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人的野心有多大?明朝王爷的一首《不足歌》说透人性,警醒无数人!

人性本就是贪婪的,人心总是不满足的,大多数人都是得了千钱想万钱,当了皇帝想成仙。

然而,欲,人之常情,但须有度;若贪婪,终会自我毁灭。

明朝王爷之子朱载育,历经人生百态,看透了人性,留下一首《不足歌》,说透了人性的欲望与贪婪!

《不足歌》

明·朱载堉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柔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倾,又思出门少马骑。

槽头栓了骡和马,又思无官被人欺。

一品当朝为宰相,还想山河夺帝基。

心满意足为天子,又想长生不老期。

一旦求得长生药,再跟上帝论高低。

不足不足不知足,人生人生奈若何?

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

朱载育的一生,从王爷之子,到罪人之子,再到一介布衣,可谓是尝尽了人间冷暖,也许只有这种看清了人生百态的人,才能对人性的贪婪做出如此深刻的评价。

01

不知足者,贫富皆苦

古人云:"人心不知足,常逢灾与愁。"

人生之所以苦,往往就苦在不知足!

禅宗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到沙漠里寻找宝藏,走了很久,宝藏没找着,水却喝光了。

这是,佛出现了,赐给他足够走出沙漠的水。

他却在返程时,发现了宝藏,他非常兴奋,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了宝物。但宝藏太沉了,在不断的消耗他的体力和水分。

渐渐的,他开始体力不支,水也所剩无几,他不得不舍弃一些宝藏。就这样,他一边走,一边丢。

最后,宝藏丢完了,他的水也喝完了,还是没走出沙漠,最后渴死在沙漠里。

老子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就长了两只手,就是进了金山银山,也只能拿两样东西,拿了金银镯,就拿不了玉如意,哪能要什么有什么。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逐美好,却往往错过了当下的美好。

其实,贪婪才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才是最真实的财富。

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不羡慕自己所没有的,这样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

02

知足者,快乐常在

《知足歌》

世间万事怎能全,少得温饱即感天。

我虽淡饭充饱腹,还有饥饿叫可怜。

我虽布衣遮身暖,还有露体冷凄然。

我虽破屋蔽风雨,还有茅蓬常漏天。

我虽妻小多负累,还有孤苦独自眠。

我虽薄田种几亩,还有地无一垄田。

凡事但将下等比,我今所得已多焉。

日月两轮悬,乾坤几万年;

华屋量人斗,娇妻送客船。

良田身外物,儿女眼前冤;

世人谁不染,知足是神仙。

道德经》有云:“知足者富”。

知道满足的人,内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

有个明朝金溪人,叫胡九韶。因为家境很贫困,他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但也仅仅可以保证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知足的人最幸福。

他们不做非分之想,不好高骛远,不利欲熏心,不巧取豪夺,他们内心没有忧虑,安宁快乐。

生活欠我们一个“如意”,但我们却欠生活一个“知足”。因为生活不会事事如意,心却可以因知足而常乐。

知足是一种活在人世的态度,常乐是一种豁达释然的情怀。

知足常乐,方能看见内心的丰盈绚烂,寻回真实的自我。

03

知不足者,通透明朗

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人会活得更通透。

冰心先生的祖父谢子修,曾撰写过一副对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

一个人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才能想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朱载育身为王爷之子,却能拒绝奢华的生活,拒绝权利的诱惑,体会到普通百姓的困苦。

就是因为他看的清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去正视、改正。

《孟子》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们总是将错误推给别人,夸大自己的成绩。

自以为有一点小聪明,就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大出息。

中国有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永远是你的硬伤;

只有正视它,克服它,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吧。

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

不知足,知足,知不足。

不知足,是一场灾难;知足,是快乐的宁静港湾;知不足,是反省的晨钟暮鼓。

简单知足,快乐才会长驻,心生光芒,何惧黑暗?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一根藤上七个字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20/190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