的最主要工作应该不是帮助地方防疫,而是军队内部防疫;然而,这篇问答却只字未提军队的防疫工作。这一画蛇添足的报道,故意避开中共军队的染疫情况,无形中加重了谜团,恰恰表明中共军队内部疫情严重到了根本不能说的地步。

中共在外界的强烈质疑下,1月15日忽然公布近期染疫死亡59,938例。1月21日,中共又公布1月13日至19日感染死亡再增12,658例;1月28日,中共又公布1月20日至26日感染死亡6,364例。

疫情汹涌之下,习近平和军委高官过年前不敢亲自到军队视察、慰问,他们怕被基层官兵感染。中国各地民众大多数已经感染的情况下,中共军队恐怕也是类似的情况,但中共不敢说,可能死亡多少人更不能说。中共公布的死亡数字中,是否包括了军队医院上报的数字,是否包括了现役军人,中共同样不敢说。

中共公布的死亡人数,完全不符合民间殡葬业反映出的实情,几乎没人相信,仅北京一地可能就已经有百万人死亡。中共退休的正部级高官死亡,只能获得一个纸棺材;普通军队士兵死亡估计会被多尸一卢焚烧,而且军队可能自行处理、完全保密。

中共被迫不断公布新增死亡人数,表明疫情确实没有过去,中共军队的疫情也不可能结束。军队集体居住、训练,最容易群聚感染。此时,中共忽然提高“备战打仗”的调门,估计是害怕被美军看穿,故意虚张声势。

2022年10月22日,中共军队代表正在离开二十大会场。(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中共军队为大量减员做准备

2022年12月30日,中共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简称《预备役人员法》。此前,中共军队没有相关法律,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死伤惨重、征兵不易,应该令中共也感到了恐慌。制定类似的法律对中共来说并非难事,但直到2022年底才完成,很可能与疫情直接相关。

这波疫情至少在中共二十大期间已经开始,中共军队很可能因为染疫、重症、死亡而不断出现减员,最快补充兵员的办法当然就是把预备役转为现役。

《预备役人员法》规定:预备役人员主要从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退役军人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人才中选拔补充。该法没有提到自愿的原则,而是称:被推荐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预备役人员选拔补充。

这等于退役军人一旦被推荐,没有权利拒绝,只能被强迫成为预备役人员。

《预备役人员法》还规定:预备役人员接到征召通知后,必须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报到。国家发布动员令后,尚未接到征召通知的预备役人员,未经部队和预备役登记地兵役机关批准,不得离开预备役登记地;已经离开的,应当立即返回或者原地待命……被征召的预备役人员,根据军队有关规定转服现役。

按此规定,预备役人员无权拒绝被征召。中共军队应该在吸取俄军的教训,不给退役军人任何自由选择的空间。

《预备役人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预备役军士在本衔级服预备役的最低年限为四年……未满本衔级最低年限的,不得申请退出预备役。

这意味着,中共军队将长期拥有庞大的预备役人员,退役的军人不能轻易退出预备役。

《预备役人员法》还规定了各级军官、士兵的最高年龄,包括:预备役尉官为四十五周岁,预备役校官为六十周岁;预备役专业技术的预备役尉官为五十周岁,预备役校官为六十周岁;预备役下士、中士、二级上士均为四十五周岁;预备役一级上士、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均为五十五周岁。

预备役兵的最高年龄是三十周岁,但只要把他们进阶为军士,最高年龄就变成了至少四十五周岁。中共军队的这部《预备役人员法》可谓相当严苛,只要参过军的人,难以再摆脱中共的控制。

2022年12月30日,中共忽然颁布这项严苛的《预备役人员法》,正值大量染疫死亡发生之际,可能在为军队大量减员做准备。

若14亿人口三年因疫情死亡4亿,相当于减少28.57%;若中共军队也有类似比例的减员,就无法保持战力,这或许是中共军委1号军令没有发布的真正原因。习近平等军委成员不敢到军队一线视察,表明类似的染疫、减员仍在发生。

党媒暴露中共的真实战力

1月29日,新华社报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海南舰︰“两栖先锋”提升打赢能力》。这篇报道原本为了配合中共军队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宣传,却无意透露了实情。

报道称,中共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入列一年多,按照二十大报告的要求,不断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但舰长承认:“作为新型两栖攻击舰首舰,要想把全舰各种作战要素拧成一股绳,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中共的075型两栖攻击舰基本模仿了美军的黄蜂级或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但中共没有垂直起降的战斗机,各类直升机也凑不全,原准备采购俄罗斯的Ka-52直升机,但至今没有下文。海南舰舰长最后称,“将持续探索深入推进联合训练的方法路径”。

由此可见,中共的两栖攻击舰实际没有形成战力,不但装备不全,如何训练还在摸索。中共现在若想进攻台湾,所谓的“两栖先锋”恐怕还用不上。中共军队大概仍然在执行“清零”措施,可能也不敢轻易组织大规模训练。

西太平洋军事对抗态势已经出现重大变化,原来的台海战线,正在迅速拓展为三条战线,中共军队实际无法应对。

2023年1月18日,美军航母尼米兹号(CVN68)在南海巡弋,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从甲板起飞。(美国海军)

中共军队无力应对三条战线

日本修改国防战略,得到了美军的支持,中共辽宁号航母故意针对日本演练,东海战线与台海战线明显联动。中共若要阻止美军援台,势必要同时攻击日本冲绳基地,直接触发美日安保。日本正在加紧部署中程导弹、形成反击能力。美军加紧在日本多个不同基地分散部署,以及与关岛的联合部署。

12月底,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可能曾与辽宁号航母照面。中共航母返回后,1月12日,美军航母从巴士海峡一路驶进南海;这一次,中共军队没有出动大批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模拟演练封锁巴士海峡。美军的马克辛岛号两栖攻击舰2022年11月部署到西太平洋后,从未离开过南海周边海域,近年来实属少见。

美军目前在太平洋部署1艘航母和2艘轻航母,2023年一开始,就有两艘在南海。美军在南海开辟第三战线的意图相当明显。相比之下,美军只安排另一艘两栖攻击舰美利坚号在台湾东侧的菲律宾海巡弋。

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日前从地中海巡弋到印度洋,期间与日本、印度战舰联合演练。若法国航母随后进入南海,并与美军航母演练,对中共的威慑更大。此时,中共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中共领导人,军队减员后只求自保,或许更怕美军和联军先开第一枪,因此赶紧喊备战。美军估计已经得到了中共军队染疫减员的关键情报。

俄乌战争对峙之际,法国航母却离开地中海来到印太地区,显示北约对印太的重视,以及对美军的支持。北约像对待俄军一样,联合起来对付中共军队,中共领导人当然会害怕。中共军队现在恐无力在台海开战,更难以应付三条战线。

美军的林肯号和卡尔文森号航母在美国西海岸待命,随时可以驰援;美军第五代战机和轰炸机会迅速在西太平洋形成压倒性优势。中共忽然又高喊备战,应该不是准备出击,而是怕挨打。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129/1860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