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中国今夏回归“北旱南涝” 专家:厄尔尼诺来了

在去年经历了“南旱北涝”的反常降水情况之后,今年夏季刚开始,中国似乎回归了典型的“北旱南涝”状态。气象专家说,“厄尔尼诺”来了,未来数月气象局将密切关注随时可能的相关灾害。

图为2020年7月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遭遇洪水,部分建筑被淹没在水面之下。

今年6月14日晚间,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黄色警报。2009年以来,中国平均高温警报首发日期为6月28日,今年则提早了两周。

此轮高温警报持续到6月17日,35℃以上高温波及范围将超过200万平方公里;6月15-16日两天,37℃以上的高温天气将覆盖位于中国北方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等十余个省市,局部地区气温将超过40℃。

6月9日,新疆气象台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到6月14日,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已连续第9天最高气温超过了40℃。6月11日,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气象站出现了48.5℃的极端高温,打破了中国6月份的高温纪录,并跻身全球高温榜前列。通常情况下,吐鲁番盆地45℃以上的高温天气要到7-8月才会出现。

在北方地区面对高温烧烤的同时,中国南方地区则迎来强降雨。

6月17日,中国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警报。预报说,从6月17日到20日,中国南方多地有大暴雨,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6月17日至18日,强降雨主要影响重庆、贵州中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6月19日至20日,雨带向东南移动,主要影响贵州、广西及江南大部地区。

今年6月8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了“厄尔尼诺”警报,宣布这一气候现象已经出现。6月13日,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线上媒体会上,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今年确定将出现“厄尔尼诺”,这标志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北旱南涝”回归。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大范围海域海水温度持续偏高,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现象,会对全球温度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中央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朱定真在6月中旬表示,“北旱南涝”现象往往都是会在厄尔尼诺年发展的年份出现的。通常“厄尔尼诺”的出现时,在中国大概率会出现暖冬天气;夏季的时候会出现“北热南凉”的分布。

周兵说,此次的“厄尔尼诺”估计强度为中等以上,预计在今年冬季达到峰值;从今年5月份算起,至少会持续8~10个月。此次“厄尔尼诺”如果能达到强“厄尔尼诺”事件的等级,那么就有很大概率会在今明两年打破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时创下的全球最暖纪录。

周兵表示,回顾历史看,此次的“厄尔尼诺”与2009~2010年出现的中等强度“厄尔尼诺”很类似。

2009~2010年的“厄尔尼诺”持续了11个月。从2009年6月下旬到9月,高温天气影响了中国17个省市;6月到8月期间,内蒙、吉林、辽宁等省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从2009年秋季到2010年春季,中国西南地区更是出现了有气象纪录以来最严重的世纪性干旱,从夏末到秋冬季持续干旱。

在过去120年来,“厄尔尼诺”及与之相对的“拉尼娜”现象给全球带来了显着的气象灾害,全球前十位的洪涝灾害中都能看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身影。

在120年间,全球一共出现了三次超强的“厄尔尼诺”现象,上一次是在2014~2016年。当时,中国在2014年出现了暖冬;中国南方地区则在2015年夏季暴雨频发,都与“厄尔尼诺”有关。

还有1997~1998年出现的超长“厄尔尼诺”,也同样引起了一系列气候异常,泰国、菲律宾、澳洲等地出现了严重干旱。1997年夏季,中国北方地区于出现了高温干旱;1998年夏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

周兵表示,预测人员通常过分强调“厄尔尼诺”出现之后的影响。实际上,此次“厄尔尼诺”进入状态前,巴西、东南亚以及非洲都有了响应。中国华南地区前段时间出现的高温天气,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此次“厄尔尼诺”的响应。

周兵认为,此次“厄尔尼诺”的出现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关注长江流域的降水量,还要关注北方等地有可能因为降水偏少造成的干旱,即传统意义上的“南涝北旱”的回归。此外,还应关注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在夏末秋初的发展。

周兵还表示,“厄尔尼诺”的出现会影响中国的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

朱定真表示,对全球而言,“厄尔尼诺”的出现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的饥荒,许多地方原来是雨水充足的,但是出现干旱以及更多的病虫害,造成瘟疫的传播;海洋生物和食物链也会受到破坏;同时干旱少雨会导致火灾较多,形成的漂浮物会对民众健康造成污染和影响。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621/191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