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第一批在疫情火起来的行业,已经凉透了?

疫情过去的几年,火了不少行业,它们现在怎么样:

露营,才火两年就过气?你发现了吗,今年春天已经过半,但好像没人露营了。不过在前几年的春天,可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疫情之初,由少数精通户外运动的中产带火的"精致露营"概念兴起,中产们纷纷涌入城郊乡野,在无名小河边扎起一万多的帐篷,摆好天幕、蛋卷桌、折迭椅、炊具、收纳箱,以及一系列为了拍照好看的小彩灯、手冲咖啡机、花束。

去年春天,露营更是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上海万青森林公园,北京亮马河畔、深圳前海演艺公园,一到周末就长满了带着宠物、铺着野餐垫追赶露营风的时髦年轻人。

有些热爱露营的户外爱好者甚至专门把家中的一个区域划分为露营区,在客厅摆上户外装备,只为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露营的快乐。

不少咖啡厅、餐厅也刮起了一股"露营风",不管适不适合,都要在门口摆上一两个蛋卷桌和露营椅。

不仅如此,就连倒手卖露营装备的副业选手,都能轻轻松松月入三万......

数据显示,露营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68亿扩大到了2022年的380亿元,截至2022年5月,国内露营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7万家,其中近半数企业的成立时间在1年之内。

除了卖露营装备的品牌经历了营业额激增、股价暴涨外,露营商业营地也让不少人吃到了红利。去年,一线城市周边营地的价格,一度堪比高端民宿和星级酒店。一些4~6个小时的营地299元/人起;3人家庭住2天1晚的营地价格三千元起步,有的甚至涨到了近五千元。

在长途旅行遇冷的日子里,高端如庄园、高尔夫球场,平价如农家乐、采摘园、郊区烧烤摊,纷纷都蹭上了露营的热度。到去年春天还没体验过露营过的人早就已经被开除了潮人籍,更别提它都已经过气了还没体验过的你了。

不过如今,跨省游、出国出境游放开之后,去露营的人骤减,曾经备受宠爱的露营装备们已经被一举打入冷宫,只能在闲鱼市场上迎接自己惨淡的第二春。

当然,资深的露营爱好者们还在,减少的露营人群,是那些跟风尝试露营的大多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城郊露营只是为了填补无法出游的候补选项,但当购买露营设备、租用场地的费用比跨省旅游住酒店还要贵,很多人自然就不想再跟风了。

跟风体验过露营的人发现,一场精致露营要带的东西堪比搬家。如果你只想带最初级的入门组合:折迭桌椅、小推车、天幕,这种"赤贫风"露营,即使拍了照片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

一场合格的露营,至少要带不下20件装备,而每一个露营装备,都有贵到上千元的潜质。更别提等你用力营造出一股毫不费力的松弛感,早就累到无法享受露营带来的快乐了。

被极度压缩的露营空间也让露营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一线城市周围的露营商业营地数量激增,光是北京,城郊的露营营地增加到了五百个,内卷越来越严重,逐渐供大于求。而本就适合人少安静的露营,也随着露营营地的内卷变得越来越脏乱差。

即使热度还没有完全消散,但疫情带火的露营确实已经过了巅峰期,在走下坡路了。2022年9月以来,牧高笛股价跌幅32.8%,国内露营帐篷卖家从14万家减少到6万家。原来爆火的露营地也因为持续亏损而开不下去。

收割中产的居家健身也凉了?

除了暴冷的露营,疫情期间大受欢迎的居家健身也有类似的遭遇。

两年前,随着疫情的蔓延,公共场所的关闭和限制,很多人开始转向居家健身,通过在线视频教程、健身 app、健身器材等来锻炼身体。一时间,居家健身方便快捷、个性化的特点让创业公司纷纷盯上了居家健身赛道。

这催生了不少互联网健身公司开始提供虚拟健身体验和设备来支持居家健身。其中最火的,要数智能健身镜 Mirror。

健身镜的吸引力在于,健身爱好者们可以一次性购买这个镜子,并搭配一系列个性化的锻炼课程,包括每周直播课程和个性化的一对一培训体验。在当时,售价1495美元的健身镜,加上每月39美元的订阅服务,还能够提供每节40美元的个性化培训。

这在疫情初期吸引了不少热爱健身的中产们,一个镜子可以满足他们健身的大部分需求。当然,仅限于疫情期间健身房统统关门、没有更多健身器材的情况下。

用 Mirror创始人 Putnam的话来说,自大流行开始以来,Mirror健身镜的增长速度是"爆炸性的"。在2020年春天美国因疫情而封锁的几个月里,使用 Mirror居家锻炼的家庭数量比疫情之前增长了约70%,同时,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的使用量增加了五倍。

也许正是因此,Lululemon选择在2020年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Mirror,想把自己家的高品质健身装备和这种居家锻炼联系在一起。

当时 Mirror的产品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例如经常连不上网、扬声器的质量不如人意。一位负责客户体验的 Mirror前员工透露,收购的前几个月里,员工们都对这款"漏洞百出"的产品感到担忧。

就在前不久,多家外媒爆料 Lululemon考虑将 Mirror打包出售,正在为它寻求买家。

过去三年间,Mirror多次降价,健身镜的售价一度降低50%,但销售数据仍然不乐观。

而根据媒体统计,曾经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健身公司如今都过得不太好。

与 Mirror一样,创立于2015年的居家健身独角兽公司 Tonal在大流行期间也见证了用户的需求激增。这家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来为用户提供力量训练,2020年底,该公司在第二轮风险投资中筹集了1.2亿美元。

如今,Tonal虽然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但估值较两年前已经跌去了10亿美元。而美国健身巨头 Peloton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亏损,2023财年第二季度营收也同比下降了30%。

疫情风口过后,还剩下什么

不少像露营和居家健身一样的行业度过了三年的"虚假繁荣",逐渐趋于平静。

以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线上会议软件为例,Zoom在疫情期间因为视频会议等工具的流行而家喻户晓,公司营业额一度上涨突破了300%。而如今,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ZM.O)的股价已从2020年10月的大流行峰值下跌了约90%。

同样经历大起大落的还有游戏行业。国内的游戏行业自去年就经历了寒冬。求职人数丝毫不见减少,但大厂的游戏岗位却不断缩水,降薪、裁员在每个游戏公司成为常态。

即使排除国内游戏版号难求的问题,国外的游戏行业也不乐观。从游戏机到游戏卡带的制造商的销售额远低预期。一家游戏市场研究公司的高级副总裁 Jesse Divnich表示:"人们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花在游戏里,而疫情限制的放宽正促使消费者考虑在旅游上花更多的钱。"

除此以外,线下跑腿行业在疫情后遭受了不小的打击。被称为"超市采购界的 Uber"的 Instacart是一家初创公司。疫情爆发后,其一年的订单数量上涨了500%,平均每一笔订单的金额也上涨了35%。2021年,Instacart在融资2.65亿美金之后,估值冲上390亿美金,是半年前的2倍还多。

当人们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轨迹,出门购物、买菜已经重新成了常态,人们对 Instacart的需求也迅速降低了。Instacart不得不自降40%估值来面对市场的动荡。

疫情期间这些吃到几轮红利的企业们,大多是处于发展之初的初创公司,如今都不得不开始适应后疫情时代的世界。要想突出重围,从服务、到价格,必须要卷得更狠,才能活下去。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ELLEMEN睿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429/189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