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事出反常必有妖!习的殷殷嘱托化作这个动力了

—退林还耕、水稻上山:事出反常必有妖

退林还耕、水稻上山:事出反常必有妖——专访国土资源专家王维洛

中国今年在农管监督下强行推动的“退林还耕”、“水稻上山”、规范猪圈、拆除违规农宅等措施引发农村普遍民怨之后,中国自然资源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杜绝不顾农业生产实际,拔苗砍树、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为,并对“水稻上山”作出明确规范和限制。虽然中共中央面对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弹被迫对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但危害已经造成,公信已经丧失,旅居德国的中国土地资源专家王维洛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明确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等六种“非农化”行为,拉开了退林还耕的序幕。今年春季数以万计的农业执法大队农管下乡,各地频频出现毁林、毁果园、毁经济作物、甚至拆屋扒房等现象,农村出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惊人的倒退现象。

这些“新农村建设”运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加强对农民的监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水稻上山是退耕还林走到极端的典型

以水稻上山为例,王维洛指出,水稻上山是退林还耕运动走到极端的一个典型例证。水稻上山之前的山地属于林地,是农业用地,而且多是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坡地,不存在土地的非农化的行为。

但是在确保耕地红线和政绩的压力下,各地主管农业的官员纷纷把目光瞄在这些山坡林地上面。于是原云南农业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水稻上山实验便应运而生。

2015年朱有勇到云南澜沧县扶贫,“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开始进行在山坡荒地种植水稻的实验。

王维洛质疑“水稻上山”的可行性:“这位朱院士,他带着团队在山上种出来的水稻,有(亩产)788公斤,我一点不怀疑他。中国人干这种典型的事件,做某一个小的试验,他能做的很好。中国人可以把沙漠治得很好,只能是小块,大块的不行,大块的土地变沙漠,但是小块的沙漠他能给你变成土地。你要在小的一块山地上,你朱院士不顾成本,把所有的肥料,优良种子用上去,你种出788公斤,我绝对相信,但是你推广不了,在中国的大面积的推广,这是不可能的。”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质疑,朱有勇回应,“眼见为实”,去年云南已经推广了50万亩山地水稻。

但是多年研究中国土地和水资源的专家王维洛认为,如果云南能搞水稻上山的有限推广,那是中央政府在那里搞了一个滇中引水工程,从金沙江引水到昆明的滇池,冲洗滇池中的污染,相当于把金沙江的水提至70层楼高的滇中地区。从滇池中被冲出来的污水不能再流回到金沙江、长江,只能用来灌溉农田,这才有了云南的水稻上山。

王维洛说:“所以朱有勇院士,他可以搞这个水稻上山,因为上面冲下来的这个脏水可以用来灌所溉农田,别的地方水稻上山那是朱有勇院士没有考虑过的,这是其他人在那里推广的。”

今年春季退林还耕运动的大举推进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以及农村各地的强烈反弹,现在看来,中共中央又变调了。新华社近日发文,称退林还耕是一个“伪概念”,不是定义严谨、按法定程序出台的政策概念。

文章说:“将目前各地开展的耕地恢复措施笼统地称为“退林还耕”,并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强行挂钩、混为一谈,是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具有一定导向性的污名化误解误读,容易让老百姓认为政策朝令夕改、急转弯,必须予以澄清。”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VO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02/192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