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不懂知足的父母,永远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前几日,好友打电话向我抱怨。

她说,儿子聪聪写作业太磨蹭了,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电话那头的好友唉声叹气,而电话这头的我则目瞪口呆。

因为聪聪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乖巧有礼,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优秀的儿子,好友都嫌他不好,这不是凡尔赛嘛!

后来随着对话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好友口中的“写作业磨蹭”,不过是她希望聪聪可以抓紧完成学校作业,她能给聪聪额外布置作业;

而“成绩总提不上去”,不过是希望聪聪可以从班级前三名,变成年级前三名。

听到这些想法,我才确认,好友确实不是来凡尔赛的,而是在她心里,儿子确实不够好。

我不禁长叹一口说:“你这样不知足,儿子永远也不会成为你心中足够优秀的人。”

其实,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心态:

当孩子这方面做好了,他们又希望孩子那方面也能做好,成为一个事事优秀的人。

殊不知,不懂知足的父母,永远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最糟糕的教育,

是每个阶段都在为下个阶段做准备

前段时间,我去儿子幼儿园参加活动。

父母与孩子有的在沙池里玩沙子,有的在草坪玩滑梯,还有的在绘本区看书。

大部分看书的孩子都是安安静静地看,偶尔问大人一些问题。

可是有一对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妈妈正在给大约4岁的儿子读绘本,我仔细一听,纯英文的!

妈妈边读还边问:“what’s this?”

小男孩有点懵,回答:“green.”

妈妈明显有些急了,提高音量继续问:“I am not asking the colour. I am asking the name.What’s this?”

听见这一连串的英语,小男孩更慌了,声音有些抖地回答:“green.”

这时,他妈妈一怒之下终于改用中文了:“我问的不是颜色,你老回答green做什么?昨天不是教过你吗?这是car。你再不抓紧学英语,等上小学就晚啦!”

小男孩被吓到了,大颗的泪珠滴落在画满孩子笑脸的绘本上,生出一种讽刺的意味。

男孩一直回答“green”,或许不是他听不懂妈妈的问题,而是他只会green这个单词。

在这个本该玩沙子、唱童谣的年纪,妈妈却着急地希望他能够马上学会所有的英语单词,回答所有的英语问题。

真是天方夜谭,可悲可叹。

不禁想起了王甘老师的一句话:

我不知道什么叫好的教育,但我知道什么叫不好的教育;不好的教育就是每一个阶段,都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的教育。

而这样的状态,却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常态。

当幼儿园的孩子认齐了26个英文字母时,父母又恨不得孩子能够拼写出26个英文单词;

当一年级的孩子,已经熟练掌握加减法时,父母又会希望孩子能够马上学习乘除法;

当初中的孩子考了班级第一名时,父母又期待他可以再加把劲,考年级第一名……

父母无休止的期待,暴露的是他们的不知足。

父母的不知足,在孩子眼里,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孩子精疲力竭,却始终抵达不了终点;

孩子用尽全力,却依然成为不了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父母没有上限的期待,

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

还记得那个期末考全班第四,却被父母骂到离家出走的男孩吗?

总分700分,男孩考了630分,全班排名第四,全年级前20。

可这样的成绩在男孩父母看来,却是不够努力的结果。

男孩与父母争吵不过,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被警察发现时,男孩崩溃大哭:“难道只有考第一名,他们才不会骂我吗?”

评论区一片唏嘘,其中有个留言一针见血:

“根本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不知足。”

这其实是多少父母的缩影:对于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视若无睹,一心只盯着孩子还不够完美的地方。

白岩松曾经说过:“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极致和完美。

在逼迫孩子不断“完美”的过程中,在父母永不知足的心态里,孩子的羽翼早就被残忍折断。

电视剧《我的真朋友》中,艾文的父母对他期待特别高。

从幼儿园开始,艾文的课后时间和周末就被各种辅导班占满。

当艾文的英语学得不错时,还没等到表扬,妈妈又给他报了一个书法班。

原因是:你英语已经不错了,书法也不能落下呀!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待,艾文只能咬着牙坚持。

可慢慢地,艾文变得越来越内向和敏感,整日躲在角落里,不爱与同学玩。

有时候他没写好一个字,或没读好一句英文时,他会惊恐地哭着向父母道歉:

“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让你们失望了。”

后来,艾文的状态越来越不对,带去检查才知道他早就患上了抑郁症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说过一句话: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这个产品、自己最宝贵的这个产品,如我所愿。

希望孩子越来越好,是每个父母无可厚非的心愿。

可若为了实现这个心愿,父母不断地给孩子提要求、寄希望,且永远都对孩子不满足,那便是在深深地伤害孩子,甚至把他们推入了无尽的深渊。

没有不够优秀的孩子,

只有不懂知足的父母

知乎上有个话题:有远见的父母,都是怎么样的?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有远见的父母,会允许孩子只做当下需要做的事,不焦虑,不催促。”

接着网友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网友从小学东西就特别慢,两岁半时,才开始说一些简单的叠词。

三岁时,当身边的很多孩子都开始古诗启蒙、英语启蒙时,他还在玩泥巴。

可他妈妈从来没为此着过急,反而时常因为网友泥巴玩得好而表扬他。

一年级有次家长会,家长都在讨论自家孩子有没有开始学乘除法。

很多家长表示,已经开始学了,再不学就晚了。

没想到网友妈妈却说了一句让大家哑口无言的话:

“一年级就该学一年级的知识,提前把二年级的学完了,老师到时还教什么呢?”

正是因为妈妈的这份从容,网友才得以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后来,他跟同龄人一样,照样考上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

华大基因CEO尹烨曾说过:“如果你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那也不要拔苗助长。”

因为孩子的成长一定有他的轨迹,当下的他,已经是最好的他。

为人父母,要学会知足,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父母懂得知足,才是孩子最大的幸运。

奥运冠军谷爱凌就拥有这样的幸运。

从小,不管谷爱凌做什么,妈妈和奶奶都会认为她是最棒的。

小学时她参加校运会,100米短跑她倒数第一,奶奶却在终点欢呼:

“我们爱凌第一名!”

暑假在房间自学微积分时,妈妈也会表扬:“我们爱凌好棒哦!”

在家人看来,只要她尽力了,那就是最优秀的。

正是妈妈和奶奶的这份知足与认可,谷爱凌才能成为了一个自信的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到极致。

儿童心理学家陈忻说:对儿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发展现状。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轨迹,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能够有机会遵循成长轨迹,不紧不慢地长大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太差。

可惜,太多父母不但没有等待孩子慢慢长大的耐心,反而还会把无上限的期待强加在孩子身上。

其实,从来不是孩子不够优秀,而是父母不懂知足。

很喜欢蔡康永的一段话:

“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就是我们对他来到这个社会最好的回报。”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更有自己的成长轨迹。

为人父母,我们最该做的,是学会对孩子知足。

要知道,当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唯一的心愿,是他平安健康。

所以,后来他学会了走路,学会了亲吻我们,学会了写作业,学会了考试,这些都是他给我们的额外惊喜。

我们应当知足,应当为他的成长与进步感到骄傲。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放下高期待,让孩子在我们无条件的爱中,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富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718/1928702.html