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布林肯传18日访北京 台总统参选人若欲与中对话 AIT:美不会阻止

法新社引述美国官员透露国务卿布林肯将于6月18日抵达北京进行访问,其间将会晤中国外长秦刚等高层。在据报布林肯将于下周访华前,驻美大使谢峰7日称,台湾问题是美中之间最大的“风险点”,也是双方必须加以管控的当务之急。白宫官员说,两国关系要改善必须从对话开始,布林肯想出访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能重启美中军事沟通。当华盛顿寻求与北京对话之际,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孙晓雅表示,台湾总统参选人若愿意和中国对话,执行面虽很有挑战性,但美方会支持,因沟通就是好事。

美中台三角关系©网络示意图

据法新社周六报道,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官员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准备在6月18日访华。此前,他因为间谍气球风波而推迟了原定2月份的访华计划。

报道称,布林肯将在18日抵达北京,这也将是自2018年10月时任国务卿蓬佩奥访华之后,到访中国的最高级别美国官员。截至目前,美国国务院尚未正式确认这一行程。但国家安全会议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不久前曾经表示,华盛顿方面将在“近期”宣布高级官员的出访行程,也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

法新社指出,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双方似乎重新开始寻求控制紧张局势,包括上个月白宫安全顾问沙利文在维也纳与中共中央外事办公室主任王毅进行了闭门会谈。

拜登政府当下着眼危机管控专家:美中或需“勉强互相容忍和克制”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 Politico8日已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在安排下周访问中国。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日前表示,拜登政府寻求与中国对话是希望与中国建立类似美国和俄罗斯在冷战时期的危机管控机制,但对美中之间的合作前景,这位官员则认为“挑战巨大”。

另据美国之音10日报道分析,美中关系到底能否走出低谷,双方还有没有没有合作空间引发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关注。华盛顿的两家顶级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正在组织学者们联手对美中在竞争中保持合作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在这两家智库联合举办的一场相关话题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承认,因为美中结构性的竞争,现阶段美中合作确实面临巨大挑战,但是,他们同时指出,竞争,包括安全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并非“互相排斥”。

据美国之音引述兰德公司高级政治学家迈克尔·马扎尔(Michael J. Mazarr)指出,美中可能需要一个比“竞争和合作”更复杂的框架,即:“勉强互相容忍和克制”框架(grudging mutual toleration and restraint),并在这个基础上共存。

何为在此基础“共存”?他解释说:“这不是一种明确的合作,而是在特定问题上,我们双方都采取足够行动的方式努力稳定局势。我们已经采取了这些行动。我们不认为这是合作,但我们愿意承认他人,并包容他人在某个领域的行动、声明和立场。他们也会容忍我们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有限的程度共存。”

孙晓雅:台湾总统参选人若有意愿与中国对话不会阻止

近几年来,美中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其中最主要的摩擦点之一就是台湾问题。

外界注意到,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据报将于下周访问北京前,驻美大使谢峰7日称,台湾问题是美中之间最大的“风险点”,也是双方必须加以管控的当务之急。白宫官员说,两国关系要改善必须从对话开始,布林肯想访问北京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能重启两国军事沟通。

准备角逐台湾2024大选的3位参选人,现都已积极展开竞选活动。对此,美国在台协会(AIT)处长孙晓雅表示,她已见过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国民党的侯友宜及民众党的柯文哲,这3人她都相当喜欢,3人也都提出和中国对话的政见,她表示,美方必定会支持。

据台媒上报11日报道,孙晓雅9日参加网络访谈节目《大云食堂》时,提到自己见过3位总统参选人,AIT过去与台北市、新北市、副总统办公室都有相当好的合作及工作关系,除了认知他们是参选人身份,也相当了解参选人们过去的工作内容。

孙晓雅说道,美国寻求与中国对话及交流,因此3位参选人若有意愿,不会阻止,她并指出,美方所谓的维持现状并非不对话、不交流之意,而是期盼达到和平与稳定,不是如受威胁的现况。

她也听闻蓝、绿、白三党都有想与对岸沟通的意愿,尽管各党的切入角度稍有不同,目标看来却是一致的,就算执行面来说,非常有挑战性,但仍绝对会支持,因为沟通就是好事。

站在美方立场,孙晓雅强调,美国对于台湾的支持是跨越党派限制的,在国会当中更是横跨参、众两院,未来无论美国政府有何变动,又或是台湾的领导阶层出现变动,美国对台湾的支持也始终不会动摇。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RFI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612/191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