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
今天,看到网上热传的一个消息:
河南某大学现场招聘会部分岗位薪资让学生难以接受。
哪些岗位?薪资多少呢?
以前都说会计和律师专业就业难我不相信,今天是信了。
电视台的全媒体记者,月薪2k,电视台没落至此?一次招聘60人,感觉应该是类似去年实习的那种,国企、事业单位稳就业的措施。
这些岗位全部都是2-3k,想起一个段子:3000块找不来一个农民工,但是能招到一堆大学生。
难道是一语成谶吗?
如果说光鲜但低薪的岗位让大学生有点失望的话,下面这些岗位直接让他们破防了。
保安、叉车工、凉菜师傅、切配工、洗碗工、传菜生……
不是歧视体力岗位,只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突破底线了。
很多大学生看完表示破防,表示自己再怎么说也是高考500多分的正规一本本科生,大学学了四年,出来再干这些工作,难道不是资源浪费吗?
还有人质疑学校,怎么不好好把关,这种企业也放进来充数:
岂止是伤害性很大,简直是侮辱性极强。
在河南,这个工作和待遇,感觉还真不如去富士康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想把富士康撵走的。
但是好像今年富士康的薪酬也不太好,底薪也只有三四千。
后来学校回应:
是面向全市学生,并非针对本校。
不过,吐槽归吐槽,也有人表示随着人口下滑:普通白领被蓝领赶超是迟早的事。
大学生们也不必眼高手低,现在学历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上个大学感觉就跟预科一样,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还得再卷个研究生。
关键是,上完学并不一定能学到东西,如果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洗碗搬砖送快递,还真不如没上过大学的。
感觉像是:送走了廉价农民工时代,迎来了廉价大学生时代。
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产业升级、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力资源的错配。
这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人才红利,希望只是暂时的现象吧。
刚刚开完的大会,也重点关注了今年的就业情况,在就业目标上比往年增加了100万个就业岗位,总数达到1200万,今年新增大学毕业生1158万,希望能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