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昨天的某教授:“为了和外国人杂交而读书”
抢话筒的小将都这么猛了吗?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副教授,到一个中学去做关于读书的讲座,被学生抢了话筒。视频传播后,老师被停课调查。
他自己回应称,是PPT播放前自己先讲了一点,鼓励学生努力走出安徽走出中国,目前自己在反省中。
我没看到他讲座的原话,可能是自以为俏皮和幽默,比如像网上流传的那样,考到国外挣美元,娶个外国老婆什么的——属于庸俗的,没有水平的看法。
学生抢话筒,说他崇洋媚外,而且高喊“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很多学生跟着大喊口号,而且走了一大半。
如果最后老师和学生都不被处理,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很明显老师会因为讲座而受到惩罚,而全网舆论沸腾,基本上都是对老师的指责。
很明显,那个老师不是什么“反贼”和敌对分子,他能经常去中学演讲,说明思想是过关的(知识水平则可疑),他应该不会想到小将们现在这么激进了。
有朋友说这比举报强,其实是一回事儿,可能更坏——这是猎杀和公审大会。那个学生在家里也会喊为……而读书吗?很明显不会。他那样喊,只是知道这绝对正确,而且可以击败老师。
那个口号大概率挂在教室的墙上,或者很多教室里都有类似的标口号。口号的内容或许没什么,但是一个中学生如果认识“到口号为止”,则是愚蠢的——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认为这不愚蠢。
一个中学生应该知道一点别的,知道一些口号以外的东西。同样,一个成年人如果和人争辩,引用的知识和逻辑还停留在教科书上,都是愚蠢的。
这不是说教科书是错误的。但是人们表达的基础,应该超过教科书,否则教育就是失败。
更让人担忧的是愚蠢和狂热的结合。学校请外面的老师来做讲座,一定是想让他讲一些墙上口号之外的东西,如果只是重复口号,买一个喇叭就行。但是,同学们却通过大吼墙上的口号来抗议——还有什么比这更反教育?
有些朋友联想到当年的“白卷英雄”,就是感受到了这种反教育的力量。只要政治正确,声音越大,杀伤力越大,这是几十年前人们熟悉的场景。
今天有一些人在纪念邓小平去世26周年。邓的努力,不就是让中国人走向世界吗?而现在的中学生,似乎得到的是一种反向的时代精神。
26年前的今天,我在准备高考,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到哀乐和新闻播报。同学们都愣在那里,确实是有一种悲伤气氛。但是那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26年后的中学生是现在这个样子。
因为我们那时的信念,就是走出河南,只有家里条件非常好的,才会想到“走向世界”。看看视频中的那些孩子,感到悲哀又有点心痛。他们的世界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