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庭教育好像都是妈妈独当一面扛大旗。
接送上学的是妈妈,开家长会的是妈妈,素质拓展活动陪伴还是妈妈。而爸爸们呢,被拉进家长群的那一刻光速“屏蔽群消息”,万事大吉。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哈佛大学研究成果显示,人“独立性”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来自父亲给与的安全感与力量感。
对孩子来说,那个把自己高高举起放在肩头的男人,就是他生命中了不起的大英雄。
1、孩子的健全人格离不开爸爸的塑造
都说父爱如山,正是父亲豁达、坚毅,扛起家庭重担的形象,塑造着孩子性格中坚强、勇敢的一面。
经常有父亲陪伴的孩子,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智慧、幽默、乐观、豪放性格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塑造健全人格十分重要。
心理学家麦克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与父亲接触每天超过2小时的孩子,比与父亲一周接触不超过6小时的孩子相比,明显更加活泼开朗,具备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相反,长期缺少父亲陪伴的孩子则容易出现焦虑、自卑,自控力差,或因情绪失控而产生暴力行为,患上“父爱缺乏综合症”。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孩子长大后出现情感障碍,走向抑郁的可能性更高。
2、孩子的好习惯离不开爸爸的培养
在家庭中,母亲的温柔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性格中善良细腻的一面,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更倾向于用明确的规则来要求孩子,有助于帮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另外,父亲的高标准、严要求较母亲对孩子更具有震慑力。在孩子有懒惰等问题出现时,可以帮助孩子自我警醒,自觉进行行为修正,从而提高自控力。
3、孩子的思维视野要借助爸爸来开拓
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都会不自觉地模仿父亲的行为和处事态度。在一位彬彬有礼,心胸宽阔、文明自律的父亲影响下,孩子会时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相较母亲,父亲担负了更多社会化的功能。父亲给孩子提供了跨越家庭范围的视角和思考范畴,让孩子尝试以一种更新颖的视角,一种“社会人”的姿态去看待自己与外界。
所以,在帮助孩子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爸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教育学家指出,所谓成功的教育,就是可以顺利完成一个孩子的社会化。
作为一家聚焦青少年复杂心理问题的专业化家庭教育机构,一座森林在“五学一体有机教育”理论中提出:
孩子有渴望被爱、被支持的心理需求,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孩子,需注意提升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这样才能增进孩子的幸福体验,提高情商。
当前,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席的问题已经一定程度激化了家庭矛盾。
比如父母双方对教育投入意见不统一的问题;父亲的教育缺席导致家庭教育压力全部压在妈妈一人身上,妈妈难堪重负的问题等等。
一座森林资深专家刘老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
1、爸爸们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爸爸们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参与家庭教育,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不是在给妈妈帮忙,而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爸爸们需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的内心,提供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这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提高自身教育知识储备,一方面主动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表达父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换言之,父亲需要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去,而不是心血来潮的“友情客串”。
2、在陪伴游戏中,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让游戏成为拉进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方式,这是爸爸具有的先天优势。
持续有效的亲子游戏互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温暖与爱,还能加深父亲气质、智力、勇气等方面的优点对孩子的正向影响。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收获智慧与情感的双重养分。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妈妈如细流,无微不至;爸爸如高山,巍峨独立。他们共同构建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机生态,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都是一盏灯,愿妈妈的那盏温暖孩子的心房,愿爸爸那盏永远给路上的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