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这个兰州大学学生举报老师,翻车了

这是近年来少有的一起学生举报老师翻车事件。

昨天,各大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全文抄录如下——

据@兰州大学消息,2023年5月22日,网传我校历史院某课堂讲授的内容不当。对此,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组,启动调查核实工作。经调取课堂视频、与上课学生核实,情况如下:

网传内容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世界近现代史(下)》课程课件中的两张页面,讲授的内容为“冷战的起源”一章第四节“冷战早期的冲突”,抗美援朝战争是本节课的一个案例。在讲到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及意义时,授课教师引用了网上曾经出现的“一得九失”等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兰州大学始终重视教学管理,将继续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校方的这一通报,还了当事老师一个清白。

在我关注的几大官媒公号上,我注意到,新京报相关报道下面,点赞第一的留言是:

断章取义举报老师的学生用不用负责?

澎湃新闻排名第一的留言是:

诬告老师的学生怎么处理?

这两条留言不但不约相同地名列榜首,而且点赞数遥遥领先。

应该说,这代表了民众的一种心声。

近些年来,高校学生举报老师似乎蔚然成风,以至于一些老师上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网上流传一份上课自救指南:数学老师讲微积分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割圆术是微积分的源头和祖宗,计算机老师一定要强调计算机的二进制脱胎于易经,化学老师一定要强调炼丹术是化学和物理的祖宗,通讯工程的老师一定要强调“烽火戏诸侯”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工程,机械专业的老师一定要讲“木牛流马”是现代机械的鼻祖……这虽然只是一种调侃与戏谑,但这样的调侃与戏谑背后,透露着多少无奈与荒诞?(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ximqxi注明读者)

为了自保,越来越多的老师上课学会了照本宣科,如紧扣大纲,只讲解知识点;宁愿枯燥,也不多作发挥——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是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是一个人在精神发育期得不到应有的滋养。这是对学生恶意举报老师的一种反噬。

再过一个多月,就有超过一千万大学毕业生要走向社会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我在想,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是不是也与自身综合素质有一定关联?他们在大学,学到了真本领了吗?

如果没有,如果一个人接受的只是照本宣科、只有标准答案的教育,那么,是不是至少可以从一些学生热衷恶意举报老师这件事上找到部分原因?

老师撂担子,受害的是全体学生,尤其是那些好学的学生。往大里说,长此以往,必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创造力,其代价,将由整个社会来承受。这是一根看得见的推导链条,环环相扣。

所以,是时候扭转这样的风气了。

套用那种“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句式,高校也应当形成“让老师敢讲、学生会学、学校善容”的教育氛围。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让老师敢讲”不是让老师信口开河,而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让课堂的死水变成可以争鸣、可以讨论的活水,从而开启心智,开阔视野。也不是不能举报老师,对于某些老师侵犯学生权益或者触犯法律的行为,要积极维护权益与正义,对于一些观点范畴的问题,则应以学术辩论为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不必轻易上纲上线,动辄举报,尤其是明知会陷对方于不利境地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更清晰地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即诬告者当担责。

而现在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还记得那个叫李剑的湖南某学院的老师吗?他因上课时说日本人精益求精,不但被学生举报,还被学生在课堂上当众骂娘。结果怎样?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处理,反而是他最后被强行转岗,去做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更恶劣者,几年前,电子科技大学某个学生经常翘课,无法完成有关创新的小论文,就拿四大发明糊弄,被老师批评,该生就利用该老师直言的性格,引来多名学生入群与其争论,制造语言冲突,从而让老师往“坑”里跳。最终学校对该老师做出了两年的停止职称评定、停止教学、停止研究生招生等较严厉的处罚。

而那个阴险龌龊的学生呢?什么事也没有,

回到兰州大学这件事上来,举报者对老师的讲课进行断章取义——尚不清楚该生是故意构陷,还是怀抱一种“朴素”的警觉,但至少说明这厮上课不认真——校方声明中对此不着一字,反而强调“兰州大学始终重视教学管理,将继续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话给人感觉是老师犯了错似的。

还是网友的那两句话:

“断章取义举报老师的学生用不用负责?”

“诬告老师的学生怎么处理?”

总之,学生胡乱举报老师的风气不能再长了,某些过分行为不能再纵容了,继续这样下去,它将成为教育、社会、文明难以承受之重。

希望这事自兰州大学始。通报不是最终结果。

否则真的难以服众啊。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常识流通处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527/190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